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一年级孩子不去学校而引起的思考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案例——

一年级儿子最近两个星期,每天都不肯出门上学,诱惑什么的都不行,问他为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急死了

解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并且在过渡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而留下的后遗症,有的孩子刚上小学就有抵触,有的孩子会在中期,也有的孩子平稳适应,因人而异,随父母而定。但是案主的孩子不去学校的很大原因推测是在学校,然后才是家庭。

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他需要熟悉,也需要适应,还需要自我调整,都需要时间来支持,其次就是人员方面了。比如老师,同学,父母,朋友。孩子两个星期都不愿意去学校,需要和老师了解详细情况,如果老师也不清楚,是否可以请老师来和孩子对话呢?另外,可以试探性问话,比如是不是因为谁或者因为什么事不开心啦?难受啦?不舒服啦?……进行排除,如果这样也不行,还可以通过体检来排除是否遭到校园暴力,总之,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关系。一个人在一个环境里的人际关系不好,一定会离开。

孩子在冲突中需要自我整合和总结,才能形成自己一套性格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最好不要做任何诱惑或者条件式的交换工作,这样会给孩子一个误区,就是:只要我答应了,就能得到我想要的。而这个情况的背后就是父母能不能每次都满足孩子提出的条件?孩子能每次都遵守承诺吗?这是条件式教育的最大弊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父母不要使用,后患无穷。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的建议和他拒绝的后果是什么,父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孩子需要承担什么,可以放弃什么,这都是基于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如果这个基础建立不稳固,亲子关系一定会出现危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加大要挟的砝码,因为,他知道即使做不到承诺你的,也没什么,但你不满足他的条件,他就会想方设法操控你的情感,比如离家出走,辍学等。

孩子的规则意识最好在三年级以前形成,这个过程中少说教,多实践。比如一起约定一件事,如果做不到的话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应该遵守这个规定。很多父母给孩子立规则,自己却钻漏洞,以身作则啊,孩子会有样学样的。这就是陪伴式成长,当孩子看到父母遵守了规则,或因此受到惩罚时,他就会有参考,在受到惩罚时也会心悦诚服,不会耍赖。话说回来,任何互动的模式里父母一定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这也是建立融洽亲子关系的基本要求,而父亲则是规则意识的代言人,更加重要。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异常行为之时,父母要先自查,是不是自己哪个举动或哪句话不合适了,然后再去找外部原因,这样做只会让父母更轻松的建立亲子关系,也是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了。

总结,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父母的一次重生,补充和完结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和遗憾,尽量不干涉孩子在成长中的所见所闻,但是可以提醒,可以给建议,只要不是控制,基本上都可以和谐共处,而作为父母,要以成人的心态和父母的姿态面对孩子的一切发生,理性与感性并重,做一名聪慧的父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