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一假期人从众叕,我带孩子去了上海自然博物馆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今天是十一假期的第四天,我带三岁半的阿呆去了上海的自然博物馆。

这次出行,除了天气实在太热这一点之外,其他一切很顺利,玩得也很痛快。
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坚信,也让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建议,想分享给有孩子的家长:
在节假日,带孩子去玩景区,还不如逛逛当地的博物馆。
一 一张高铁票,说走就走
这次出游时间很短,当天去,当天回,满打满算在上海呆了六个小时。
去上海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看看会动、会叫的大恐龙。
一张高铁票,说走就走。下了高铁,打上车,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门口,已经十一点了。
站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门口,看到排队进馆的队伍,至少有两百米。
经验告诉我,这么长的队伍,至少要一个小时,排到最后,不仅是小孩,大人也会筋疲力尽,脾气暴躁,非常影响游玩体验。
我跑到入口处,问了一位保安大叔:
这么长的队伍,一个小时能进馆吗?
保安大叔嘿嘿一笑,向左走开一步,露出了身后的一张告示牌,上面写着两行字:
友情提示
此处等候 约2小时

二 三点之后,绝处逢生
我心中一凉,觉得今天可能要泡汤。
心里正在打退堂鼓的时候,保安大叔很贴心的说了一句话:
三点之后,人会少,你可以三点之后再来。
我大喜过望,当机立断,牵着阿呆的手转头就打上了去外滩的滴滴。
在外滩,我们慢悠悠地看了黄浦江上的大轮船,又坐了一趟观光的双层巴士。
最后,再回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刚好下午两点半。果然如保安大叔所言,人很少。
事实上,上午十一点看到的那个令人绝望的长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三点之后,绝处逢生。错峰出行的威力,我算是体会到了。
我牵着阿呆的手,几乎是一步没有滞留地走到了检票口,可谓长驱直入。
在博物馆里,我们消磨了两个小时。
阿呆如愿以偿看到了会吼、会动的大恐龙,也看到了老虎、狮子、河马……
阿呆出生之后,我带他玩十来次博物馆了,有自然主题的,也有科技、历史文物一类的。奥特曼之类主题的动漫、文创展会,也有五六次了。
因为在心里,我有一个想法:
在节假日,与其千里迢迢,筋疲力尽地去人从众的景区,还不如带孩子,去博物馆转转。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博物馆资源丰富,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窗口,一个供你探索兴趣的机会。
而且,实际上很少有家长父母,会主动的去了解它,利用它。
三 亲眼见到的两次现场,让我惭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相信这句话。
学校、培训班的老师,提供的指导也许更系统,更专业,但真正能够随时随地,于点滴之中,让你感受到知识、智慧魅力的,父母的作用绝对是第一位的,不可替代的。
很多次,在各种展馆里,我都看到童稚未尽的孩童少年和家长悄声探讨。
今天,在一台天文望远镜前,就亲耳听到一个爸爸在跟他大概上初中的儿子讲天文学家开普勒的故事。
去年,我带阿呆去南京的动物园里,就亲眼见到一个爷爷,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给他上高一的孙子讲老虎与狮子的习性、科属。
一个睿智的博学,可以提供有效指导的家长,一个兴致勃勃,耐心观察的孩子。
这样的场景,这些的所见所闻,让我羡慕,也让我惭愧。
我虽然热衷于带阿呆逛博物馆,但自己对自然博物这门学科其实并无多少知识,将故事讲活起来的本事也是少得可怜。
四 亚洲顶级,体验一流
这里还是再拿上海自然博物馆,说两句。
它是2015年开馆的,其藏品之富,设施之先进,在整个亚洲,都可以算是是顶级的。参观体验,在我看来也是一流的,非常棒。最起码,它的卫生间就很干净!
单单看藏品,它的官网上是这样介绍的:
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29万余件藏品,包括来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界和人类历史遗物,分别隶属于植物、动物、古生物、地质及人文五大类,其中植物标本15万余件,哺乳动物标本4千余件,鱼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各1万余件,昆虫标本近3.3万件,其他无脊椎标本5万余件,地质标本5千余件,古生物8千余件,人文民俗类3500余件。
这么庞大的藏品,对爱好自然者来说,其兴奋自不待言。
从我去年第一次走进这个馆,我就决定:以后每年都至少要带阿呆来一次。
这么好的资源,只要三十块钱门票,不来实在太可惜了。
当然,三四岁的小孩,也未必能在博物馆里感受到多少乐趣。比如,以我的观察,除了恐龙,阿呆对其他动植物兴趣都不大。
但我认为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环境,一个氛围,多多少少会让孩子耳濡目染,产生一些影响。
教育的目的,不能太功利,坚持的时间长一点,就是为了让他多看看,多开开眼,也值得我每年至少带他来一次。
这个影响在阿呆身上,我得到了一点观察。
其实,上海自然博物馆,我们去年已经来过一次。当时,阿呆还是两岁出头,走路还有点摇摇晃晃。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吼声低沉的恐龙,后来,他时不时会主动提起这段经历,经常一边翻着绘本一边说:我看过会动的大恐龙!
他说的多了,也就触动我想要再带他来一次上海。
果不其然,这一次,故地重游,一进馆,阿呆就直接说:爸爸,我要去看会动的大恐龙。
不孚阿呆之望,那头个头十足,会动会叫的阿根廷龙模型,再次震住了阿呆。
回程的高铁上,他“恐龙恐龙的”念叨了一路。这可能就是潜移默化吧。
五 小地方,就没有机会吗?
有朋友说,这是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身在外地,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去上海,专门为了看一个博物馆。
这话有道理。但是不是在其他小一点的城市,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呢?
不是这样的。
事实上,我越来越有一个感觉:
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的雄厚,在中国的很多三四线城市,都建了博物馆、规划馆,以展示当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远景的规划。
这些博物馆虽然服务、展陈、设计的水平层次不齐,但客观地说,大部分都还是有点真家伙,展示了不少宝贝,偶尔举办的联合展览,也常会让人眼前一亮。
不相信的话,你可以搜索一下你们当地的博物馆,比如用这样的关键词搜索:“XX市博物馆”“XX市规划馆”。
对于一般的公众而言,要想从中感受到历史、自然的魅力,完全足够了。
我身处的这座江浙小城,仔细排查下来,就至少有各类大大小小的免费的博物馆、纪念馆二十多个。
我花了整整一年,才看完。其中的两个博物馆、纪念馆,我至少去了五次!每次都有一点收获。
可惜的是,以我的经验,有很多家长,完全不会去留意这些资源;也很少有家长,会主动带孩子去看一看;更罕之又罕的是,还有家长会为此做准备,带孩子参观的时候,会讲解一二。
这是非常可惜的,只要少刷那么两次抖音快手,少看半部美剧,就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些当地博物馆展览的信息。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大部分都是免费的!

我今天早上八点出门,晚上九点到家。
九点半打开了电脑,千言万语熬夜写到最后,忍不住想再次重复的建议就是:
每到节假日,到处都是人从众叕,这时不如换个思路,带孩子去玩景区,还不如逛逛博物馆,尤其是当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