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退休老教师的幸福感

 新用户24030ygV 2021-07-09

与我认识的乡友大概都知道,我在老家还有个妹妹,大名谢文珠。一辈子生活在绍兴的古道旧楼,从柯桥中学到绍兴一中,当了一辈子初中老师。

她的一辈子,平淡得就如“小河的水呀静静地流”。从未想到过当官,而一应带“长”的称呼,尽管多得像三月里的春雨,但却没有一滴落到她的头上。她的一辈子,年轻时最初的官衔是“班主任”,到了退休之年,她的最高官衔依然是“班主任”,只不过从当地学生班调到了西藏学生班。

她的一辈子,平静得又如“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钱袋一辈子都是瘪瘪的,够吃够用就满足了,没有什么欲望。但却一辈子活得高高兴兴,不仅因为活得一身轻松,没有背负一个“贪”字的十字架,“斗”字的连环套,而且更因为有一大群始终不忘记她的学生,她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相隔遥远,我对她并不很了解。隐隐约约的印象是,在职时她对教学工作很热爱很投入,尤其是当了多年被她视为“父母官”的班主任,有一套爱护和善待学生却又宽严相济的“绝招”。退休后三天两头参加“同学会”,有那么多“同学”吗?而且愈老“同学”愈多。一天在拉拉扯扯的通话中,在谈到“同学会”时,听她讲了两个小故事,使我探索到了她纯正的心灵换来的一生快乐。

在她退休之后,有一个过去从未帮过什么忙的女学生,年年总要来看望她几次,而且每次都带来礼物。她一再婉拒推辞,但拗不过学生的一片心意。看到她一直住在还是八十年代分来的破旧福利房,一次聚会时,学生问她住在老房子里生活怎么样?她说家周围全是出租房,夜夜被折腾得睡不好觉。听说后学生要她第二天马上去找房子,钱无需她准备。她当时感动得掉泪,当然如此重的厚礼非她所愿,她是坚决不会接受的。

一次她忍不住问:我在当年并没有对你有什么特别关顾,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好?学生回答说:老师你的为人令我尊敬,也一直记在心里。当年生活都很困难,大家吃不上肉买不起鱼,恰好我父亲是鱼场书记。市场上的鱼是黑字价,于是不少老师都通过我这个学生开后门,向父亲买低价鱼,而唯有一个老师还是我的班主任,从不对我开口要鱼。记得你当时说,当老师的必须言行一致,教育学生抵制不正之风,我怎么可以去开后门买鱼呢?父亲对我说,孩子啊,你要记住这个谢老师,她是好人!我记着父亲的话,对你感谢,不是为了报答你的照顾或帮忙,而是因为你为人师表的品行。

还是在退休之后,一个入伍后提干的军人,也是年复一年地前去看望她,逢年过节总不忘寄去礼品。在一次宴请谈话时,学生说了心里话:谢老师应该记得,我父亲早亡,母亲双目失明,家里没有劳动力,虽然我也只有十三四岁,但毕竟能干活了。家里穷得实在无法让我继续上学,于是就辍学回家种地。你知道后,两次徒步走到乡下田畈来找我,劝说我完成初中学业,并设法帮我克服困难。后来我重返课堂,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由于当时一起入伍的新兵中,极大多数是目不识丁,我这个初中生成了香饽饽。凭着我的文化程度,更加上自己努力,不久后就入党提干,得到顺利发展。母亲在临终前留下遗言,叮嘱我以后千万不要忘记谢老师这个恩人。

两个微不足道的小故事,蕴涵着深不可测的大道理,胜似上党课,听报告。我听后感慨系之,仿佛重读了鲁迅那篇《一件小事》的小说似的,觉得她这个一生都是平头百姓的小人物形象,顿时变得高大起来。

现在人们都感到身上压着四座大山,教育就是其中的一座。其实教育从来都是山,不过从前是低而轻,而当年的教师就像愚公一般,每天挖山挑土,尽力减轻学生负担。进入了现代化社会,这座山变得又高又重,更有一些新园丁,每天往山上加石添土,把山变得更重。将心比心,情何以堪啊!

一个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始终与一群曾经教过课甚至没有接触过的学生们心连着心。当学生们要举办同学聚会时,首先想到的是邀请她参加;当出租车司机看到打的的乘客是当年老师的她时,坚决拒收车费;当她动手术后出院的消息一传开,一批批学生络绎不绝地前往看望,悄悄留下了慰问金;当在我的《晨鸟之歌》平台上看到她的老照片后,立即在各自的朋友圈转发……

我想,这或许就是一个退休老教师的幸福感吧。这种幸福感,大概很难出现在一个高官或富豪的心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