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最后的锡匠

 徽州司马狂 2021-07-08


徽州最后的锡匠

司马狂/

锡匠,顾名思义就是以锡为原材料制作各种手工制品的匠人。锡,这种金属在神州大地的使用,历史极其悠久,我们熟知的青铜器,其实就是锡和铜的合金。不过近些年来,随着铝制品和塑料制品的流行,锡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心灵手巧的锡匠也就后继无人啦。


(上面三张图是锡做的茶叶罐子,至今在乡下依旧有老人用它装茶叶!)

我对于锡器的记忆是因了家里的一把壶,这把壶是我外祖母的陪嫁,她父亲是个私塾先生,在那时候倒也算个殷实之家,所以陪嫁的东西也不少。父亲总是说,这把壶是酒壶,而小时候,总是在这把壶里面灌满了白开水,待到水冷了之后,对着嘴就喝。壶盖上的小狮子栩栩如生,只是不知道被我摔到地上多少次,连盖子都有些变形了。

(这三样都是外祖母的陪嫁,收古董的人早就来家里问过,我们一直没有舍得售卖。图片中左边的那个壶,应该是铜做的,有人跟我说是那时候的熨衣服的工具,其实我也不知道,有知道的,可以留言告诉我,谢谢。)

锡匠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有个铺子,在徽州一般是前铺后屋的格局,直接在店内做完,也就在这里售卖。这种相对而言,比较轻松一些,但得有租铺子的实力。还有一种就是挑着家伙事,在农闲时节走街串巷,在村落中寻一户人家落脚,尔后短期逗留在此,为乡人们制作锡器。

锡器的特点是轻便,可塑性强,而且回炉更新也容易,相比其他金属,成本也低廉。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徽州乡人的家里,或多或少都会有锡器的存在,主要是:酒壶、茶壶、尿壶、水壶、蜡烛台、汤婆子等。锡器刚做出来的时候亮晶晶的,几乎跟银器一样,但放的时间一久,就会氧化成灰黑色,然而这时候的锡器用于存放茶叶,温酒热水却是极好的!

(这个应该就是汤婆子,你们知道干嘛用的嘛?欢迎在底部留言参与讨论哦!)

(上面这些锡器,都是歙县老乡给我的家里的实物实拍,在此一并谢过!其实锡器之于徽州人,真的都是满满的记忆!)

历史的车轮碾压着一切,曾经徽州乡人们最为熟稔的锡器,今日却再也难觅踪迹。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可在这滚滚潮流中,又有多少传统的文化依托在器皿中一并被抛弃了呢?下面这段视频,讲述的就是我们歙县齐武村的锡匠应苏明,或许他真的是徽州最后一个锡匠了吧,一起看看这段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