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孩子有没有好的教养,大多要看这几点的

 上海家庭教育 2021-07-08

一般来说,孩子在外面表现的好坏,家长们都会说,这孩子有或没有教养。孩子表现的好,别人会说“家庭教育的好,父母好有福气啊”。如果表现的不好,老师会说“去,明天把你家长叫来,开家长会”。可见,孩子在学校还是社交场合,别人评价的都是家庭教育。当老师表扬了孩子,父母会说“不要骄傲,还有很多发展空间,要再接再厉”。当老师批评了孩子,父母会说“不要沮丧,能看到自己不足,说明以后会有很大潜力”。家长能够正确的判断,什么样的表达和行为方式,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有帮助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暴露出一些因为家庭教育,而表现在学习上的问题。比如厌学,拖拉,脾气不好,内向,不敢当众表达,专注力不够,没有学习兴趣等。但是,只要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幼少儿阶段,还是可以力挽狂澜,后来者居上的。

理想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呢?父母亲分工明确,在孩子教育上,能够“求同存异”,就不容易发生矛盾。如果该母亲做的,没有做;不该母亲做的,却抢着做。这样,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呢?孩子就没办法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到了外面,也会模仿思维中母亲的行为和表现方式,怎么能不和别人发生冲突呢?冲突发生的时候,而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绪,合理的运用人际关系,这就会产生孤立,不合群的现象。不合群的时候,受到帮助就比较少;在学习上,就得不到充分的交流,也就是切磋琢磨,自然收获成果就比较有限了。

父亲在外面工作,是家庭的顶梁柱。有担当能力,不要为了小事,而在孩子面前,斤斤计较。男孩子要培养责任心,更要有阳刚之气。在学校中,要能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在社会上,有责任心,才能承担起家庭。而对女孩子来说,要培养的是勤劳和耐心。因为在家庭中,会有很多琐事的事情;如果没有耐心,会很容易发脾气。这样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不利的。而勤劳的孩子,往往是可爱的,容易受人欢迎的,更令人尊敬的。

家长在生活中行为端正,孩子也会在事情上,端正自己的态度和方法。比如,家长之间总是开玩笑,孩子也会经常开玩笑。父亲呢,要有父亲的样子。母亲呢,就要做好对应的职责。有人说,母亲在家庭照顾孩子,整理家务,辛苦忙碌,也看不到半点功劳,甚至也会被人误解,而感到委屈。家长之间能够相互体谅和包容,就会和睦相处,就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管理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发展的计划。孩子呢,也要有孩子的角色;该孩子做什么,就要让他明白。如果不知道,就一直会被家长催着做。自律性从而谈起呢?对待兄弟姐妹,能够和睦相处,乐于奉献,真诚交朋友。这样孩子将来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学校有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方法,沟通上也会得到老师的关注,学习想不好都难啊。

人际沟通,大多是孩子在家庭中,相处和表达中形成的。家庭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方式,能够端正态度,采用合理的方法,孩子的良好习惯,就逐渐形成了。孩子在家庭中,能够有担当和责任,和睦相处,有信心和专注力,兴趣浓厚。到了学校之后,也不会差的。因为孩子身上的正能量,会影响到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当父母的,在家庭环境中,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能随口说说,第二天就忘记了;而对孩子来说,家长说话不算话就成为事实。如此,孩子就会对父母的话,半信半疑,或根本不放在心上。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家长的催促,也就无效了。在学校出现问题,家长的责备和批评,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希望孩子有恒心,就要在具体小事上,表现诚信的态度。就算方法不恰当,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寻求更多的帮助。能自我挖掘和探索,不断创新和发展,思考专注力就体现出来了。如此,兴趣就不远了。可见,好的习惯,都是成群结队的。一来就都来了;一去,就都去了。家长在做事的时候,也是要有恒心的。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对孩子来说,也是容易形成半途而废的思维。不放弃,并不是要死碰硬磕。把事情做完善了,距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