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徽州67】和许国同一支的就田村许家,这里男女祠堂并立

 徽州司马狂 2021-07-08

【行走徽州67】和许国同一支的就田村许家,这里男女祠堂并立

司马狂/

许家,顾名思义就是姓许的人家。但它又是个小地名,因为许氏族人聚族而居,久而久之,人们便以“许家”,称呼其地,这样的地名在徽州有很多。而今天我所说的许家,在就田村。我小时候进城里,公路是翻越稠木岭而入县城。后来新修的公路,穿就田村而进城,这造成了许家和就田村委会被马路居中隔离开来。

就田许氏和徽州地标八脚牌坊的主人许国,是同宗同支,都是东门许,明朝嘉靖年间迁至就田,繁衍至今。至今留存着的就田东门许氏祠堂,去年着手翻新,村子里的显眼位置上,张贴着乡人们慷慨捐资的布告。颇为少见的是,许氏宗祠是男女祠并立,仅从前门看,两祠规模不相上下,倒有些男女平等的先进理念。上得女祠二楼,可以瞧出,女祠应该晚于男祠修建,借用了男祠的一堵墙,省下新修墙的成本和人工,因为那墙上类似“马上封侯”的砖雕明显是以前独立外墙所有。我揣测着,应该是许家后人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后期才新修的女祠,具体如何,或许唯有许家老人才能知晓啦。

前后两进的许氏宗祠,规制完整,典型的徽派祠堂建造风格。那场浩劫时期,乡人们没有毁去祠堂,当时应该用作办公之用,墙壁上留下那个时代鲜明特点的标语,默默述说着尚未远去的故事。不仅红彤彤的“忠”字留存完好,祠堂的墙壁上写着的民间习俗流程,柱子上的修殿时候留下的文字,亦都被妥善保存下来,没有直接刷白墙壁和去掉柱子上的文字,就田村翻修祠堂还是很有保护意识的。女祠只有一进,男祠有两进,女祠背后有一片荒废了的地基,这里或许以前也有房舍,应该同属祠堂的部分吧。

去年去就田,是歙县博物馆王红春博士受许谋虎先生之邀,我觍着脸跟着一起,午间还在许谋达先生家蹭了顿午饭。谋达先生新宅边上,就是其祖宅。此宅营造在山坡之上,石匠砌的地塝上形成院子。两间古宅并立,谋达家这边立了有围墙。到得宅前,青色砖雕,多层雕刻,人物栩栩如生,门罩之上还开有一个小窗户,颇为精致。老宅虽然人去楼空,墙壁上那位名叫“许丽妹”的阿姨少年时候得的奖状,依旧显眼。那只不再走的时钟,仿佛将时间永远停留在古宅最是人声鼎沸的时候……

或许是因为早些年的马路不从就田过的缘故,就田许家的很多老房子都保存了下来,只可惜近些年城镇化的日趋严重,乡人纷纷搬离出去,老房子大多没人留守,逐渐显出颓废的气息来。我游走在徽州的村落里,最喜欢的就是这些充满着历史岁月沉淀的老房子,每一栋房子背后都有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只可惜,去年前往的时候,没有时间多寻几个老人家,多打听打听关于许家的那些往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朋友圈的关系,努力找寻着就田本地人,试图能够将更多故事呈现出来,却发现,这已然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或许这就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必然吧。

留在许家的大多是年岁渐长的长者,他们把村子收拾得整洁而干净,对自己家更是悉心备至。谋达先生家那个矮矮的架子,爬了有菜蔬,虽然我不认得是什么,却感觉颇为有趣。还有那不知是谁家门口,种了许多盆兰花,也只有心境平和的洒脱者才能养得好,我辈蝇营狗苟之徒,怕是难有那份雅兴。日出日落,岁月流淌,留在人们脸上的不只有皱纹,还有愈发恬静下来的生活,怡然自得,此间乐,外人不知也。

感谢所有为我联络就田人的朋友们,感谢被我的问题叨扰到就田人们,谢谢你们。就田的文章还会有下一篇,别急,今天先写许家,后面还要写何家、朱家那边,还有承旧岭高家,记得关注我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