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荨麻疹特效方/红云风药方

 天下小粮仓 2021-07-07
  作 者: 奇难杂病   

   灵山有灵药,常有江湖郎中登山采药。我年少时随祖父上山挖草药,夜里寄宿于山脚下村民家里或山上诗庙里。我常常帮寄宿村民隔壁的一肖老婆婆提水砍柴,她很喜欢我,仙去前赠我一小册子,是为秘方集。今朋友介绍我来这论坛,感觉这里氛围不错,特现此方,愿度有缘之人。
  [方药]生艾叶10克  白酒100克
  [用法]将艾叶与白酒同煎至50克左右,每天服一次,连续服三天。
  [适用范围]各种证型的荨麻疹都有良效,药物易取,疗效显著,真正体现好方在间。
  [使用体会]荨麻疹患者,体壮的好治疗,体弱的常会因失治误治延成久治不愈。临床见各中医常用桑白皮、白鲜皮清宣肺卫,蝉蜕、白芷怯风止痒,苦参、竹叶清心热,葛根退热散风,大黄泻火解毒,但也常出现药不能显其效的情况。我用此方,虽然药物简单,但却不能小看,疗效显著。究其理,我想也许是生艾叶性温味辛,怯风除湿,白酒辛热,能升阳发散。
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 http://www./ 
====================================
荨麻疹特效方(往往一剂而愈)
老中医张显臣
    荨麻疹多因内蕴温热,风寒郁于肌腠而发病,但经久不愈者多为气血亏虚所致。治法如下:
 1。针灸急性发作剧痒难忍者,不论风热风寒,均针双曲池穴,立能止痒而愈。
   针法:26号3寸毫针,常规消毒,入针至地部,有针感后即提至天部之下,再以15度角沿手阳明经循行线向
上刺,旋转得气后,问患者是否还痒,若不痒,令其拭和搔抓,再问答不痒,即可出针,一般一次即愈。

 2。中药
  (1)疹色红者,“隐疹立消汤”药用:生地30  丹皮20  桑叶15  金银花30-50 蝉蜕15 
                  地肤子15    薄荷叶15  青蒿30(后下)水煎服,往往一剂而愈。

  (2)疹色白者,“痒消汤”药用:荆芥穗15  独活15 牛蒡子20 蛇床子15  地肤子15
                   苍耳子15  生姜15  制首乌20  当归20  水煎,早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一次。
 
  (3)返复发作经久不愈,“顽痒汤”药用:生黄芪20  黄精30面貌  当归20  酒白芍15
                荆芥15  白藓皮15 炒积壳25  蛇床子15 水煎,分二次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
    因受风寒或花粉等蛋白侵袭,引起机体的一种过敏反应,局部或全身出现红色风团状痒疹,多天不下,痒不可忍,昼夜难眠用此药一料可愈。写来分享。
  配方;僵蚕12克,蝉蜕6克、川军25克、姜黄2克。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10克,黄酒100毫升加15克蜂蜜冲服。发汗避风两日,孕妇禁用。
  疗效;大多一料可愈。
  患了荨麻疹,全身痒难忍,中药吃一付,立马就断根。 

方药及用法:麻黄4克,连翘12克,大黄4克,蝉衣9克,赤芍10克,威灵仙9克,蛇蜕5克,甘草4克。

主治:荨麻疹、风疹。

如为肠寄生虫引起者,加槟榔6克,川楝子9克,效果更好。

=======================================================
祖传荨麻疹特效验方
组成:单位(g)

    防风20   荆芥20   透骨草20    艾叶15 
    双花15  白藓皮15  苦参15     蛇床子15
   地肤子15  当 归25   黄芪30     甘 草10  

   注:有过敏者,可加,地龙8克、羌蚕6克、蝉衣10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一般3剂就好.再3剂痊愈. 忌辛辣食物.

 

=======================

荨麻疹中药方          作 者: 闲在居士

偏方如下:苍术10克、白术30克、茯苓10克、荆芥15克、防风10克、丹皮15克、白蒺藜12克、

        僵蚕1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黄芩12克、龙骨15克、白藓皮10克,

        此为一副的量,每天一副,连续几天就治好了!

荨麻疹:取六神丸适量,研末,用醋调匀,外敷患处,轻者1次,重者3次即愈。或用小麦麸皮(粮店有售),于静室无风处抓一把麸皮,往患处揉搓3-4次即可,即愈断根。

一剂治愈荨麻疹:地肤子20克,白芷、防风、川椒、透骨草、苦参、独活、荆芥、  一支蒿各15克,加水3斤煎30分钟,洗全身,一般一剂可.

 荨麻疹:麻黄草4.5克 虫退4.5克 黄连2.4克甘草2.4克,水煎两次,两煎和匀,分2次1日服完。用于急慢性荨麻疹10余例,疗效显著。慢性荨麻疹可连服20剂,无副作用,但高血压患者慎用。

荨麻疹【痒疙瘩】;鲜韭菜1斤,糯米1斤,共放入以孰料桶内,加满水泡15天至水臭。将此药倒入锅里煮沸,用此药水洗澡并避风1小时,一次即愈。

荨麻疹:糯米60克,慢火把米炒开花,取米花炖汤服,每日一次,3日愈.

麻疹:香菜500克,水烧开后,芫荽下锅煮一二开即可,先熏后洗手足,可治麻疹应出不出,或不透的.

《吉林中草药》曰,预防麻疹:紫草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日服二次。

============

(偏方)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用白醋和白酒,1:3的配比一擦就好

主治:荨麻疹  

 处方:韭菜1把
 用法:稍捣,放火上拷热,涂擦患处,立即见效,每日两次,三日治愈。

主治:荨麻疹
  
处方:小竹叶30克、生山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初患者一剂治愈,老患者 连用七剂。

主治:荨麻疹
  处方:红小豆200克、红糖250克
 用法:红小豆煮开花,加入红糖少熬,一天分两次服下,连服三天.

主治:荨麻疹

     新鲜金银花60克,水煎服,日三次。治疗5例,均于服药4剂后痊愈。

主治:荨麻疹:麻黄草4.5克虫退4.5克黄连2.4克甘草2.4克,水煎两次,两煎和匀,分2次1日服完。用于急慢性荨麻疹10余例,疗效显著。慢性荨麻疹可连服20剂,无副作用,但高血压患者慎用。
=============================

冉雪峰医师专治荨麻疹经验方        文自 江湖

冉雪峰医师有一专治荨麻疹经验方,曰麻黄蝉衣汤,由麻黄蝉衣槐花米黄柏乌梅板兰根甘草生大黄组成。(用量及加减见后)

   冉氏临床治疗荨麻疹数十年,一般是2--3剂消退,极少有服药无效者,从近期疗效论,可谓是特效方剂。

   本方麻黄蝉衣为主药不可或缺,乌梅临床及动物试验有脱敏作用,槐花米含有芸香甙有增加毛细血管抗力,促使渗出血清蛋白吸取的功能,大黄清热解毒有助于脱敏作用的发挥,其余为清热辅助药物,甘草含甘草酸钾盐,在体内能分解生成葡萄糖荃酸,起解毒作用,故较一般方剂甘草用量为大。

用量及加减:

麻黄蝉衣槐花米黄柏乌梅板兰根甘草生大黄各10克
1 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二花15 紫苏3
2 大便干结,大黄增至15
3 出现气短 呼吸困难者,加杏仁10 瓜蒌15
4 大便溏者,首剂后去大黄,加丹皮10
5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者,加厚朴 只实 神曲各10
6 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0 石斛12

===========================

中医治寒冷性荨麻疹验方

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验

方一: 蒺藜,地肤子各10~20g, 乌梅,槟榔各5~lOg, 甘草3~5g:潞党参8~15g,

       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各5~12g,。
煎服方法:冷水或冷开水浸泡1h后再煎煮,沸腾后3~5min取汁,根据年龄取50~lOOml,加入1~2粒单晶冰糖溶化后温服.服药期间不作其它治疗.

方二: 葛根20克、蝉衣15克、荆芥12克、薄荷6克、地肤子15克、连翘20克、炒卜子15克、

       清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20克、羌活15克、甘草3克。用水煎服,一天一服
   中医认为风邪是引起荨麻疹的主要原因。内有积滞,外受风邪,导致寒冷性荨麻疹频频发作。治疗,解表、止痒为主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提醒,凡有过皮肤过敏史,尤其在寒冷季节里有过荨麻疹史的人,必须做好预防。另外,寒冷性荨麻疹的产生与人的体质有关,患者若想彻底去除病根,建议最好采用中医中药治疗,采用上方治疗时,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盲目治疗。     文章来源:古方中医网 求医问药专

=======================================

专治寒性荨麻疹          作者 魏绍金命理医理求是

    此病遇冷即发,目前各大医院都很难治愈。
配方:当归、川芎、生地、首乌、荆芥、刺蒺藜、地肤子各10克,防风、甘草、桂枝各6克,生姜片5片。
用法: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合一起分二次服。
   此方治人无数,个个有效,无一不愈者,此方100%有疗效。

====================================================

治荨麻疹又一奇方

   多面体荨麻疹又名风疹、风疙瘩、扁疙瘩症。中医的治疗是——取何首乌、石菖蒲、威灵仙、胡麻仁、苦参、荆芥共六味,各9克,水煎服。趁热服下,一般服一剂可愈,如若不痊愈者,按原方再服一剂。或用臭椿子25克,水煎沸后,随冲红糖茶,趁热服下,汗出即愈。这个方子对患实胀,腹胀如鼓,小孩啼哭不止,烧水,水沸后,取臭椿子约250克,随服下不到10分钟时,就把胀气从肛口排出了,很是神奇。” 

===============================

副乡长爱心偏方

风热型荨麻疹 全身性痒性丘疹性皮疹,口干,怕热,热则痒重,心烦不安,脉濡或浮滑,舌黄,苔白。

药方: 荆芥10g 防风10g 蝉衣10g 黄柏10g 连翘10g 生石膏40g 苦参12g

      白癣皮12g 升麻12g 甘草6g 黄芩12g 生地30g 丹皮15g

风寒型荨麻疹 怕冷,有全身性丘疹,或风团性皮疹,腹痛,全身有紧束感,口不干,无汗发热等,脉浮紧,舌白苔。

药方: 麻黄8g 桂枝10g 赤芍12g 杏仁10g 生姜3片红枣5枚甘草6克注:

注:荨麻疹是一种难治的皮肤病,有多种类型。公布的这两种类型占了七八成以上,

个人认为大多数患者可以参考这两个偏方,但仅供参考.


=======================================

治荨麻疹秘方

1荆防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 

      薄荷、蝉衣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蒡子、浮萍、僵蚕为第二线药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之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大汗伤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较好。
【疗效】屡试屡效,效果颇著。

2麻黄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白僵蚕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解】因血虚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2?7癗。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取其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走表扬散寒湿;丹参、丹皮,养血活血,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之谓也。白僵蚕化痰祛风、疏通经络;陈皮伍杏仁宣肺理气、祛邪外出;陈皮伍干姜皮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以期内外兼治;干姜皮伍麻黄,又能缓和麻黄辛温透达之性,以免大汗伤正。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活血、除湿、止痒之功,对风寒所致的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血虚因寒湿或风寒而发者的慢性荨麻疹,或急性荨麻疹。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佳效。曾验证数例急性荨麻疹、证属风寒者、均获痊愈。

3麻黄蝉衣汤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麻黄、蝉蜕各6克,槐花米、黄柏、乌梅、板蓝根、甘草、生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一般2~3剂即荨麻疹消退。
【功用】抗过敏、散风热、凉血祛风、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本草正》)蝉蜕宣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槐花清热凉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有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乌梅“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本草经疏》),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过敏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甘草和中缓急、解毒润肺。诸药合用,既能抗过敏,又能散风热,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实有捷效,是已故名医冉雪峰创立的特效验方之一。
【主治】荨麻疹。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金银花15克,苏叶3克;大便干、大黄加至15克;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者,加杏仁9克,瓜蒌15克;大便溏者,首剂去大黄、加丹皮9克;恶心、呕吐、腰痛,加厚朴、枳实、建曲各9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9克,石斛12克,生大黄减至6克。
【疗效】屡用特效。

4活血祛风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蝉衣、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方解】“久病入络”,故治宜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方中重用活血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和营止痒;佐以荆芥、蝉衣、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之功,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证,颇为合拍。
【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证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5多皮饮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

       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解】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的积滞,原方五皮汤中的生姜皮改为干姜皮,取其辛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鲜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热而清皮毛。合用共奏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之功,用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经常复发,而发作时以皮疹为主。湿重于热,用过麻黄方不效者最为适宜。
【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加减】若遇冷而复发者,则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作者,去干姜皮,加干生地15~30克。
【疗效】屡试屡验,效果甚佳。

6潜阳熄风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熟地各15克,当归、何首乌、白芍各9克,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
       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潜阳熄风,养血和营。
【方解】方中以紫贝齿、磁石、生龙牡、代赭石、珍珠母平肝潜阳;生熟地、当归养血;白芍和阴血,泻肝火;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本方通过平肝潜阳、养血滋阴以熄风、养血润燥以和营。故适用于风燥日久、伤阴耗血、内风不熄、皮肤瘙痒不止、舌质淡、苔净或光、脉弦细之证,颇有效验。
【主治】慢性荨麻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7消疹汤
【来源】陶航,《中医杂志》(7)1987年
【组成】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克,厚朴6~9克,陈皮6克,甘草5克,丹皮10~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祛湿、运脾和中、散风活血。
【方解】胃肠型荨麻疹的发病与湿热关系密切。方中以苍术、厚朴、地肤子、茯苓、陈皮燥湿利湿运脾;以黄芩、连翘清热;蝉蜕散风止痒,加一味丹皮凉血活血,以助风团的消散。本方组方合理、主次分明,故用之效果颇佳。
【主治】慢性胃肠型荨麻疹。且多伴有脘腹痛或不适、恶心或呕吐、大便稀溏或不爽、苔白腻或黄腻等肠胃症状。
【加减】痒甚,加蝉蜕、苦参、徐长卿各10克;脘腹痛甚,加炒枳壳、焦楂曲各10克;疹红赤或咽红赤,加金银花、地骨皮各10克。
【疗效】治疗15例,结果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12例中,曾随访6例,有5例复发,再服原方痊愈。
【附记】饮食宜清淡、忌虾、蟹、公鸡、猪头肉、雪里蕻、芫荽等腥荤发物。并注意避免接触花粉,防止昆虫蜇咬。

8固正御风汤
【来源】朱仁康,《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炙黄芪20克,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营固卫,以御风寒。
【方解】方中以炙黄芪、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本方用玉屏风散固卫、桂枝汤调营,合用共达以御风寒之功。
【主治】冷激性荨麻疹。
【加减】日久发作不休,加乌梅、五味子酸收之品,并有抗过敏作用。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9消荨汤
【来源】任继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蝉蜕20克,白鲜皮、白芷、栀子、地骨皮、苦参、竹叶各10克,大黄2~3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分2次温服。
【功用】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方解】荨麻疹中医称“隐疹”,“风疹块”。受由汗出当风,露外受凉,风邪袭虚,或阴虚血燥,胃肠湿热蕴结,复感湿邪而发。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故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清宣肺卫;白芷祛风止痒;《内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故用苦参、栀子、竹叶清心热而利小便,使邪从前阴(小便)排出;重用葛根调理肌腠,退热散风;大黄泻火、通便解毒,使邪从后阴(大便)而去。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止痒、清热解毒、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风疹块成粟粒状丘疹、瘙痒难忍、搔抓成片,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荨麻疹。
【加减】症状以皮肤作痒为主,病因与风、湿、热有关的荨麻疹适宜本方。如风热盛,疹色赤、遇热加剧,脉浮数、舌质红、舌苔薄白者,加生地、丹皮、薄荷以祛风清热;如风湿盛、色瘀红、遇冷或受潮湿加重、脉浮缓、舌质淡、苔白腻者、加苍术、黄柏以祛风利湿;如风毒盛者(感染)、身热头痛、瘙痒、局部溃破流水,脉弦数,舌质红,加双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以祛风清热解毒。本方大黄用量必须斟酌使用,随证加减。如便秘、身热、口渴、脉数,大黄可用10~30克,以荡热解毒;如大便溏、微热不渴,可酌减至2~5克,借以清理湿热。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附记】同时注意衣物清洁,饮食素淡,大便通畅,定能收到良好效果。本方加减对过敏性紫癜同样有效。

=============================
荨麻疹处方(中药)
常用内外六方 内服方:
一、慢性荨麻疹,可反复发作而导致血虚,血虚生风,形成恶性循环,中医学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消”,因此治疗应加用养血滋阴的中药。
处方:生地20克,首乌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丹皮10克,玉竹10克,荆芥10克,大枣30克,人参叶30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二次,连续一星期。
二、风寒型,风疹呈淡红色,瘙痒,每逢天气寒冷容易发作,发作时病人感周身怕冷,可有低热,舌苔薄白。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疏风散寒的验方。
1、处方1: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3克,银花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2、处方2:浮萍6克,麻黄3克,地肤子10克,防风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三、丹方桂枝汤: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15g,枳壳10g,当归10g。
用法:水煎服,日服三次。 药理作用:桂枝可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白芍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消” 。生姜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方显其效。
四、验方: 处方: 当归20克,黄芪30克,艾叶10克,大枣10枚,香附15克,荆芥20克,麻黄10克,细辛5克,黄芩20克,陈皮20克,沙棘果25克,党参25克。
用法: 水煎,日服3次连续服一星期,每次服药量约100毫升左右。 功用: 养血,祛风,止痒。
五、外用方:
一、验方: 处方:蛇床子50克,地夫子50克,苦参100克,白藓皮50克,虫蜕20克,荆芥50克,薄荷30克。
用法:水煎2次,合为一处,洗澡。如发病范围不大可酌减。二、如皮肤瘙痒难忍,可用紫背浮萍、苍耳草、荆芥、紫苏叶、百部等中草药任选1~2种,各120克水煎外洗。医生建议:平时用药治本,用内服方一,如发病时可用内服方二的处方1,如发病连续两天以上用内服方三。方四走中长期路线,也为固本治本。食物:不要吃鱼、蟹、虾等腥荤食品,少吃带添加剂的小食品,多吃水果,多运动。
   
   荨麻疹也叫风疹块,是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起病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状皮疹,瘙痒,并伴有刺痛或烧灼感,皮疹消退迅速,常反复发作。
    中医将荨麻疹分为三型。风寒型:皮疹呈淡红色,瘙痒,每逢天气寒冷容易发作,发作时病人感周身怕冷,可有低热,舌苔薄白。治疗时,
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疏风散寒的验方
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3克,银花10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浮萍6克,麻黄3克,地肤子10克,防风4克,皂角刺4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荆芥穗30克。用法:研成细粉,用纱布包好,撒在皮肤上,用手来回揉搓,直至皮肤发热为度。
风热型:皮疹呈深红色,常在天气温暖时发生,瘙痒难忍,全身发热,口干心烦,大便干,尿黄,舌苔黄。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祛风清热的验方。
麻黄3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白藓皮10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僵蚕12克,蝉蜕6克,苦参6克,姜黄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
用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粉,然后用米酒和蜂蜜调服。青蒿适量。
用法:用青蒿直接搓患处,如无鲜品,可用干品泡湿后搓患处。
百部15克,白酒100毫升。 用法:用白酒煎煮百部,然后用纱布蘸药酒擦患处。
血虚型:皮疹红色,瘙痒轻,常在午后或晚间发生,伴有低热,心烦不安,口干不想喝水,舌质淡红无舌苔,治疗时,
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养血疏风的验方。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乌10克,荆芥9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僵蚕10个,蝉蜕6个。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干荔枝14个,红糖30克。用法:将荔枝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加入糖,喝汤吃荔枝,连用7日。
蛇蜕6克,鸡蛋2个。用法:先煎蛇蜕,煮沸后打入鸡蛋,待鸡蛋熟后,吃蛋喝汤。
蒜苗30克,鸡蛋皮20克。用法:共入锅中,加水煎煮,熏洗患处,每日1-2次


李益民医生的药方
荆芥10 防风10 当归10 生地20 苍术10 苦参15 蝉脱10 胡麻15 牛子20 知母20 生石羔30 木通10 甘草6 取五剂,日服一剂
百度上搜索到的处方:
荨麻疹是一种伴有剧痒的暂时性、水肿性、过敏性皮肤病。中医称隐疹,俗称风疹块、风团、风它!
民间有很多治愈本病的绝招
1:拔罐疗法
处方:凡士林、酒精各适量,火罐一个
用法:先将凡士林一薄层于脐部,再将酒精滴数滴与火罐内,棉球引燃,火旺时将罐扣在脐眼侧位,5-10分钟拔罐,日拔3次。
疗效:拔罐1天,有效率达96.1%
2:药酒疗法
处方:薄荷、苦参各30克,樟脑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7天后,去渣滤酒,加入樟脑粉混匀,用棉签蘸药涂擦患处。日3次
疗效:用药3天,治丘疹样荨麻疹,有效率100%。治愈率92%。
3:中成药疗法
药名:云南白药
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险子1粒,日服3次。儿童用量酌减,不服保险子。
疗效:服药1-4天,有效率90.62%
4:熏洗疗法
处方:鲜红萝卜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浓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为度,洗后避风。日洗1次
疗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愈率8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