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不要再踩坑了:这些教育方法,唯一的作用就是伤害孩子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这是阿呆爸第384篇原创

文/夏日的冰红茶

过激的教育方式只会把孩子推向深渊

晚上9点,班级群里有个家长说她家孩子还没有回家,拜托家长们问问自己孩子,是否见到他家的孩子。

女儿听说某某同学“失踪”了,淡定地说:“他考不好,他妈妈是要动手打人的,而且,是见血的那种。他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是倒数,离家出走是意料之中的事。”

据说有一次,数学测验,因试卷难度高,班里最高分也就是90多分,这个男同学考了80多分,在班里排名也是很靠前,结果,回家还是被打了一顿,头都打破了,第二天裹着纱布来上学。

一个熟识的家长,也和我说,这男同学的父母很严厉。但凡考不好,必定是“男女混合双打”。

这次考了倒数,为了逃避一顿皮肉之苦,不得已才“离家出走”的。

上七年级的孩子,比妈妈都要高了,可父母还在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真的是心疼孩子。

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好好沟通呢?

打孩子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直到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而父母再想去挽回,可能很难了。

错误的教育方式,只能适得其反

父母爱孩子,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优点多一些,缺点少一些。可第一次当父母,难免会踩坑。
 
先说打孩子。

很多父母信奉没有孩子不怕打,尤其是打和骂相结合,“疗效”更好。

其实,简单粗暴的打骂,可能在短时间内,有震慑孩子的效果,让孩子听话。但是,长远来看,打骂孩子是有恶果的。

经常被打的孩子,不懂得与别人沟通。往往是“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而这种爆发方式,往往都是极端的。

樊登老师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写道:

“父母打孩子,孩子会分泌很多肾上腺激素,但是孩子不能打父母,所以只能被父母揍。他生了很大的气,憋着很大的火,肾上腺素分泌得越来越多,但就是释放不出来。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体内的肾上腺激素水平会比正常人高很多。”

而肾上腺激素高的孩子,会特别容易激动和冲动。即使一点点大的矛盾或挑衅,他们都会被激怒,无法冷静,控制不了自己,会像火药桶一下就炸了。

“杀鱼弟”孟凡森曾因小小年纪,熟练杀鱼而走红。可后来,发生了两件事,却让人大跌眼镜。

先是因算错账,父母责骂他,他气急之下吞了一瓶百草枯,幸亏送医院及时,生命无大碍。

后来一次,孟凡森的父亲因停车与别人发生争执,上升到肢体冲突。

看到这一幕的孟凡森,不仅没有劝架,反而是也动了手,将对方的鼻梁和肋骨打断了,造成了轻伤二级。

年满18岁的孟凡森也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杀鱼弟”孟凡森容易冲动、被激怒,是和父母打骂的教育方式分不开的。那些因被打骂而有的情绪堆积在心里,终有一天,以不可收拾的局面爆发,反噬了他。

父母骂孩子,会撕裂亲子关系,成为孩子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痛。

在《会做家务的男人》节目中,魏大勋提及自己小时候被父亲打,眼睛泛着泪花说:“咔咔扇,说错没错?没错,咔咔一顿扇。”

虽然魏大勋现在已经成年,成名,可打骂带来的伤痛,还是无法忘记和释怀。

被打骂的孩子不再爱自己。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意识来源有两个方面:

一是自我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二是外来意识,是他人对自己的认识。

因孩子年龄小,生活阅历少,认知不全面,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主要是依赖外人的评价,尤其是当这个外人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更是深信不疑。

孩子犯了错,父母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到底说了多少遍,你就是不听,你是聋子吗?”

父母的打骂,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很糟糕,不值得被爱。甚至,开始了自暴自弃,不爱自己,自卑,还会有自我攻击的行为。

还有的父母在孩子犯了错,不会打骂孩子,却选择了另一种“软刀子”——讲道理。

讲道理实质上是一种语言暴力。

父母和孩子讲道理,忽略孩子内心的想法,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一味地说那些空洞的、泛泛的道理,不被尊重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而且,完全是听不懂的。

小外甥看动画片,经常会离的很近,表妹不厌其烦地把儿子叫到跟前,然后,跟他说:“妈妈不是说过吗?每次看电视不能超过十分钟。站在那么近,会变成近视眼的,你怎么就是不听呢?”

表妹是耐心地跟孩子讲了很多次道理,可是,十分钟是多长时间?如何去判断?什么是近视眼,近视眼什么样子?她儿子根本不知道,更别说去执行了。

父母给孩子讲道理,这是一种单向的输出。父母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的位置,然后去和孩子沟通,而这种沟通更像是一种命令,会让孩子有一种压迫感。

有效沟通才是王道

世上没有不犯错和完全听话的孩子。

想让孩子听话,服从父母的管教,父母要做的是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首先,是倾听孩子的内心。

倾听的最高境界是反应情感。

在孩子激动的时候,我们理解他,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心里感受,迅速让对方的情绪水平下降。

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因为你总是投不进球……

给孩子的情绪降温,安抚孩子,后面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我们需要的是接纳和理解,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妈妈是超人》的节目中,小鱼儿经常会闹情绪,发脾气,但是,胡可从来不会责备小鱼儿无理取闹,每一次都会用“我知道”来回应小鱼儿。

简单的三个字,代表着父母的接纳和共情。表明了胡可理解小鱼儿内心正在经历的情绪,体会到了他的感受。

只有当孩子感受好了,他们才愿意在有情绪或者犯错时,倾听父母对自己说了什么。

其次,用情感引导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

周末,带孩子去书店看书,可他总是大声喧哗,说了好几遍都不听。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情感引导。

我们可以先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对孩子说:“孩子,你今天的心情真不错呢,可声音真的有点大了,在书店是需要安静的,你现在是想安静地看书呢?还是妈妈带你出去玩呢?”

这样不吼不叫地包容孩子,还可以解决问题,何乐不为呢?

再次,用行动而不是语言。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可能会经常说一句:“我和你说过多少次了?”

这句话只能表达父母的愤怒,除此之外,对孩子毫无用处。我们想要改变孩子不好的行为和习惯,需要用实际的行动,而不是语言。

我儿子有一个坏习惯,不论是吃了零食,还是喝了酸奶,总是会忘记把垃圾扔在垃圾桶。这个坏习惯纠正了很多次都无效。

又一次,看见茶几上的喝完的酸奶盒,我对儿子说:“如果你不扔掉,下次就没有酸奶喝了。”

那一次他没有扔掉,而当他再要喝酸奶时,我拒绝了。后来,他明白,不扔垃圾,真的会吃不到零食,喝不到酸奶,如此几次,他开始把垃圾扔垃圾桶。

当语言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是用行动代替语言。

比如让孩子关掉电视,孩子不听,继续看,这时,我们不需要继续说,甚至是发脾气,而是走过去直接关掉电视。

孩子犯错或者发脾气,这些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就是在错误中,学习到经验和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好。

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父母打骂孩子,孩子会原谅父母,依旧和父母亲密,不会停止去爱父母,可他们却会停止爱自己,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我们无法做一个完美的父母,那就做一个智慧的父母,尽量避开育儿路上的坑。

从今天开始,我们努力克制,尽量做一个不打不骂不讲道理的父母吧,虽然这有点难,但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做这件事,都不算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