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淹没在草丛中的霞涌上角古石桥

 东江 2021-07-06

一条由西向东北走向的沿海山脉把大亚湾沿岸和北面的大陆分隔开来,形成了今天大亚湾北高南低的自然地理风貌,也产生了许多从沿海山脉南麓自北向南流向大亚湾的小河流。这些众多的小河中有河流长10公里,发源于北部沿海山脉三坑顶的南边灶河,有发源于铁炉嶂,全长8.39Km的青龙河等……别看这些河流短小,在当年的自然经济时期,这些小河解决了当时农田灌溉的问题,是当时人民生存的依赖。而同时,小河也阻隔了河边两岸人民的出行与交流,为此当时人们兴建了许许多多的石筑小桥梁以解决通行问题。

时至今日,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原本曲折的小路,早已让平坦的大道所替代,而这些小得不能通过四轮车的小石桥,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新建的钢筋水泥桥,但这些小石桥至今还有多少留存呢?带着这些疑问,近期在大亚湾东部沿海骑行时,就格外留意了一下。

在石化大道霞涌上角村段的地段,有一条小河,河上建有一座新桥,这次骑行途经该桥在人行道小憩时,看到了桥侧的一块《大亚湾区级河长公示牌》,据这公示牌的介绍,脚下的这条就是全长7.03km,集雨面积7.11k㎡,发源于鱿鱼湾水库东部牛牯秃山岭的下沙河,它自北向南流经旱塘、沙田两个小村,在霞涌港口附近与青龙河汇合出海。

这河流原来的古石桥今天还在吗?站在桥上极目远望,只见河道两岸填了数米高的新土,而在上游郁郁葱葱的河岸下面,有一条横跨两岸,前后共有三墩的小石桥淹没在一片翠绿的草丛中。

停好单车,从新桥东面溯流步行约五十米,沿着已填了数米高新土的河岸往下走,到古石桥上一看究竟。下到河边,摸索着踩过乱生的杂草与碎石,到得桥头后就自东向西在桥上走了几个来回,细致观察了一番,最终得到如下信息。

霞涌下沙河上角村古石桥概述:
该桥横跨下沙河上,东西走向,桥中间以砂质麻石为主材料砌筑了一个桥墩,桥墩两边迎水面成三角形分水尖,这种设计从物理角度来说可以减缓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桥面由每组三条麻石条铺设而成,宽约一米;桥全长约八米,由两组分别长约四米的麻石条以中间桥墩为过渡,联接东西两岸的桥头,桥头两端也是由砂质麻石为主材料砌筑而成,在当时该桥也是归善~惠阳县南部,东联稔山,西接霞涌、万年两乡的主要陆路通道。

从建筑材料与风格来看,霞涌下沙河上角村古石桥应该是清代时期的建筑,石桥的存在,能为研究当地古石桥的建筑特点提供了实物资料。

这是我在大亚湾北部霞涌沿岸继径东双成桥后见到的第二座古石桥。查找相关资料,这条古桥似乎没有被列入当地的文物保护点。尽管它不起眼,但也是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看着河道两边的填土越来越多,真的对古桥的命运担忧。这里有个心愿:希望它能早日得到妥善的保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