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龙泉飞青釉贯耳瓶赏析

 语言罐头 2021-07-07

图片

图片

南宋龙泉飞青釉贯耳瓶赏析

陈逸民  陈莺

龙泉窑瓷器,在南宋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我国外销瓷器中的精品,被法国人称之为“法拉同”,用以和美女相比,而其中青釉点彩的品种,更是稀少,被日本人起了一个十分优雅的名字“飞青”。

图片

1  韩国国家博物馆

图片

2  龙泉博物馆

为撰写本文,查阅了我们历年所拍摄的各处博物馆的馆藏,其中包括浙江龙泉市龙泉窑博物馆、四川遂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馆,甚至包括韩国国家博物馆,发现展览中很少有南宋龙泉窑瓷器中的飞青釉品种,只有在韩国国家博物馆中发现了一件海捞出水的飞青釉瓷器如图1所示,而在龙泉市的龙泉窑博物馆中,仅仅发现了一件疑似的青蛙,图2所示只是在眼睛上点了褐彩,而在上海博物馆却发现了两件龙泉窑青釉褐彩的装瓷器,如图34所示,这两件都是元代的龙泉窑瓷器,其发色偏黄,略显逊色。由此可见,纯正的南宋“飞青釉”瓷器的珍稀程度。

图片

3 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瓶

图片

4 元龙泉窑青釉红斑洗  顾丽江先生捐赠

飞青釉瓷器其溯源应当来自早期的褐彩工艺,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南宋瓷器的临时展览中,陈列着一件景德镇窑的褐彩工艺的小瓶,如图5所示,它们在工艺上应该有着相互关联的作用。

图片

5  南宋官窑博物馆之南宋瓷器展

我们在友人处见到一件极为精致的南宋龙泉窑飞青釉贯耳瓶,如图67所示。其简约端庄的器型、“绿如春波停不泻”的釉色、飘逸飞扬的褐彩,使这件贯耳瓶成为难得一见的南宋龙泉窑精品。

图片

6  南宋龙泉窑飞青釉贯耳瓶

图片

7  南宋龙泉窑飞青釉贯耳瓶

贯耳瓶这种器型,在南宋时是龙泉窑烧制较多的品种,在四川遂宁的窖藏出土中,其数量最多,图8和展示中,一个橱窗就可以看到5件贯耳瓶,可见其数量之多,但却没有发现其中有“飞青釉”的品种。

图片

8  遂宁博物馆

6所示的民间收藏的贯耳瓶,其器型和图8展览中的下面两件极为相似,这件瓷器溜肩鼓腹,长颈,颈部堆塑对称双贯耳。从有宋一代的文化氛围可以看出这种器型产生的必然性,它是从良渚文化的陶器贯耳瓶承继下来,又吸收了青铜礼器中的投壶而产生的器型,它不仅有着宋代龙泉窑瓷器的外在风光,更有着宋代文化的内在修养,我们从这件龙泉窑贯耳瓶的神韵就可以寻求它所包涵的文化气质。这件贯耳瓶并不华丽,釉色单一,没有纹饰装饰,却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端庄肃穆。

图片

9  瓶口

图片

10  瓶口

从其瓶口来看(图910),无论是侧面还是正面,其胎体厚重、修胎规整、施釉肥厚,釉面似冰似玉,褐彩晕染得体。从底足来看(图1112),胎骨厚实致密,挖足较深,因垫饼支烧,施釉不及底部,但施釉整齐划一,十分规矩。底足釉色晶莹,积釉处颜色略深。

图片

11  底足

图片

12  底足和施釉

更为可爱的是它的褐彩,从图131415可见,它们在如冰如玉的青色中,犹如大家的书写,苍劲有力;又如天外的流星,一泻而下;也似含苞待放的花蕊,慢慢地浸润。青色中的这一抹褐色,给这类青瓷增添了不少妩媚和可爱。

图片

13 褐彩

图片

14  褐供

图片

15  褐供

民间真有好东西!君不见,图4的一件元龙泉窑青釉红斑洗现展示于上海博物馆的陶瓷展厅中,它是顾丽江先生的捐赠品,原先也是民间的收藏。实事求是的说,元龙泉的器物和南宋龙泉器物相比,无论其工艺还是釉色,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为民间藏品的精彩鼓与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