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中情怀摄影的博客:【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

 yezhu8888 2015-04-13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2013-08-23 13:09: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4f3215e0101qn8h.html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

    人们对锡器,多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人们大多见过或听说过锡壶、锡灯盏之类的老家什;陌生,是因为老锡器太普通,没人为之树碑立传,故相识而不相知。

    锡是古老金属,锡之为器,自上古而延绵至今。青铜文化,历来为世人所重,其实所谓“青铜”,乃以铜为基础的铜锡合金。青铜文化,实质上也就是铜锡文化。青铜文化在上,不愧 “居庙堂之高”,锡文化在下,则可谓“处江湖之远”。如果说青铜文化代表的是庙堂文化,那么锡文化代表的就是“江湖”文化,或者称民间文化。青铜器受重视,历代皆然,锡器受冷落,则世世如此。有人说“青铜的历史就是华夏礼仪之邦的历史……”而那些和我们父辈、祖辈们朝夕与共的老锡器,以及它们所展示的旧时生活摇曳多姿的琐碎细节,却正在被我们忘记。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2-

    早在五六十年代,乡间小巷里时常会看到有人肩挑扁担,两头是风箱和小炉子,边走边喊:“打锡壶喽!打锡壶喽!”;也经常会看到达官贵人们,拿把小锡酒壶,随性酌饮。

    淄博市淄川区“司志万”老人,就是当年走街串巷的打锡匠,他见证了那段曾经的锡器传说。老人现年77岁,走进他家的小院,你就会看到一些制作精美锡制茶器、酒器等,这些锡器有的刻花,有的无花;有的錾银,有的嵌铜,制作十分精巧。有的锡壶虽然年代久远,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光泽,但它们的造型却十分端庄古朴,仍见那份典雅与精致。这些锡器都是老人亲自打制,虽然现在要锡器人已经不多,但老人仍放不下这份挚爱的手艺,而当年的那段辉煌铸就的财富传说,仍让老人骄傲在心。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3-

 

   七十年代后,手工锡制器具渐渐被铝和不锈钢制品所取代,锡匠的生意也慢慢没落了下来,原先的打锡匠都纷纷改行,司志万也放弃了打锡,成了一家机械配件厂的钳工。

直至退休还家,司老才又重操旧业,拿起那个心爱的锡器制作工具,制作几个精巧锡器,像是在追忆着那段曾经的传说。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4-   

    

老人的锡器采用的都是高纯度精锡,经过严格的配料、熔化、压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錾花、雕刻、嵌铜装饰等十几道工序细心制作而成。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5-

   首先用梆子节烧火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6-

把锡条放入锅内,加热融化。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7-

锡条很快就变成了水状。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8-

迅速的把锡水倒入压板内,把锡水压成板状。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9-

用剪刀在锡板上造型。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0-

这是艺术创作的园地,一片锡板在老人手里会变成什么呢?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1-

敲打塑性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2-

裁去毛边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3-

捶打塑性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4-

抹上松香粉准备“点锡”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5-

   制作锡器最关键的就是焊接。,焊接的温度要适中,太热了就会焊出窟窿,太冷了,焊得就不结实。这其中拿捏的适度自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焊接中又以焊缝这一环节最为关键,先把锡料砸平,把锡缝对好,然后抹上用来“领路”的松香才能把缝隙焊透。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6-

焊接的好坏不仅要接在一起,而且要看不出痕迹。司老制作的锡器,外表根本看不出有接线,只是用一个手指头伸到壶嘴里面仔细摸,才能摸到很细很细的一条焊接缝。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7-

接下来,把锡器加热固定到转轴上,准备打磨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8-

这种打磨还是传统的用脚蹬转动轴承的方法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19-

打磨也是细发活,锡器的光亮感就从这里开始的!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20-

打磨绝不能用好布,而只能用老粗布,先粗后细,再最细,一把锡壶都需要打磨上四五遍,直到锡壶表面能照出人影为止。

 


【摄影.纪实】手工锡器渐成“绝唱”---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锡器制作工艺
-21-

  老人制作的锡器精致透亮,平滑细腻,如同有呼吸的白玉一般。当他在用粗布擦拭这些锡器时,嘴角的微笑充满了自豪。

 “年轻人没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趁活着,就多干点,几十年以后自己没了,做的东西还在,也是一种纪念。”司志万老人说,脸上挂满了失落。

 

   诸如淄川区的锡器手工制作工艺,都是我们百姓的智慧结晶,它兼具了平凡的生活美和经久耐用的坚实性。这份传统工艺结合了民族的理念和感性,有份天人合一的人生观。浓厚的善良与尊贤礼德从每一个精致的工艺品中闪烁出来。这种有乡土味道的手工艺渐渐的在走远,渐成“决唱“。老人的脸上的失落,更应是一个民族的失落,如何让这份“绝唱”再次唱响,这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