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安苕

 新用户910774DV 2021-07-07

以往总是说将军。今天不说将军了,说说红安苕。

苕,在红安就是傻、呆、笨的意思。

红安人自己把名称后面加上一个苕,意思不言而喻。正是有了这种红安苕的精神,解放前的四十八万人中,才有十四万为革命牺牲。留下烈士有名有姓的两万六千多个。多数人成为无名英雄。两百多人成为共和国的领导人及将军。人们才传唱“小小黄安,真不简单。”

所以说,红安苕,就是红安人的写照。因为,不简单是用血泪换来的。

所谓“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人。你家我家,只是有些人命大,活着回来了。没有回来的人,把失落丢给了活着的人。

人们不相信眼泪。却迎来了胜利。

从外表上来说,它不好看。从内在上讲,它好吃。

提起来,多数人过去会愤恨,天天吃,把人吃伤了。

今天提起来,多数人会思乡怀旧,好好吃的红安苕啊。

什么是苕?说白了,就是红薯。

爷爷那辈吃,父亲那辈吃,哥姐他们那时吃,到我们小时,还接着吃。

至于八零后九零后,你们吃得少。特别是零零后,你们在他乡只有回忆。更多的人甚至连回忆也没有。因为这一代,已经没有了故乡。

什么是红安苕?

介绍说,红安苕,顾名思义,这是产于红安县的红薯,在当地,农民们都把红薯称作“苕”。红安县又称将军县,是著名的红军故里,在战争岁月,“红安苕”和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齐名,滋养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支红军主力,如今,人们开始追求返璞归真和健康营养,这不起眼的“红苕”便穿戴整齐地走向了餐桌和超市,成为众口铄金的健康“粗粮”和美味食品。

今天是美味,过去是忆苦思甜的载体。那时我哥读书的那一代,都经历了的。吃得让人吐血。但也得吃,而且一天三顿都得吃。好在我哥后来考上了大学,成为我们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大家羡慕地说:“终于不再吃红安苕了。”

偏偏,我哥今天最爱吃的,还是红安苕。

他学医,大学毕业那年,好苕啊,本来可以留到大城市,却非要跑到老家去,说把知识奉献给人民。

所以直到今天,他还是县城某医院的一名医生,好在水平不错,为人忠厚,口碑又好,深受病患欢迎。我侄女常说:“当年你要是留在大城市,今天就不得了了。”

我哥话少。他只是笑。

我不相信这与他读书年代吃的苕多有关。因为我们家族都这样,而且我们红安人都这样。


黄冈一位老师钟思泉,总结了老家说“苕”的意义。譬如,以“苕”字作为词尾的,有“好苕”、“真苕”、“突苕”、“莫苕”、“太苕”、“大苕”、“小苕”、“嫩苕”、“老苕”、“夹生苕”等等。以“苕”字作为词头的,有“苕种”、“苕货”、“苕儿”、“苕说”、“苕做”、“苕半调”、“苕死了”、“苕大哥”、“苕大姐”、“苕老歹”、“苕大昧”、“苕吃哈胀”、“苕里苕气”、“苕得不看见走”……

他总结得到位。不愧是语文老师。方言的魅力,只有从小在老家生活过的人才能领悟得到

所以,有人叫你苕货,不要真的以为你傻。有人喊她苕大姐,莫准还是在夸她。

我小时候,母亲总是说我好苕。

我也认为自己苕。

但母亲的眼里充满爱意。

到了学校,这个词的意思便不一样了。

有个女同学说另外一个男同学“苕”,这便把一个男同学的面子伤了。

所以同一个字,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或者在不同的时刻说出来,意义便变了。

一个恋人总是羞答答的,就会被对方说“苕货”,其实有高兴也有不高兴的意思。你说,她是批评你太保守,认识一年半截的,也从不“先拉手,沿着胳膊往上走”呢,还是觉得你实诚,这样的“苕”值得去爱,让人放心呢?

所以,那个年代,最后苕的人,总能抱得美人归。被聪明人认为“鲜花插在了苕货上”。

当然现在不一样了。像我们这样“苕”的人,估计找个对象都困难了。

我母亲 教我的话是,“其实做个苕很好,身稳嘴稳,到处好安身。”

我吃苕,喝苕,最后还成了一个苕,虽然这一路走来,吃亏不少,但我也觉得人生并没有吃过大亏。上苍对我很眷顾。

于是,我更怀念吃苕的日子了。虽然我哥年轻时,吃得想吐。现在,还不是一样的吃?呵呵。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嫂子,做得一手好饭,把我哥迷得忠心耿耿。这辈子都不会做出格的事。

这就是苕劲。红安人的苕劲。所以过去,大人总是对我们说:“嗯勒生的学,勒生的吃啊”。

这话,对红安伢来说,你不得不亲切。

那才是我们的根。

那么,红安为什么产苕呢?

这得从气候与地理上来说。红安位于大别山西南低山丘陵地带,这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多为地带性黄棕壤,土质多发育于石英片岩、片麻岩、泥质岩等,土壤质地轻,含砂量大,通气性好,以微酸的土壤为主,因此,这里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合耐旱喜温的“苕”的生长。

这里出产的红苕,当地老人又叫它“土人参”,较之其他地方另具特色。据湖北省农科院检测核心剖析鉴定,红安县所产红心苕淀粉含量适中,纤维素含量低,皮薄肉红、少粉多糖。其表面皮色有红皮、黄皮、白皮等。理化性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当地苕,而粗纤维含量低于本地苕,是一种公认的保健食物。“一般人吃了别的地方的红苕易胀气、打嗝,感到不好消化,唯独红安苕没有这种弊病。”当地的农民如是说。

红安红苕种植历史悠久,所产红苕以其品质好而著称湖北。红苕淀粉含量适中,纤维素及糖份含量高,生食甘甜可口,熟食绵软芳香,是共认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受到广泛赞誉。红安县常年红苕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年产量5000万公斤,红安属低山丘陵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红苕的内在品质和产量,生产红苕的类型基本上是直接食用型,应用品种是红安本地品种,独具红安地方特色。

什么事一打上红安特色,就迅速会发酵了。

农民革命一打上这个特色,便出了将军,以及那么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所以,千万不要与红安人抬杠。你杠不过的。他们是男人一根筋,女人一身硬气。

这样就会导致红苕的全身都是宝。

过去在乡下,一亩地的苕藤可以供一头猪一年的饲料,而苕叶茎用青椒爆炒也是一道好菜,帝都今天都可以吃得倒。但还贵的不行。

过去,将苕洗净磨细做出的苕粉丝或切成粉块是可口的美味佳肴。近些年来,兴起的烤红苕更是令人百吃不厌。

此外,红安人有做苕片的习俗,用水煮熟或晒干收藏,到冬季伴着煮稀饭,过年时炒苕片作点心,一家人在慢慢咀嚼中品尝一年辛劳汗水换来的甘甜。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红苕也渐渐从人们耐以果腹的粗粮摇身变为高档宾馆餐桌上的珍品。红安的气候、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红苕生长,所产出的红苕有着独特的内质,皮薄肉红、少粉多糖,生吃甜而脆,熟食则温软而醇香。精明的商人在大中城市打着"正宗红安苕"的招牌,把红安苕的名声传播得很远很远。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红苕的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据专家学者对蔬菜果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各类防癌食品中,生红苕防癌抗癌指数高达97%,居第一位;熟红苕防癌抗癌指数达96%,占第二位。红苕作为一种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着对红苕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的系列开发,红苕将逐渐从封闭的山沟沟跃入广阔的大市场。过去,红苕养育了红安人,如今,红苕可望开发成一个大产业,铺就一条通向富裕文明的康庄道!

时代往往是这样。过去憎恨的,时代一变,变成怀念了。

我哥是怀念的,我姐和我的弟弟妹妹们都是怀念的。只有我,长年在外漂泊,把这种怀念变成了乡愁。

我常常吃。就像喜欢吃黄安的花生一样。

因为老家的苕,皮薄,肉富;酥软,香甜;味醇,爽口。作为食物,既能生食,也能熟食。生食,既可充饥,也可解渴。熟食,则可煮,可蒸,可烤。作为干粮,可制作成苕片、苕粉、苕丝,储备方便,保质期长,经年不变。

至于我儿子,他不怎么吃,总觉得北京的红薯一点也不好吃。但他喜欢吃肯德基的薯条。无非是过了油而已。

老家偶尔有人开车带过来,他们总觉得拿不出手,不好意思送人。我有时装作没事跑到老乡家打牙祭,还不好直说。偶尔带点回来,也仅有我一个人吃。

这时,你吃的都是寂寞。

相信这是所有离开故乡的游子共同的心情。

难道你不是这样吗?

许多的往事在夜深人静时涌向你,你笑你哭,都得忍受。

这才是生活。你经历过,我也一样。大家差不多。

想起以往,特别是早上那一餐,谁家不吃红苕呢。

自己家没做,就会跑到别人家去剩一碗。

而现在回去,发现许多良田荒芜了。而且村庄里的人,渐渐的越来越少。

犹自记取母亲在村头喊吃饭的声音。悠长,悦耳,温暖,但从此也仅是在梦中。她的坟头,青草几度枯荣。故事渐成传说。

没有了母亲的家庭,其实都开始慢慢飘散。兄弟姐妹,都各居一方。特别是村庄里那些熟悉的人老人们,越来越少了,而村子里一起长大的人们,有的甚至多年没见。

不知他们是否记得,我们在村头打洞,用来存储红苕时的情景。

那一个又一个挨着的洞口,曾经挡住了岁月了流逝。可以把红苕,从冬天存到次年的夏天。

但是,村庄终究没有留得住岁月。我们,也没留得住年轻。

当年敌人封锁最厉害时,游击队、红军和野战军,最终还是靠在野外吃着红苕渡过了漫长而苦难的岁月。

我们也是靠红苕渡过了苦逼的童年。

现在,我们希望,留在家乡的人们,能够靠种植红苕来发家致富。

这是从黄安到红安,所有外地游子们共同的心愿。

回眸时刻,希望每个红安人,能力所能及地为故乡做点什么,小小的爱流,终会凝聚成大海的力量。

铜锣一响时,有四十八万。在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的队列中,曾经每三个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个英烈中,就有一个属红安籍。红安不仅是中国将军县,红安也是全国烈士县。

2010年元月,大大视察红安时指出:“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从1923年建立党组织以来,直到解放的27年间,红旗不倒,武装斗争从未间断,值得研究”。

同样,每一个在外的你们,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样值得研究。你们带着理想离开,找到幸福之所,这就是坚守在那块土地上亲人们所有的希望。

因此,希望你们回眸时,还能想起那块土地上的“红安苕”们。那是我们曾经最亲的亲人之所在。

祝福你们。

软秋粑

红安伢,你大喊你回七捡菇子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