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学棋的孩子要参加比赛?

 王有文 2021-07-06

        每到节假日经常会有棋类比赛,经常有家长咨询小编:老师马上又有比赛了,我孩子能参加吗?老师,我家孩子刚学不用参加比赛了吧?老师,我家孩子怕输能参加比赛吗?那么,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参赛?

       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首先,每年的棋类比赛比较多,从全国到省、市、区县、还有各个学校等等,比赛的种类有各个级别的锦标赛、中小学生赛、等级赛,交流赛和一些传统赛事等。孩子不可能所有的比赛都参加,我们首先征求孩子教练的建议,毕竟教练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对各个比赛的性质也熟悉。从孩子将来升学的角度考虑可以参加省锦标赛和市中小学生比赛,这些比赛如果取得名次将来作为特长生会被认可,其他比赛一般不认可,当然这样的比赛高手比较集中,刚学棋的同学建议不要参加。等级赛是对孩子棋艺水平的一种测试定级,有一定水平的孩子就可以参加。其他的一些传统赛事和交流赛大部分同学可以参加,主要是感受比赛的氛围,增长见识,积累比赛经验。从锻炼孩子的角度看建议有机会尽量多参加比赛,比赛的好处还是比较多的,没有参与是无法体会的。

下面是棋类比赛对孩子的一些成长帮助。

     一、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对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赛活动重在参与,孩子参与其中,就会为了提高成绩而积极的准备,学习主动积极,从而培养孩子的做事积极主动的性格。

    二、塑造勇敢的个性,逐渐消除恐惧害怕,解放天性!

      比赛活动是有舞台的,让孩子站在万人中央,面对不同的眼神、表情,锻炼勇敢的心理,逐渐战胜内心的恐惧,让孩子平时的天性在众目睽睽之下得到解放,培养孩子将来敢于面对公众,坦然镇静的成熟心态!

       三、培养竞争意识

      比赛就有竞争,通过竞争找到差距,培养竞争意识,找到差距、不足,促进学习。

      四、挫折教育的最好方法
      对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能加强孩子成长后面对人生挫折的心态和自理方法,比赛本身就有高低之分,在比赛活动中,成绩不理想的、发挥出错的,本身水平不够的,都会让孩子自己学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失败!以激励面对失败后,重新再来,不屈不挠的顽强个性!

      五、寻找不足,保持发扬优秀的一面
      比赛过程中,是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即使再好的成绩也有不足之处,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挖掘自己优秀的地方,不足的要改进,不要找借口,优秀的一面要保持,逐步完善,以此教育孩子戒骄戒躁、永无止境处事心态。

   六、学会欣赏,排除嫉妒心理

      比赛过程中,优秀的对手,会让孩子学会欣赏,懂得欣赏的目的是对美好事物和人的理解,技不如人只是学艺不精,但不要嫉妒,不要内心有失落感!培养出孩子健康的心性,宽广的胸怀,不要产生嫉妒性心理,成长后作一个大度、善于理解人的人。

      七、鼓励与分享,让孩子得到肯定,塑造自信

      比赛的结果就是对孩子的肯定与鼓励,分享荣誉,会让孩子有一定成就感,成就感的产生,就是自信心产生的开始!自信心,是孩子成长中必须具备的和保持的一种积极的心态!

      所以让孩子多参加比赛活动也是一种人生的历练,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时间、精力,但是换回的是孩子面对未来的能力。

     八、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做事有条理

       棋类比赛,每个人的用时都是有规定的,锻炼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下棋,培养时间观念,需明白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效使用时间。赢棋不是运气,而是努力的结果,是经过努力,自己水平提高了,但是不能骄傲,更不能停止努力。输棋,不能怨天尤人,说明自己努力不够,要加倍努力,找出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棋局。要想赢棋,开局靠掌握原理和理论,中局靠判断局面,进行战略构思和计划;残局靠精确的计算,每一样都不容易,都要付出努力,要学的东西很多。

       每走一步棋都有得有失的。多吃一子,不一定是好棋,子力是比对手强,但是在局面上却失去了优势。相反,主动弃掉一子,甩掉包袱,争取时间,抢先一步发动进攻,把对方的王一举将死,对弈中明白舍得,懂得时间的重要,懂得把握时机!

      有时候虽然处于劣势,但是凭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抓住机会,绝地反击,把对方的王城攻下。世界冠军拉斯克说:“下棋不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任何一个学棋的孩子不通过赛场的历练是很难体会棋中缘由。学和赛是相辅相成的,平时的练棋是为了更好的比赛,比赛是检验平时练习的情况,从而弥补不足,更上一层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