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的本质——中间商赚差价

 新用户7836avfg 2021-07-08



1

在我很小的记忆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作为一个广告语,或者人们口头会提到的这种交易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这个世界最干净,最完美的生意一定是生产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一步到位。

所以,我幻想过城里人直接买走父母种的粮食,红枣,也幻想过自己直接去格力工厂买台空调,去德国大众工厂自提一辆奥迪。没有了中间商的盘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绝对可以最大化。

也正因为这样的认知,在做了很多年傻白甜的外企小白领之后,我会很轻易地相信并觉得传销式的直销是一种对消费者最尊重,也最慷慨的营销模式。从工厂店直接发货到消费者手里。中间省去了各级经销商,或者旗舰店的房租,装修,人力等等成本,把最大化的利益给到终端消费者。在最初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当真觉得这个商业逻辑天衣无缝,而返过神儿觉得这只是个拙劣的说辞的时候,已经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今天早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9岁的娃不停地问我们:什么叫做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个懵懵懂懂的家伙,或许是在哪个抖音或者电梯广告里听到了这句广告词,虽然不甚明白,但打心底已经认为赚差价的中间商一定坏透了。



2

我举了个卖包子的例子,试图给儿子掰扯清楚中间商存在的必要性和商业价值,不知道这家伙到底听明白不,只见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就权当他明白了吧。

“如果你是个包子铺老板,你想怎么卖包子?”

“我做好包子,在路口卖给路过的人。”

“那你一天能卖多少包子,又想卖多少包子?”

“肯定不会很多。”

“那你想卖多点吗?”

“当然想啊!肯定卖的越多越赚钱!”

“那好,如果,上海人民想吃你的包子,或者北京人民也想吃你的包子,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全部你来蒸,你来送,请问你的时间和经历如何分配?更重要的一点,你怎么知道上海喜欢吃你包子的人到底在哪里?”

“对啊,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啊,如果时间花在做包子上,就没空卖包子了!”

“如果一个包子成本1块,卖2块,一天卖100个包子,赚100块;如果有中间商向你购买包子,批发价1.5,售价2.5块,你一天卖1000个包子,赚500块,请问你选哪种?”

“必须是第二种啊!”

金牛座的小财迷,顿时眼里冒着光,开始算计自己到底能卖多少包子了。

“好,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真的开了个很大的包子铺,那么做包子的面粉,发酵粉,各种蔬菜,肉馅,这些材料,如果没有中间商,你去乡下找农民买面,找养殖户卖猪,买菜?”

“不,哪里有那个功夫,我还是去菜场买吧!”

这个家伙好像接受了中间商赚差价这点事,反正今天没在反复纠结这个经济学问题。



3

其实,想明白这件事情也是这几年的事。接触了欧神,知道了奥派,再往回倒推或者结合身边的现状,越发觉得并认同一件事情: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

不论是蒸包子卖包子这个看似简单的事,还是盖魔天大厦这种复杂的工程,再到人世间各种请托,各行各业,无不在商业既定的规则里煞有秩序地运营着。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中间商的存在,我们可以每天吃到来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瓜果时蔬,能够在城市的商场里买到自己心仪的衣服鞋帽,买到漂洋过海来的各式东西,因为有了中间商,作为消费者我们生活的效率高了很多,作为生产者,因为中间商的存在,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设计,去开发,去生产更多好的产品。

即便放到日常的人情世故里,也正是因为中间商的存在,我们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认识我们需要认识的人,办我们自己办不了的事。

这么想想,中间商赚差价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无可厚非。

今天的自己,好像中间商这个事情已经完全认可和接纳了。有时候想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这些中间商,大家都自给自足,那,我们的日子将会变成什么个样子?

哪怕当个包子铺老板,这样的日子应该也不好过吧,呵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