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饭碗里的科学之光

 阅读美丽星空 2021-07-07

人类栽培的水稻有两个种,分别是非洲栽培稻和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的种植面积很小,仅在非洲分布。而亚洲栽培稻的种植区域遍布五大洲,以亚洲种植最为集中。虽然不同品种的大米,口感、味道都有所不同,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吃到的米饭都是由“亚洲栽培稻”提供的。当然,如果你有机会深入非洲,还有可能吃到它的兄弟——“非洲栽培稻”的籽粒。不过,后者的产量和种植面积都不及前者。如今,亚洲栽培稻大有一统江湖之势。

水稻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粮食,是因为掌管籽粒脱落的基因出现了问题,它们失去了散播种子的能力。所有的籽粒都只能乖乖地守在稻穗上,等待农民伯伯去收割。

通常来说,植物的种子在成熟之后就会脱离母体去寻找新的生活区域,禾草类植物的种子更是如此,它们随时成熟随时掉落。

野生植物妈妈们都在费尽心思传播自己的种子,野生稻也不例外。它们的种子成熟时便自动脱落,顺着水流漂荡到很远的地方开疆拓土。这显然不是人类喜欢的特性,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一些谷粒愿意留在枝头的水稻被我们的祖先注意到,从此开始从选择落粒性降低的角度对水稻进行驯化的过程。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巧妙的寻找落粒抑制突变体的方法,来发现新的水稻落粒调控基因,并同时与已知的落粒调控基因联系起来。人类对于水稻落粒基因有了新的认识,而这是类似的基因突变,让谷粒留在了稻穗之上,也最终留住了人类,让人类成为这些植物的服务供应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