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镜365】如何面对孩子的偏执?

 明镜365 2021-07-06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女儿今年读初三,学习成绩优异。近几年成绩都在年级排名前三,但有个毛病就是对于考试分数过分偏执,每次考试都要纠结老师这个题不应该扣分,那个题扣分太多了,跟她分析题目根本听不进去,我应该怎么办?

明镜解析……

对于精益求精的人来说,有一点瑕疵都是不允许的,做不到那个最好的结果,是看不见更好的存在。所以,有着完美情结的人一定是自己经历过不得已的过程才能领悟相对完美,相对健全,相对接受的状态,否则,就会一直较真下去,进入“牛角尖”模式。同时,这也是他本人的价值体现,旁人看着难受而已,是因为跟自己对比,但是对方却不这么认为,所以,只是旁观者的庸人自扰之的反应,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每个人其实都能找到让自己变得更好的途径和方法,只是可能中途被有影响力的人影响了,会离开“自己”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上来。而这个时期可能就是青中年了,属于绽放自我的时期。至于学生时期,对于某件事存在偏执的态度是很正常的,至少说明孩子可以通过这件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而孩子到底是不是因为偏执而受到困扰,或者是因此而导致出现了心理问题,除非是非常明显的异常行为的表现,否则,只是单凭旁观和自己的认为是很难确定孩子到底是什么状态,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段时间自己去适应,也是过渡。而作为父母,此时需要做一件事:陪伴。

陪伴说来简单,实际做起来也容易,只要有耐心和细心就可足够了,而最根本的是自己的发心是为了协助孩子过渡,还是要求孩子改变而已。如果是协助孩子过渡,就会耐心的陪着他一起经历正在经历的事儿,同时,细心的捕捉他在这个过程中行为和情绪的细微的变化,而在整个过程中父母都保持肯定和支持,孩子需要父母建议的时候,只做到提醒并告之孩子最后的决策人还是他自己(从小学时期就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自身能力来做出选择和决定)就可以。这才是陪伴的模式,这样做的效果也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独立的存在,同时,在自己无助的时候会有父母依靠(父母无需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困难,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支持了,至于问题的解决也只能是自己处理,谁也代替不了),所以,孩子虽然有挫败感,但还有安全感和责任感,也会明白困难对于自己来说是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了孩子坚韧不拔的性格,相信这是父母愿意看到的结果吧。如果反过来,做不到耐心和细心的陪伴呢?那就是要控制孩子,要求孩子改变成自己想的那样,也就是所为的“好”。父母有时会觉得自己是“过来人”,也会觉得自己的经验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管用的,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当下身处的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所以没有细心的发现就捕捉不到孩子实际遭遇的情况。而孩子在这种被误解的情况下就会沉默、烦躁、抵触、逃避、排斥……而最有潜在隐患的是默默忍受,因为就像一个气球,不断地充气一定会有爆炸的时候,人也是一样的,除非孩子能自己走出来,这样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针对案主的孩子情况,她为什么如此看重分数呢?顺着这个点分析也是可以找出一些协助孩子成长的蛛丝马迹的。人对某一件事过度认真(较真)一定是这件事曾经对他有过特殊的意义,产生了特殊的价值才形成的。因此,可以引导孩子看到这件事对于他现在及未来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将影响他成为怎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有怎样的人生?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希望还是在未来,所以,一定是把现在做的事儿引到与未来有关的结果上,否则孩子就会在这里绕,绕多久谁也不知道。而对于父母来说,既然孩子在学校谈论的事情都是与学习有关,回到家是否可以弱化这个部分呢?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我们的人生除了学习和工作,是不是还有很多别的事情可以谈呢?难道每天不分时间、场合的谈论一件事就可以达到自己期望的结果了吗?专注也是相对的,而不是心心念念不忘的。成功也是根据自身条件不同而定义的,因此成功的定义也会不同,不可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无异于“自杀”,成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青少年呢?所以,在他们充满希望的年纪里,给到更多的希望才是推动,拿掉希望就是毁灭。最好不要让别人的故事变成自己的事故。

关于孩子的学习自主性也是可圈可点的,可以看出来案主的孩子对学习的效果是有要求的,也是有一套自我理解的模式,这样的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非常有助于学习效果的达成,也能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那么这就需要父母尊重孩子的学习进程,根据上述的方法可以参考实行。

总结,发现孩子状况只是第一步,需要循序渐进地协助孩子推进,但是,不可主观意识太强去要求孩子改变,给到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时间,恰恰是父母能做的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事情了。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父母,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同步成长,才能够给到孩子有效的支持和陪伴,而这恰恰是体现父母的智慧的时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