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魂兮归来,我的马梧桥河沿!

 新用户24030ygV 2021-07-08

流水小桥轻舟,

枕河人家埠头。

岸边石板路,

台门古韵悠悠。

知否知否?

皆成海市蜃楼!

一座装满了我无数童趣的老台门,一条载不动我一生乡愁的乌篷船。它就是我的马梧桥河沿——家乡年轻人大概都没听说过这一地名吧。

一条条家前门后无处不在的涓涓小河为经线以一座座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的苍老石桥为纬线,把古老的小城编织成一张充满古老色彩华丽地毯,而马梧桥河沿只不过是这张地毯图案上微不足道的一朵小草而已。这朵小草诚然不能与大街、大教场、上下大路相提并论,然而却是水乡民居巨幅画面之一斑,古城文史不可或缺之一页。

我家搬到了马梧桥河沿,是在我五岁那年与大多数人家一样,我家门也是一条小河,我至今不知河的大名,听说叫酒务桥河河畔一条狭窄的青石板路旁,矗立着一排坐北朝南乌瓦粉墙台门房子,在每家台门上方都醒目地镶嵌着一块蓝底白字的铁制门牌,其中一块印着马梧桥河沿10号”的黑漆台门,就是当年保护我开始人生航行的诺亚方舟。

与别家台门稍有不同的是,我家台门是乌瓦,门外河边砌有一堵照壁。据说这是为了阻来访之鬼的来路因为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然而小鬼虽然被挡住了,却没挡住我自动投河去找了一次小鬼。那天我们几个小孩随母亲上街,回家时大家乱哄哄地跟着她进了屋。关门前细心的母亲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一个我,就飞快跑出门外,到河边一看,只见我正在水中挣扎浮沉。她焦急地呼叫救人,好心的路人闻声赶来,将我拉上了岸。母亲把我领回家换衣服时问我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只记得无意中转身到河边去看一看,不料一失足掉进河中。母亲连连说:“捏居哉,捏居哉!”(绍兴话:见鬼了)

其实这条酒务桥河河面十分狭窄,不过比溪涧要是要宽,而且河底也较之深得多足以使一条乌篷船款款划过。甚至两条乌篷船狭路相逢,也可以小心翼翼地擦肩而过。河之彼岸是一排黑魆魆参差不齐的民舍“水”而起,宛如种植在水底的一道防护林带。这些临河民舍的下面大多有一个踏道头(河埠头,通向河面的台阶式通道),以便居民洗涤衣物和进行水上交易。在小河的另一端也散布着零星的踏道头,供台门人家共用。不过浑浊的河水不能饮用,食用水源还得靠存储在“七石缸”的“天落水”(檐头水存起来雨水)和井水。

马梧桥位于(南北)塔子桥直街(?)—马梧桥直街(现新建南路)和(东西)马梧桥河沿—酒务桥河沿(现人民中路、西路)的十字街口,记得路口东北角有一家不大的烟酒糖果铺。虽说处于交通要道,但却并非城区主要道路,因此马梧桥是一座名气不大的小桥,在志书和历史资料中很难找到它的前世后生。我经多次搜索,仅查到提及它名字的一些记载或作品,仍不见具体记述,希望能得到绍兴研究乡土史和地方志专家的指点:

嘉泰《会稽志》清代志书中所载桥梁中并未提及马梧桥,仅出现了酒务桥的桥名。但在清光绪壬辰冬(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中载有标明桥名的古桥136座,其中就有马五桥唐家桥、英三板桥、观音桥、会源桥以及酒务桥

对于马五桥之名是其原名还是笔误,作为门外汉的我自然说不清楚。但是有两处资料中为我的记忆找到了依据。其一是从学坛地谈起: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对地方官学的建制及师生名额进行了具体规定。次年,会稽(今属绍兴)县令宋之珍建立了会稽县学,县学南抵马梧桥,北靠清道桥与圣路桥河沿之间。其二在介绍清朝中叶绍兴流行盲艺人演唱的绍兴词调时说:绍兴词调艺人,聚居绍兴城内马梧桥直街(今称新建南路)一带。我还记得当年在这条马梧桥直街上,确实居住着不少“瞎子”、“瞎婆”,均以弹唱为生,

当发现周作人的《石板路》一文时,更令我倍感欣喜。文曰:绍兴城里的西边自北海桥以次,有好些大的圆洞桥,可以入画,老屋在东郭门内,近处便很缺少了,如张马桥,都亭桥,大云桥,塔子桥,马梧桥等,差不多都只有两三级,有的还与路相平,底下只可通小船而已。禹迹寺前的春波桥是个例外,还是小圆洞桥,但其下可以通行任何乌篷船,石级也当有七八级了。”周作人说得不错,马梧桥的确是一座只有两三级,有的还与路相平”的泛泛之辈。

我家在马梧桥东面,当一进入马梧桥河沿时,却会令人感到不大雅观:映入眼帘的是河岸旁的一座破旧台门,与之毗邻的则是一个敞开式双人并坐的茅坑,继之是一所陋屋,住着一个名叫阿寿的黄包车(人力车)夫一家人,而陋屋旁边是一片空地,上面堆满了砖石碎片,我想大概是一座被大火烧毁的台门遗址。隔河对面则是更大一片空地,土阜上杂草丛生,蚱蜢、蝗虫、蛐蛐、叫蝈蝈,应有尽有,成了我孩提时代的“百草园”。后来大小两块空地都被1952年成立的绍兴一初改为操场。但从我家的台门开始,马梧桥河沿就变得有模有样了。

马梧桥东行,离我家仅几步之遥,就是两条石板铺成而两边有石栏的唐家桥,跨桥进入一条不到五十米长的小弄堂唐家弄,桥和弄在资料上都是乏善可陈空白。当前行二三十步,经过一个旗杆台门,就到了一座梁式石桥五三板桥英三板桥可能是笔误)。虽然此桥的来历也是平泛,但1949年春,一位年轻的绍兴人在手术后曾病居于此,他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思想家、《无梦楼随笔》作者张中晓。1955年,他被打成《胡峰反革命集团》蒙冤入狱,到1980年被平反时,他早已英年而殁。

过桥进入的状元弄则并非等闲之辈了。历史上绍兴曾出30名文武状元,以状元命名的“状元弄至少有两条一在断河头旁边,二就是位于马梧桥河沿与观音弄之间南北向小弄。这条状元弄与西侧唐家弄平行,长一百余米。

状元弄的来历非同小可,据史料记载,弄内曾为状元余煌府第。余煌府第俗称状元台门,建于弄内西侧,大门坐西朝东。余煌何许人也?他字武贞,明会稽人,于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殿试第一,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与修《三朝要典》。崇祯年间任职时他为国家和家乡做了不少好事。明朝末年,清军大举南下鲁王监国绍兴余煌被授兵部尚书,亲赴前线督师。在清军过钱塘江,鲁王弃城逃遁,余煌果断启城使百姓出城以避兵灾。而他与户部尚书倪元璐一批明廷旧臣,誓不降清,投水殉节于渡东桥下。余煌于六月初四,朝服袖石,在渡东桥下,自溺而死。他的绝命书云:“ ……止水汨罗,以了吾事。有愧文山,不入柴市。”绍兴居民为其忠贞不贰的民族气节所感动,曾立祠祭祀。

状元弄前行,经过我的母校缪家桥小学(原系教会学校承天中学附小)不多远,就到了观音桥观音桥曾称兴福桥,是一座南北向梁式单孔石桥。桥南连接的小弄称观音弄,弄西起马梧桥直街,东止于观音桥脚。观音建有观音寺,后称圆通妙智教院。据明万历三年(1575)《会稽县志》载,此还与吴越王有关:晚唐吴越王钱镠镇守越州时,患了眼疾,虽经多方求医拜佛仍未见好转,使其颇感烦恼。一天晚上,钱镠在睡梦中,见一美貌丽人将药馈施于他,钱镠于是将药含服。天明梦醒,钱镠发觉眼疾已愈,便认定梦中丽人一定是位神仙。正在凝神沉思之时,宁波方向有人在海上得到一尊用沉香木雕刻成的观音像来献。钱镠十分惊讶,肃然而说:“此即前夕之美人也。”到宋朝开宝八年(975),少卿皮文灿根据钱氏这段故事,于此建一寺,把观音雕像放置在寺中,因此这寺被称作“观音院”清朝又名观音寺。因寺名,明朝时称为观音坊,清朝时称为观音弄

解放初在观音桥隔河对面突然出现一家绍兴茶厂,是由一所美轮美奂的五间三进台门改建而成。其实该台门是南宋遗臣戚亚卿后裔、民国期间曾任江西省省长戚扬(1857~1945)的住宅。戚扬山阴安昌白洋西塘下人其父戚学仕在天平军占领绍兴城率百余人奋起抗击沿海盗贼,贼平而西塘下旧庐被毁,遂移居塘外民国十年戚扬去职返里,建造了这座住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购救国公债十万元。之后戚扬独自隐居绍兴观音桥本宅,于民国34年(1945)秋在贫病中去世

离观音桥咫尺之遥处,是我儿时经常光顾嬉戏的人民公园。此公园系清乾隆年间会稽富商赵焯(字鹤峤)所建。其子赵鏏字鼎成,号省园)于原址予以扩建,改 名为“省园”,俗称“赵园”。道光《会稽县志稿》称:“自宋时沈园而后,越城胜景以此为最”。咸丰年间一场大火,焚毁了园内亭榭台阁、珍禽异卉。民国21年(1932)易主金汤侯,改名“半农园”,并由他修葺一新,人称金家花园”。

绍兴皋埠人金汤侯1888~1967),被称为绍兴金半城”。民国初金汤侯出任过几处地方官职,颇有政绩。但他更是绍兴首屈一指的民族实业家,曾兴办萧绍公路,还经营过协和煤油公司,陆永兴五金器材商店参与重建大禹陵庙,抗战期间为绍兴百姓积极向外地筹粮。建国初,金汤侯其私家花园捐赠人民政府,改名人民公园,供人游览。1978年国家拨款整修 ,建为儿童公园。有关部门在园内辟了一间面积仅50平米的赵之谦纪念馆,其实此赵并非彼赵,未免张冠李戴。文革期间,金汤侯遭受迫害和侮辱,于1967年含冤去世。

横贯东西酒务桥河流经观音桥后,会源桥稽山河相连。由南向北横跨稽山河上则是六座名桥:会源桥纺车桥,望春桥,东双桥,八字桥,广宁桥

酒务桥河沿是我去得不多的地方,虽然熟知它的大名。儿时的我经常从马梧桥直街北行到大坊口,大坊口东面就是东街,西面就是清道桥大街,两条街都是繁华商圈。后来高中在绍兴二中(今稽山中学)就读,每天就必须向南步行到学校,途径塔子桥、都昌坊口和福康医院。其中塔子桥旁边的长庆寺、土谷寺是必经之地,而都昌坊口里面就是鲁迅故居,使我得以频频沐浴于鲁迅的阳光。

地处酒务桥河沿(今人民西路)与历史老街仓桥直街交汇处酒务桥原为石砌拱桥。绍兴酒在宋朝时十分繁荣南宋对绍兴酒生产及经营的流程管理相当细微严格设有都酒务街,并在酒务桥”将买卖酒的流程加以严格的控制,生产和销售相分离,以最大限度保证酒税源的不流失。

遗憾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绍兴垫河拆房浪潮,使古绍兴面目全非,万劫不复,不复再成为放大的周庄”(吴冠中语)了。马梧桥河沿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1954年,马梧桥河就遭马梧桥自然被打入地宫,状元弄口吴三板桥亦同时被拆除。被改为人民中路的马梧桥河沿,在上世纪80年代,因路拓宽沿街兴建商铺,将原有台门全部拆、拆、拆。状元弄在建造亚都大酒店时全部被拆除余煌府第荡然无存,经改造后的唐家弄,则保留在现人民中路亚都大酒店边上

我的老屋马梧桥河沿10号”,在我们被扫地出门(因为我们仅仅是租客,而房东刘彙臣早已逃往香港)后,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改为街道卫生院。然而当我在2000年初返乡时,经发现我家所在地上矗立起一座大楼,门前牌匾上“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中英文两种文字赫然在目。我想我比状元余煌幸运多了,离别家乡岁月多,回家竟成阔老板!

故乡是春天的梦

思念是绿色的风

悄悄地潜入梦乡

去寻觅孩提的影踪……

故乡是秋天的画

思念是白云飘飘

悄悄地飞上青天

遗失了童年的欢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