分享

如何养好一个娃:鸡成绩、拼勤奋、抓技能都是纸老虎!这才是家长最该做的事

 自由如初夏清风 2021-07-06
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诉苦:“我家孩子都上一年级了,一遇到困难还是总爱打退堂鼓,甚至连尝试都不愿意,真是愁死我了。”
原来,最近一起玩的小伙伴们流行起了玩魔方。
同事也给孩子买了一个,拿到手后,也是稀罕得不得了,可谁知没一会儿功夫,就听到孩子抱怨:“什么破玩具,一点都不好玩,太难了!”
她耐心引导:“开始可以试着先拼一面!”可孩子试了几次后,依然不成功,最后,孩子干脆把魔方一扔,大哭起来,说再也不玩魔方了。
同事内心特别崩溃:“心理这么脆弱,以后遇到更多的问题可怎么办?”同样遇到一个小难题,有的人明知不可能还越战越勇,有的人遇到一点阻力就打退堂鼓,其实这便是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时,人与人思维模式的区别。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两者的区别在于对变化、挑战、阻碍、错误、差异、批评与建议、成功、失败的容忍程度。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害怕挫折、变化、失败,觉得一旦遭遇挫折就说明自己不行,可能会很早就停滞不前,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成长型思维的人,总结一句话就是:那些打不死我的,终将让我更强大,所以他们不怕失败,对学习充满热情。
图片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且成长型思维的提出者Carol Dweck 教授最关键的研究成果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说,成长型思维是可以教育和培养。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我们引导他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它会为你打通通往未来的道路。
一、面对阻碍:引导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我们怎么看待孩子的成功和失败,孩子就会怎么看待自己。Carol Dweck 教授给了父母们一个建议,就是使用“not yet”(尚未/还没有)的方法。她认为,很多孩子遇到困难还没尝试就想放弃,是因为怕自己做不好或做不到,不愿面对失败。
所以,在鼓励和安慰孩子时,可以在所有评价后面加个“not yet”。这是一个神奇的单词,多了它,对孩子的影响就会发生非常正面积极的变化。
搭积木时:不会搭一座桥;
没关系孩子,你只是现在不会搭而已,因为你才只有3岁啊,你可以多尝试几种长度的积木块。
学英语时:我不会念这个英文单词。
你只是还没有练习,我们可以多练几次试试!当孩子质疑自己,说自己“不会/不行/不能”的时候,他其实是因为固定的思维模式把自己困在了一个悲观的预期中。
而我们使用了“尚未/还没有”这个词,就相当于把他“搭不好积木”、“背不出来单词”归结为“你只是还不会而已!”,而这只是暂时的
父母给孩子的最好鼓励是让孩子明白:你不是“已经失败”了,你只是“暂时还没成功”。所以,跟孩子说完“not yet”后,一定要告诉他需要怎样做才能做好。
否则没有解决办法的引导,只会让孩子暂时盲目乐观,很快又会陷入悲观的情绪中。我们可以用一张解决问题清单来解决,梳理自己的思路。
图片
或者向他人求助,不管是学习他人的经验还是试着寻求帮助,都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方法。
收拾房间太难了;
我们可以向妈妈请教整理房间的方法,或者看妈妈是如何整理的,然后用妈妈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间。
图片
这道题太难了,我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我们可以先问问爸爸妈妈,或者问问朋友怎么做。遇到困难或阻碍时,你可以按照下面的六步法完成一次求助
图片
二、面对挑战:确立一个小目标
老师布置了暑假阅读任务,我跟CC说,你今年认识的字不少了,可以尝试自己独立读一本文字书。之前她的阅读习惯还是章节书、桥梁书:
图片
我鼓动她,今年暑假开始读文字书和长篇吧。
图片
她一看,立马有些打退堂鼓,“妈妈,文字又小又多,感觉好难啊?”
谁都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域里,别说小孩了,大人不也是吗?但总在舒适区不去挑战新事物,就很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安于现状,不愿改变,总是惧怕失败:“我就这样了,不能更好了”,习惯自己给自己设限。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去大胆尝试新挑战,不墨守成规,在新的挑战中获得成长。
图片
比如,我给CC定的是:可以先从合集读起,比如安徒生童话,虽然看起来214页超厚一本。但里面是16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每天一个小故事读起。
图片
CC一看虽然文字密密麻麻,但每个故事只有十来页,好像也可以挑战下。
而读完第一个故事后,她就有一些信心了,跟我说“一开始觉得自己不可能完成,没想到,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终极目标看起来吓人,但只要过关斩将,就能实现,先教会孩子从突破一个个小障碍开始吧。
三、面对批评与建议:辩证的看待问题
在生活中,孩子免不了受到别人的批评与建议,甚至遇到“袁老师”。有些孩子特别玻璃心,一说就哭,一说就把自己关房间,甚至一说就要离家出走、跳楼。而有些孩子则能轻松面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实,这还是一个思维角度的问题。
1、倾听批评中的关键词信息
被老师批评了。
图片
一听到批评,你是立刻像刺猬一样竖起自己尖硬的刺反击回去(老师,我没有),还是担心、紧张和心烦(老师不喜欢我了)呢?
无论哪一种,它们都会让你变得闷闷不乐,甚至感觉自己太差劲了。可如果你引导孩子这样想:仔细地听一下对你的批评,从中总结出有益信息。
上课要认真点!——老师只是希望我上课时保持专注,并不是讨厌我。
CC,吃饭能不能不挑食,能不能别这么费劲?——妈妈只是希望我吃的更多更好,长得更强壮。
看看你手脏的,去洗洗手!——妈妈只是希望我手干净点,讲卫生。
2、区分评价中的事实与观点
每个人的评价中总是带着自己的情感色彩的,所以我们需要教孩子辨别他人负面评价中,什么是事实陈述,什么是观点陈述,让他们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和能力。Fact(事实)是可以被证明的陈述;比如:
今天是星期一;(错)
狗是哺乳动物;(对)
鹦鹉生活在海里;(错)
你这道数学题写错了。(对)
Opinion(观点)是某人对某样事物的看法或感觉。比如:
我觉得今天有点冷;
我觉得你做不对数学题就是笨;
我觉得你围棋下的好就是聪明。
图片
我们来做个练习吧:《一个苹果的事实与观点》
你认为哪些是观点呢?
图片
为什么要分清事实和观点?
因为这项思维能力真的是太重要了。孩子们走出家门,会面对来自同学、老师……各路评价。我们不需要把别人的评价照单全收,而是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我?他说得对吗?事实是这样吗?
小的时候你教会孩子这项思维能力,他会受益终身的。
我之前说过CC的例子。有一次奶奶给CC梳头发,一边梳一边无心地说:“你这头发可没你弟弟的好,太少了,梳上辫子哪儿哪儿都露着头皮。”
原本CC听到后是十分不高兴的,赌气不让奶奶梳头了。我赶紧趁机提问:“奶奶的话是'观点'还是'事实'?”
CC立马仰着头说:“头发少是事实,但没DD的好是观点!头发少有头发少的好处,洗了还好干呢,而且我的还比他的长呢!怎么就没他的好了?”
C妈真正想说的是,如果孩子能一直保持这种思考习惯,相信不管是对性格、还是人生格局,都有深远影响。
TA一定不会因为旁人说句笨就气急败坏,自我怀疑。TA一定不会因为“袁老师”把TA的作文批得一无是处就跳楼。TA一定不会因为男朋友觉得TA不够漂亮就去整容。TA一定不会因为婆家说句全职在家当主妇有什么出息,就全盘否定自己的价值。
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学会用这种成长型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孩子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就会变成他们成长和进步的一个机会。这才是父母可以留给孩子最重要的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