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丑小暑 防寒温补

 醒真 2021-07-07

图片

2021年7月7日5点05分,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五运六气」三之气中的最后半个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简言之,小暑为小热。如果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位置看,小满到夏至一个月,与夏至到大暑一个月,看上去太阳对北半球的照射是相等的。可是,为什么小暑小热,大暑大热?

这与太阳直射点在夏至前后的走向不同有关。夏至前一个月是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夏至后一个月是太阳直射点远离北回归线南下。阳气的走来与离去,天壤之别。对于北半球来说,太阳直射点在夏至到达北回归线,继而南下,开启了阴气生成机制。故说:「夏至为一年阴之始。」阴气的出现使人的毛孔产生收缩趋向,体内的郁热发散受到一定阻碍。所以在同等光照的条件下,发生了小暑小热和大暑大热的状况。

图片

时令分析

从2021年7月7日小暑到7月22日大暑,是辛丑年三之气的最后半个月,形成气候的四要素仍然是:

三之气客气:太阴湿土。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
三运客运:太徵,标志着火运太过。
三运主运:少宫,标志着土运不及(木运乘虚反盛)。
1

三之气客气太阴湿土

它是镇星(土星)直接主政并影响地球的气候,称之为「当令之气」,形成了湿气鼎盛的局面。小暑到大暑的气候与之前不同的是:阴湿加重。
2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

这是小满至大暑这段亘古不变的地面气候,称之为「主气」。太阳直射点移动以夏至为界,自小满北上一个月,南下至大暑一个月,是北半球一年中光照最强最热的两个月。小暑到大暑的气候与之前不同的是:燥气减弱,湿凉加重。
3

三运客运太徵

这是火运太过的气候因素,来自于太阳系之外的天体质量。这种热量的强弱不受太阳系变化的影响。
4

三运主运少宫

是土运不及的气候因素,导致木运乘虚而盛。从根本上讲,也同样来自于太阳系之外的天体质量。这种木运能量在人的脾胃系统偏弱的情况下,使人出现乘证,即不知不觉中肝火旺盛。

图片

这四个气候因素仍然排列为:土、火、火、木。依照五行相生原则,当令之气太阴湿土得益于两个火的因素支持,火又得以木的因素支持。木、火、土三者相得益彰,可以形成土气旺盛、湿气大作的气候。

养生重点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写到太阴司政之年的气候时说:「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这段话描绘的气候状态,在三之气小暑至大暑的最后半个月,突出了一个「寒」字;「胕肿,胸腹满」5个字,标明将会发生的普遍病症。

今年小暑气候湿热,却要温补。这似乎是个悖论。民间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讲的是夏天万物发散,「火明则空。」人的阳气发散外泄,内部空虚,导致寒凉邪气乘虚而入,正所谓「阳不居阳,鸦占鹊房。」所以,暑夏不是泄热,反而是补益。此间大致有下列几方面时令养生事项供参考:

1

健脾强体

针对这段气候所引发的人体失衡,时令养生重点在于健脾暖胃。脾胃为后天之本,畏寒凉;脾喜燥恶湿。小暑至大暑半个月湿凉交加,对脾胃极为不利。这段时间诸病频发,不离中焦失衡。故以健脾暖胃为中心,调节身心失衡,将是三之气这最后半个月的重中之重。为了辨证诸病与脾胃的关联,可注意下列症状:
(1) 女性「月经」不止

如女性月经」不止,一月有余,应观察唇色是否苍白无光,人是否身重肉懒,情绪是否郁郁寡欢,等等。女性月经正常应在7日内干净。一月不止,「月经」已经不是月经,而是「血衄」之症,即脾统血功能失常。血不循经,渗出脉管,令人血气亏,面色苍,黄白无光。凡遇此情况,应于辰时和亥初饮食温补中焦,补益元气,并且配合拒绝生冷饮食,减少剧烈运动,早睡早起不生气。快则3天,慢则7天,应该会血止悦色。

图片

(2) 小便不利

如果有尿意,但是小便又不多,可以辨证有否胸腹胀满,唇有黑色,头昏脑胀等症状。暑期这段时间天地氤氲,雾气弥漫于天地之间。人体内部与天地同气相求,水发散于上。如果因贪凉伤脾,导致脾行水不利,那么,水气因时空之力举上,却会因脾虚弱而无力泻下。久之可以引起百病丛生。如遇这种情况,除辰时饮食健脾之外,申时「足太阳膀胱经」旺时借力升阳,酉时「足少阴肾经」旺时养阴泻水。与此相配合的是谨慎饮食生冷。

(3) 肝火炽盛

如果这段时间肝火炽盛,但是又萎软乏力,精力体力大不如前,可辨证气色是否晦暗,唇色是否苍黄无光,左肩和颈的左侧是否僵硬酸痛,等等。如果这些症状俱足,可以考虑「土虚木盛」之证。即是由于土偏弱,使得本来处于正常水平的木行克伐土,从而使两者之间失去平衡。这种现象称为土虚木乘。肝属木,脾属土。如果脾过于虚弱,使得本来正常的肝气太过,化为「木邪」。不知此道,盲目舒肝,不仅不能改善肝气太过,反而伤害中焦,引起其他不适之症。所以,当肝火升起时必须慎泄肝气,看是否脾虚,脾虚健脾,肝火则悄然消逝。

(4) 精神抑郁

突然精神抑郁,应辨证气色、唇色是否晦暗苍白无光,并伴有身重懒惰症状。辨证确实后,辰初用温性食材补益「足阳明胃经」,巳初用平性食材调和「足太阴脾经」,未初用平性食材调和「手太阳小肠经」,亥初微温补「手少阳三焦经」。

2

调和元气

元气与生俱来。禀体不足者在辛丑「水运不及的中运」下,土克水导致肾气匮乏。凡是围绕乏力出现的各种不适,应首先考虑补益人参。长白山的人参为上乘,东北方向为八卦中的「艮卦」,位处八门中的「生门」。取人参尾部可补下焦的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这二脏四腑之气,如同给能量匮乏的电动汽车充电。

图片

3

辣椒驱邪

国人喜欢红色是一种文化,与天地人一体的阴阳五行时空相关。中国大部分居民属于亚裔黄色人种,黄色为土,火为红色,火生土。故大户人家多建造「朱门」,以避邪气。红辣椒不仅燥湿,在「太阴湿土司天」的年运下,可以清除身心因湿产生的一切病邪。如果吃青菜偏多,可以饭时在菜里加少许辣椒花椒油。但在用量上,宁可不足,不可以过,星星点点,驱邪不火。除辣椒之外,上面所讲食材不宜用过。酸、苦、甜、辣、咸五味,与风、火、湿、燥、寒相应,点到为止。四两拨千斤,同气相求,大家调养不用拙力,必引「天气」纠偏人气。
4

生冷加热

暑天人们会吃包括西瓜在内的一些生水果,但是当下必须坚持「生冷加热」的原则。例如:将西瓜切片平放盘中,微波炉中加热30-50秒,使瓜瓤温热食用,不仅防止伤脾肚胀,而且可以彰显其鲜美味道。葡萄类带皮壳的水果不可以用微波炉加热,容易引起炸裂,宜在热水中泡温后食用。
5

切忌久卧

脾主肉。人在脾虚肉懒时,往往选择久卧。可是久卧伤气,堕入恶性循环。在健脾暖胃的前提下,早睡早起外出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反而会身心轻松。

图片

6

水洗暑气

暑天身心俱热,去暑的最好方法不是吹空调。空调令毛孔紧锁,使暑期的郁热发散不利转为病邪。故吹空调之后面色僵黄,头懵颈硬,心中惶惶。解决的方法是:热即冲澡,从头到脚,洗净毛孔,发散热邪,之后静静休闲,可以出现不热而爽的惬意。
人多的地方必须空调控温。否则高温之下,人易颠狂。从空调环境中回家,洗头洗澡,可以开放毛孔,驱除空调留下的寒邪,乃至其他病邪。
7

不宜发怒

小暑时段,人气普遍匮乏。由于许多人常年得不到有机食物的补给,一些中老年人的血管乃至脏器缺乏韧性。一旦发怒容易引起心脑血管出现危机,或者出现气竭、心衰而厥。

「怒」,心之奴也,是下下乘举措,「自」离「己」而去,危矣,不可取也。

心情豁朗与身心健康相关,更与文化相关。多想古聖之教,心中便有了自然选择,于是看淡了俗事,万念欢喜。

图片

结束语

还有半个月是大暑节气,标志着 「五运六气」的三之气结束,四之气开启。今年大暑至秋分两个月的「四之气」,是自然对人类的又一场考验。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写道:「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

届时荧惑星(火星)主政地球气候,在世界疫情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将可能使今年北半球春分后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一次反弹。尤其是血热种族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某邻国有可能重蹈前段时间每天感染众多人数的覆辙,不可不防。

北半球的大暑,南半球处于大寒节气。北半球大暑至秋分两个月,正是南半球大寒至春分两个月的气候,包括半个月的「冬行夏令」和一个半月的「春行夏令」。这种气候也将对南半球的血热种族防控疫情提出新的挑战。
「火能生土。」四之气两个月「夏行夏令」的气候,对于多为黄色人种的中国民众危害不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国人听从党中央的号令,服从各级政府安排,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安全度过这个特殊的气候阶段。

图片

附:子午流注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 

图片

注: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准,各地根据当地经度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来计算时差,可以在百度查阅《真太阳时算法与中国主要城市查询》作为参考。
———— / END / ————
文字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