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仓文旅导致现金流压力大,华侨城拟转让两地产公司股权

 昵称76113278 2021-07-07


“华侨城正密集处置各地子公司。


作者:周东良
编辑:平南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据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10月22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两则房地产股权转让挂牌信息:上海华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上海华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两者的转让方均指向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简称“华侨城”)。

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为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000069)的全资子公司。

 (华侨城转让两起股权 资料来源:北京产权交易所)

信息显示,华筵和华合都成立于2016年7月26日,经营范围涵盖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停车场管理、展览展示服务,均由华侨城和华润置地(上海)各持股50%共同控股,一旦股权转让达成,华侨城将完全退出这两家公司。

按照计划,华筵转让底价248425.00万元,保证金设定为21100万元;华合转让底价222800.00万元,保证金设定为18700万元。从经审计后的财务数据来看,截至9月30日华筵和华合的所有者权益分别为453619.1万元以及391611.32万元,各方转让底价已较净资产溢价9.5%以及13.8%。

然而,华筵和华合均在过往年度录得亏损。其中,2018年华筵净亏损2844.19万元,华合净亏损38.71万元;2019年前九个月两者业绩出现分化,华筵亏损缩窄至529.68万元,不及前一年的五分之一,华合亏损则扩大至326.29万元。在短时间内,要想实现华筵、华合转亏为盈尙属艰难。

(转让标的经营业绩情况 资料来源:北京产权交易所)

随着国内陆产行业政策调控加码,地产公司融资条件日趋缩紧,出售经营业绩不佳的分部回血成为不少公司的选择,但华侨城还有自身一些特质。

华侨城属于国资委旗下全资子公司,照理来说,其并不是缺钱的主,银行等金融机构依然对国资系地产公司持开放态度。事情的起因源于战略定位的调整,2014年以后华侨城从原有的“旅游+地产”模式向“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模式转变,“去地产化”、“聚焦文旅主业”正是近年来华侨城一直在做的事情。

遵循这一方针,华侨城逐步降低地产比重,而文旅项目则在发展壮大。官网信息显示,目前仅在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城就开拓文旅综合项目26个,未来预计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而2019年以来华侨城计划投资超15个文旅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近1800亿元。

相比房地产,文旅产业回报周期更长,需要大量的资本输血,这对资金是一种考验。现有的地产回款速度已然跟不上文旅项目“买买买”的步伐,亏损项目对华侨城而言更是一种负担。

根据华侨城A财报,2019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4亿元,同比增长7.4%。而这一数字已连年为负,2018年为-99.84亿元,2017年为-79.14亿元。股权转让实是华侨城加快周转、回笼现金的一大举措。

事实上,华侨城转让股权不是秘闻,早已频频见诸报端:2018年至今,其挂牌转让了包括深圳、上海、海南、南京、西安、重庆、成都等地的多个公司股权以及债权。其中,仅今年8月就转让三起股权,涵盖天津嘉运置业有限公司49%股权、云南世博华兆置业有限公司50%股权、昆明万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所转让的华合50%股权并非首次挂牌,华侨城在2018年10月就曾对该项股权转让有过一次招标,现在第二次转让表明当初并没有找到合意的受让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