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尺先生”学智走了,冷静思考他留给我们的是杯弓蛇影之感?还是惊弓之鸟之惧?还是......

 影山飞鸟 2021-07-07
“戒尺先生”学智走了,冷静思考他留给我们的是杯弓蛇影之感?还是惊弓之鸟之惧?还是.......

李学智是我的初中同学,生前原是范湾小学的一位老教师,去年冬天他因病医治无效走了,走的时候好像是冬天,他的走有人心疼和惋惜,有人却诅咒,看看网上关于他的负面报道,我心很凉,为他过度付出唏嘘和叹息了好久。

他本来是当地一所小学的老师,曾经做过多年小学校长,那是春天的时候他拿起戒尺抽打了自己教的三位不爱学习,不交作业的学生,结果手下的太重,导致家长心疼孩子舍不得,最后事态发展严重,政府部门出面平息,处理的结果意想不到的是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取消教师资格,吃亏的当然是学智老同学了也附带牵连其他老师,他的戒尺用过度了,为了教训,我干脆给他送一个”戒尺先生“的称呼吧。

学智同学眼睛一眯走了,留下了满天飞的舆论,他看不见也听不到,撇下家里老婆孩子老人,他的孩子根据年龄还不算大吧,不到知天命之年的他上有老下有小,留下的人难过!

记起学智是因为最近我和一位资助孩子家长聊天中提到学智,于是我便把网上看到和李学智有关的文章选几篇供大家思考.

1.甘肃会宁教育一则通报的思考

作者:独钓寒江雪

九月,有一则甘肃会宁县教育局的通报伴着白露在教师节前夕姗姗而来,这是县委、县政府责成教育局出台的一则通报,这则通报是对甘肃会宁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教师李学智等人的处理决定。通报全文如下:

关于范湾小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2018年9月7日上午,网络上出现反映会宁县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教师李学智体罚学生的视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县教育局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调查核实。经核实,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教师李学智体罚学生情况属实。9月4日上午,李学智对开学以来多次未交作业的三名学生用木尺进行了体罚,致使三名学生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块。一名学生经县医院检查为软组织损伤。县教育局、党家岘乡人民政府和当事人李学智对被体罚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慰问,当面向家长和学生道歉,并取得了家长谅解。

当日,县教育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1.给予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教师李学智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取消教师资格。

2.给予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校长杨仕锦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撤销校长职务。

3.给予党家岘乡教管中心主任彭胜年党内警告处分。

4.责成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张斌向县教育党委作出深刻检查。

县教育局对该事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通报。同时,县教育局从9月8日起,在全县范围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乡镇教管中心、县直学校吸取深刻教训,从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从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会宁县教育局

2018年9月7日

首先就这则通报来说,笔者认为是正确的。正确的原因有一下三点:首先平息网传视频的事态发展,尽快了结这些网传风波是职能部门的职责;其次,各级领导都有自己的难言苦衷,但凡人都有明哲保身的天性,及时处理,责任分明,该谁的谁担着,这或许也是领导们的一种自我保护吧!再次,快速处理对所有人都是一种解脱,作为各级领导对上有所交代,对下也有理由说服。

其次,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好多家长不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对孩子的作用远远大于老师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家长把学生打发到学校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老师的孩子,与自己毫无瓜葛,不管你老师打也好、骂也好,根本就不闻不问,这是一种极不负责放任自流的家长;更有极少一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充耳不闻,对孩子溺爱成性,专挑老师的毛病,这是一种私心大过理性的家长。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懂得经常和老师沟通,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如果有时老师对孩子处罚重了,他们也会心平气和地和老师讲道理。社会永远是个大染缸,家长们能否让自己的孩子在还未进入这个大染缸前适当地进行一下挫折教育,让孩子明白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随处都有陷阱,随时都有挫折。家长们别过分地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一旦来到这个世界,就不仅仅只是你的孩子了,他们也是这个世界的,更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最后,我以一个36年教龄的老教师身份要说说我可爱的同行们了。可能会涉及到有关教师的名讳,事先没和你们沟通,请看到文章后原谅我的莽撞之举。我认为教师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那些学识修养较高的老师,他们从不体罚学生,但学生又爱又怕。这类教师是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文化品位来感化学生的。举几个我身边的老师为例,我们四房吴的任守林老师、曹志忠老师、连树伟老师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特别是任守林老师在批评学生时眼如牛铃、声似虎啸,他从不动学生一指头,但犯了错的学生常常是不寒而栗。他在给学生讲课时一改批评学生时的威严又是风趣幽默,和风细雨、一片祥和。

第二类是对学生非常严厉的教师,他们会适当地体罚学生,有时甚至操起教棍使劲抽打学生的屁股蛋子。这类教师体罚学生有度,也就是我们会宁人的一句土话:棒槌打媳妇子手里掂轻重!大多数教师都属于这一类。像我也就是这一类教师!现在我很少体罚学生了,但如果学生做了非常危险的错事,经常故意欺负小同学,故意破坏公共财物,我是非体罚不可的。他的屁股蛋子上一定会得到超不过三教鞭的奖赏,当然我下手也是足够的狠,如果有人检查一定会有伤痕的。曾经我有一个三不打原则:就是家里受了老婆的气不体罚学生,受了领导的气不体罚学生,情绪极端低落不体罚学生。我总觉得在这些情形下体罚学生会把对别人的怨气迁移到学生身上的。

第三类就只能勉强说是教师了,这类人自己对学生缺乏耐心,学生一旦犯错就大打出手,越打越气,越气越打。有些体罚给人的感觉已经不是体罚学生了,而是一场“歼灭战”。老师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改过来,几天不打学生手就感觉痒痒。这类教师会经常把自己的不如意嫁接到学生身上,借着这些调皮捣蛋学生的身体发泄自己的情绪。同行们,要知道这是很危险的。我曾经就劝解过一位打学生的老师,当这位老师离开后,我只是无意间在这位孩子头上抚摸了一把,问他疼吗?谁知这个孩子一下失声痛哭。这个在棍棒下面都没掉泪的孩子被我的一个无意动作惹得嚎啕大哭。我等着他哭了一会儿,就给他出主意,让他以后在老师打他时,就幻想自己就是刘胡兰、黄继光……他又破涕为笑了。

这三种类型的教师都是我们这个群体中存在的。大部分老师和我一样都属于第二类,第一类教师比较少,第三类就更少了。同仁们,千万别做第三类教师,那是原始的丛林作为。我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拥有一颗慈爱的心,向第一类教师看齐,那才是真正的教师!

作为一名并不称职的老教师,我在自己的36年教学生涯中,边走边悟边完善自己。有几点自己基本坚持住的爱好共同仁们参考:坚持读书,坚持写作,坚持一种艺术爱好(或书法、或绘画、或音乐等),坚持亲近大自然……此生足矣!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对号入座。一则通告已成定局,它是否能引起一定的社会效应?明者自明,拙者自拙!我只想说舔犊之情,人皆有之,通告中的那些家长们怎能轻易地给自己孩子的老师摸黑呢?奇怪的是网络舆论全是一边倒。有些言论我不敢苟同,像“打学生的老师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这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样皆属谬论,难道说不打学生的老师就不负责任吗?如果咱们想一心知道这件事的真相,就不妨自己亲临现场去调查一番。如果没有这个兴趣,咱们就只能就事论事,别针对任何人。

通告过后,但愿我们的教师心理上没有杯弓蛇影之感!没有惊弓之鸟之惧!但愿当事人能冷静思考!但愿……

    2.今日头条上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用木尺惩戒屡次不交作业的学生,小学老师被取消教师资格>

用木尺惩戒屡次不交作业的学生,小学老师被取消教师资格

9月4日上午,会宁县党家岘乡范湾小学,因为三名学生开学以来多次未交作业,李学智老师用木尺对其进行惩戒,导致学生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块,其中一名学生经县医院检查为软组织损伤。事后李老师当面道歉,取得了家长谅解。

9月7日,相关视频被传上网。县教育局迅速召开会议,当天就给出了处理决定。

1、给予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教师李学智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取消教师资格;

2、给予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校长杨仕锦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撤销校长职务;

3、给予党家岘乡教管中心主任彭胜年党内警告处分;

4、责成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张斌向县教育党委作出深刻检查。

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为回应舆情而随意取消教师资格,如果老师只能教书无法育人,这样的教育,恐怕不是理想的教育。

在我看来,这次惩戒并非十恶不赦罪大恶极之事,甚至不宜定义为“体罚”。

   从惩戒的事由来看,很有必要。开学才三四天,就多次不做作业。单纯靠说理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从惩戒的工具来看,并无不当。教书用的木尺是不是暴力工具,想必大家心里有数。我读书时没少被木尺打过,还不敢告诉父母,否则回家就是一顿混合双打。

     从惩戒的力度来看,值得商榷。一木尺下去,手掌能肿好几天。小时候性子跳脱,打的次数多了,才涨记性。通报中说的肿块,如果系木尺所打,虽说看着吓人,实际对身体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至于软组织损伤是什么级别,自行百度吧。毕竟蚊子叮一口就有肿块,路上摔一跤擦破皮也是软组织损伤了。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这难道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把调皮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看待吗?以现在的教育环境,如果不是自家孩子,没几个老师会冒着风险去“体罚”犯错学生的。

     虽说力度可能大了一点,但这样一个负责任的老师被撤销教师资格,到底是谁的损失?

说理和惩戒是教育的两条腿,缺一都不完整。有些孩子,通过说理可以教育。有的孩子,生性跳脱,屡教不改时,就必须通过适当的惩戒让他长记性。如果缺少必要的约束,孩子就容易误入歧途。生不容易,长不容易,没有哪个孩子能够随随便便就茁壮成长。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回应舆情,就把一个如此负责任的老师一撸到底,这跟把一个追小偷致其死亡的人判处死刑有什么区别?难道就没有更加睿智和宽容的处置方法?当严加管教的代价难以承受,就不要怪老师被迫明哲保身。

虽说大部分家长都明事理,但这种例子的警示效果实在是太明显了。以后除非熟人或自己子女,当地估计没多少老师敢严格管教学生。至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如果没有鼓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专家来拯救的话,估计只能听天由命了。

当教育失去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使命感,当老师被迫带着镣铐自我阉割,当学生没了紧箍咒,伤害最大的永远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毕竟,某些人的子女无需在当地读书。

能够教育孩子的地方只有三个:家庭、学校和监狱。

当老师成了出气筒,当处罚老师成了回应舆情的“黄金法则”,如果我们再不阻止,最后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雪崩时,又有哪片雪花是无辜的?

3.每日甘肃网是这样报道的<< 会宁"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结果:教师降岗校长撤职>>

原标题:会宁通报“小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调查处理结果

   当事老师被降低岗位等级取消教师资格该校校长被党内严重警告并撤销校长职务

兰州晚报讯 (记者 王万盈)9月7日上午,网络上出现反映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教师李某体罚学生的视频。会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县教育局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调查核实。经核实,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教师李某体罚学生情况属实。

4日上午,李某对多次未交作业的三名学生用木尺进行了体罚,致使三名学生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块。一名学生经县医院检查为软组织损伤。会宁县教育局、党家岘乡人民政府和当事人李某对被体罚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慰问,当面向家长和学生道歉,并取得了家长谅解。

当晚记者从会宁县委宣传部获悉,经会宁县教育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对该事件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并将这一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

1.给予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教师李某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取消教师资格。

2.给予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校长杨仕锦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撤销校长职务。

3.给予党家岘乡教管中心主任彭胜年党内警告处分。

4.责成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张斌向县教育党委作出深刻检查。

  4.一点通资讯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教师节又到了,但我最先想到的却是Ta给我留下的阴影》

(文章发表于2018年9月7)

“小学四年级,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一定考不上大学,她虽然没有打我,但她用语言否定了我的一切。”

“从小被打到大,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

“那时的我不敢上学、不敢上课,因为他总打我…”

“简直是…一句话吧,伺候导师比孝顺我爸的次数都多。”

教师节来了,在朋友圈一片赞美和祝福之声时,小王子却看到了一则“违和”的新闻:

“2018年9月7日上午,网络上出现会宁县党家岘乡范湾小学教师李学智体罚学生的视频,三名学生身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块,其中一名学生经县医院检查为软组织损伤。”

2017年《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41%的小学生、65%的初中生、54%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伤害了自己和同学的人格尊严;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因此,在教师节,我们虽然应当对大部分老师表达感谢,真诚感恩他们教书育人的努力和成果。但小王子仍然想在今天聊一个较为沉重但不该被避开的话题:

长久以来,大部分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在精神甚至肉体层面的伤害之后,为什么不去反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第六条显示,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长:庇护者还是“帮凶”?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不仅是一个义务,更是一份责任。可是,各个学校中的实际情况却不像大家理想中的那个样子。

“如果被老师打,那又如何?难道我要告诉家长我在学校不听话?这不是又在找家长的批评嘛。”这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吐槽。

父母理应与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但一些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非但没有正确引导,反而辱骂和体罚了事。当听说老师打孩子后,想的也不是如何保护孩子,而是孩子在学校又惹了什么祸。

家庭,是孩们面对复杂世界的第一道庇护所。然而,当孩子在父母这里感受到的不是温暖和信任,而是打骂和恐惧时,家庭却成了教师体罚的帮凶。

意见箱:举报通道还是摆设?

失去了家庭的第一道庇护,学校和教育部门是否可以规范教师行为、保护未成年学生?

虽然很多学校在某一角都设立了意见箱,但是,只要伸出手摸一摸上面厚厚的灰尘就会发现:很多学校的意见箱完全成了摆设。

山东省某县级市初级中学的老师曾经在公开场合吐槽过,意见箱已经好几个月不打开了。别说学生,就连一些老师的反馈,学校也并不重视。

为什么“意见箱”成了摆设?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1. 学校和老师对学生们的建议不重视,认为教师和家长的地位高于儿童,所以对儿童有绝对的权威,漠视儿童的平等权利,让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就是要听老师的话。“小屁孩”的建议被大部分领导所忽视,因此无法定期查看意见箱。在很多学校的眼里,意见箱在设立之初就没把平等的儿童权利当回事。

2. 学校、家庭、社会也没有教给孩子们权利意识和维权渠道。同时,孩子们也知道自己的意见根本不会被学校重视,意见箱本身就形同虚设。因此更不会信任意见箱,通过它维权。这是个恶性循环,当问题发生后,老师们可以“肆无忌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们不知道要如何应对权利不平等。

3.政府监管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在我国,政府是规范教师行为最重要的主体,尽管国家在近几年出台了很多禁止教师体罚的文件,但很多情况下教育局都没有对学生甚至家长的投诉给予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一旦政府的监管不力,教育行业就成了教育局、校领导、老师以及家长剥夺未成年人权利的避风港。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类似“举报电话”这样的反馈方式上。某儿童权益保护项目的负责人跟小王子透露,他们机构在报纸、学校、社区等传播渠道上都发布了求助电话,希望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加便捷的发声渠道。

“可惜,一个月甚至都不会有一个电话,尽管教师对孩子们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每天都会发生。”

“考这么差,脑子真的都带来上课了吗? ”

“考成这样还有脸笑啊,要是我,哭都来不及!”

“别在下面搞小动作,我都看得见”

“你不看课本看我干什么,我脸上有答案吗?”

…… ......

老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句“真没用”,可能会让孩子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一句“给我滚蛋”,可能会让孩子们用语言暴力对待周围的人;一句“不好好学习,你这个人就废了”,可能会让孩子们得过且过,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一句“学这个干什么,能当饭吃吗?”可能会让孩子们失去了追寻兴趣的机会......

评论家莱斯利·福利尔德曾经说过:“教师,非领域专家也。他并非在教授一门课,而是在分享他的人生。他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教学就是一种艺术。”

教学的艺术可以让孩子们成材,但教师的语言和肢体暴力也可能将一个个未来的奇迹扼杀在土壤,把即将自由成长的种子挪到温室大棚。

因此,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都应该保护孩子们的权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