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武汉晴川阁,一块四字碑引起了我的注意

 刺也无猬 2021-07-08

武汉作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城市,吸引着海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至。

对于武汉,你的印象是什么呢?周黑鸭?热干面?黄鹤楼,还是长江大桥?今天,我想要带你们去的,是与黄鹤楼隔江而望的另一名胜古迹晴川阁。

晴川阁位于武汉汉阳区,与黄鹤楼和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古迹。关于晴川阁的得名,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句诗词当属唐朝诗人崔颢在其《黄鹤楼》中写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人登上黄鹤楼凭楼远眺,看到江对岸晴朗的平原之上,生长有一大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他看到的,应该便是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龟山景致。

于是,后人在修建晴川阁的时候,干脆把这建于龟山东麓的亭台楼阁也命名为“晴川”。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不过历史总是沉重的,在岁月的长河中晴川阁多次被毁,而现在所见到的亭台楼阁,则是按照清朝光绪年间的样式于1985年重建的。

相较于黄鹤楼的游客熙熙攘攘,来到江对岸的晴川阁,你并不会看到拥挤的人潮,偶然间瞧见几名同样放缓脚步至此的游人,就如同觅得一知音般,或相伴而走,或谈笑风生。

晴川阁景区主要是由晴川阁、禹稷行宫和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以及一系列附属建筑而成。

禹稷行宫,又称大禹庙,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德而兴建,后来成了武汉地区历代祭祀大禹之地。

大禹,一直都是华夏儿女心目中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自小就能熟读传诵,而传说中武汉就是大禹治水的功成之地,他曾在此疏导汉水,使之与长江会合,最终形成了“江汉交汇”、“ 朝宗于海” 的水文奇观。

来到此处,似乎就更能理解“山高水长”这四个字的内涵了。在那个物质严重匮乏的上古时代,大禹带领众人奋身治水,最终让万千生灵免于一场浩劫,不正是体现着大禹对于人类的福泽绵延和恩德深厚吗?

整个行宫都是清代木质结构,理应是历史损毁后按照最近年代的模样重新修葺的。刚好碰见下雨天,登山之高,而雨水绵绵,似乎又在暗喻着“山高水长”四个字,实在奇妙。

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只能通过记载而得知一二。不过看书观影所得,和亲身游历的感受又有所不同。就如陆游诗中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影像书籍毕竟是平面的,少了几分生气,而想要真正地去体会一段历史,终究还是要亲自来到实地,寓情于景中,方能悟出多少道理。

铁门关是晴川阁内的另一景点,始建于三国时期,史载“吴魏相争,设关于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铁门关都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历经多次激战而不倒。

可惜民国初年战乱不断,最终也难逃变成一片废墟的厄运。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铁门关重建,也就成了我们今日所见之样貌。

登上城墙,可见此处郁郁葱葱,周围被树木围拢,就像是掩映其中的一座孤岛。若不是见到百般聊赖的工作人员,我还真以为自己误入了前人未曾涉足的禁地。

如果遇上一个晴好的天气,在高台之上,定能极目远眺江边的大好风光吧。千百年来,古人每经此地,眼前所见大抵相同,不知心中所想会否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立碑作文,大抵记录事件,以歌名颂德。你能看到碑文上记载的大多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见在武汉乃至全国人民的心目中,大禹如同天上的光辉,不可或缺,而影响深远。

景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当你逛倦的时候,还可以走到江边,换种风景换个心情。

长江和汉江的分界点就设在其中,两江的样子在平时倒是很难察觉有何异同,只是到了雨季之时,由于含沙量不同,长江多呈黄色,而汉江则呈现一种青绿色,肉眼也能分辨出两者的分界线,更是武汉的一道“奇观”。

在晴川阁,私以为最大的亮点,就是一块刻着“荆楚雄风”的纪念碑。

此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当初重建晴川阁时偶然在地下挖到,虽已斑驳不已,幸运的是碑文并未出现断裂。碑文意为赞扬荆楚的民众在洪灾的大背景之下,始终顽强拼搏的精神。

如今,虽已时过境迁,不过这种可贵的精神却未曾改变。

古有抗击洪水,今有抗击病毒。武汉此前忍痛率先“封城”,这是一份担当,也是一种坚毅。

“荆楚雄风”四个大字,言简意赅,道出了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儿女无所畏惧,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气神。


小贴士奉上:晴川阁是遥看武汉三镇和黄鹤楼的一大“机位”,门票免费,参观需先在门口登记好个人信息。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别忘记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给我一些支持和鼓励!
下期见哦!
☆´∀`☆

旅行是一种信仰

共享旅行,分享快乐。
这里有各种常规非常规旅行地的攻略。
欢迎拿走,也期待被提供。
生命短暂,每个人的经历都弥足珍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