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发表10篇C刊论文的牛人是这么炼成的

 王兆善 2021-07-07

前面讲到了怎么样提出问题,怎么样把经验问题转换成学术问题,以及怎么样分析问题,这些其实更多的是前期的问题意识以及怎么样操作,文章最终的呈现还是要通过写作来表达。当你提出了一个好的问题,同时你也有了一个比较有解释力的框架,有了这两点之后,写作相对来说,它就是一种比较技术性的问题,是一个比较顺畅的过程。当然,写作是需要训练的。

一年发表10篇C刊论文的牛人是这么炼成的

快写作

怎么样有逻辑地使用学术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清晰地表述出来,这个过程确实需要训练。我们做研究,首先你要有想法,然后又要能清晰地表述,最后才能呈现出一篇比较好的论文。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很多同学或者是老师他有很多想法,但是可能在写作上会遇到一些小的困难,他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述出来,这可能就是由于写作训练还不足,或者说在写作上可能花的功夫还不够多。在写作上,我自己也还在摸索,也还在学习,怎么样去更好地表述,我自己也有几点可以给大家分享的方法。第一个,在写作的时候要快写作。

快写作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要强调的是一种“持续写作”的状态,就是在写作的时候要保持一种连续性,一气呵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我自己而言,如果一篇文章我没有一次性写完,间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来写,就很难找回刚开始想要写文章时候的那个感觉,所以我一般不喜欢间隔,会持续写完,也建议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使用比较整块的时间。我自己觉得断断续续地写作状态可能不会太好,当然可能有的老师或者有的同学喜欢这种方式,因人而异。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这种快写作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持续思考,可以深度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产生很多新的想法。

我自己的经历的是,我写论文初稿一般就是7—10天左右完成,但我的7—10天是从早到晚都在写。而且如果你想要7—10天左右写完一篇论文初稿的话,必须建立在前期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问题意识和非常清晰的解释框架的基础之上,能够在10天左右写出来初稿。并不是说快写作就是一篇文章一定要在几天之内完成,不是这个意思,快写作主要是强调写作时候的持续投入的状态,就是要在持续的一气呵成的状态之下完成,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这种方式比较高效,而且在这个写作过程中是可以深入思考,持续思考,可以产生很多新的想法的。这是第一个方法。

多写作

第二个就是多写作。多写作,我觉得这个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刚进入研究的学者来说,多写作的训练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多写作来训练自己驾驭学术论文的能力。其实我们一开始写论文都会比较生涩,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表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训练。训练的过程一方面我们需要去学习别人的文章,需要去看那些写得规范写得好的文章是如何表述的;另一个方面从自身来讲的话,就是要通过多写作来训练自己的文字能力。因为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会使用比较学术的语言来表达,这个是在慢慢的多写作的过程中训练出来的。大家可能都会有这种感受,就是你写多了之后,你自己再去看你最开始写的文章,可能自己都会有点看不上了,那么这个就表明其实你的写作能力是在进步。所以我觉得多写作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初学者来说,确实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都还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当中,这些东西都是需要训练的,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感受。

写学术随笔

第三个方法是写学术随笔。学术随笔跟学术论文不同,随笔在写作上是比较随意的,而且我所讲的这个学术随笔,一般也是写给自己看的。也不是说一定要发表,当然你集结之后也可以以图书的方式出版。这个随笔主要就是“一事一议一篇随笔”,我就把一个问题讲清楚。比如说我一篇随笔,我就讲光棍的问题,讲老实人光棍,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然后可以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引入,然后来写一篇随笔。随笔的字数也没有什么限制,可长可短,因为都是自己看,短的可能两三千字,长的可能七八千字。我自己的经历是,每次田野调研回来之后,我都会写15—20篇的随笔,加起来可能就是五六万字。其实写随笔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两三千字一篇随笔,你可能用两三个小时,一个上午的时间完全可以写完。

随笔确实非常重要,我觉得它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在于它是“学术点子”的积累过程。因为每一篇随笔其实就是一个点子,就是一事一议嘛,你把一个事情讲清楚了,它就构成了一个点子或者说一个思考。有的点子可能很小,这一个小点子,它还不足以成长为一篇论文,但是它是可以先积累下来的,就是你这些小的点子不断地积累之后,其实就可以成长为大的点子,我自己对此有非常真切的体会。可能一开始你对这个现象只有一个非常粗略的认识,就写了一篇比较小的随笔,然后第二次调研发现,诶,又有这个现象,就再写,可能跟第一次比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你慢慢慢慢积累,对于这个方面的问题,其实你就已经形成了你自己比较深度的认识了。所以说随笔其实构成了个人学术点子积累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它其实也构成了自己思考的基础,我觉得这是个人学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源泉。因为学术的随笔没有那么多束缚,所以它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它还可以训练学术思维。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随笔跟论文不一样,没有那么多规范上的各种限制,所以你在写作的时候,其实更能够激发你的想象力,因为在这种学术随笔里面,你能够既有基本的逻辑(你要把一个事情讲清楚,肯定是要有一定的逻辑),同时又有更多想象的空间(因为随笔不需要有条条框框的规范的限制,那么我想到什么我就可以把它添加进去,那这个时候对于想象力的激发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的感受就是我在写学术随笔的过程当中,训练了我的学术思维,训练了我怎么样去把握问题、思考问题,我觉得这个过程确实比较重要。

这些就是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我的写作状态,一个是快写作,它是一种持续的写作状态,然后是多写作,有机会的话,大家还可以写学术随笔。但这个随笔并不是说只有调研之后才可以写,其实在平常你自己对某个问题有想法之后,都可以以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不是很费时间,因为它其实构成了你个人的一个积累。

一年发表10篇C刊论文的牛人是这么炼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