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省理工和哈佛专家发现:孩子越"脏"越健康,家长别瞎勤快了

 莹妈育儿 2021-07-09

当孩子吃手指的时候,家长马上扯出来说:宝宝不能吃,太脏了!会生病的。

当宝宝在地上摸爬滚的时候,家长一把抱起孩子,地上太脏了我们到床上爬,这些东西太脏了不能摸,会生病的。

当宝宝学会走路,走到外面摸摸树木,摸摸泥巴,家长赶紧说:这些东西不能碰,很多细菌的,会生病的。

看到孩子摸完泥巴,想塞到嘴巴,更是吓得家长惊惶失色:别吃!有毒。

巴不得把孩子关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觉得这样子孩子才会更健康,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子吗?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专家进行了一项关于污染的环境和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共有222个三岁以下的孩子参与这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生活在乡村的孩子更健康,而从小在比较干净的环境长大,身体更加容易出问题。

在乡村长大的孩子接触到泥巴里面的细菌和动物身上的微生物,这些我们很多家长避之而唯恐不及的东西,事实上还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力。

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在冬天的时候少穿一些衣服,刺激我们身体的温度,调节能力反而会让我们更加不怕冷。

经常让孩子接触这些细菌和微生物,反而让孩子的身体认识它们,不让它们伤害身体。

恰恰说明不用太干净,反而还可以让孩子更健康。

荷兰也做过一项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进展。

把75个3到5岁的孩子分为三组,第一组在窗明净几干净的幼儿园里生活。第二组再有草坪灌木丛的幼儿园里生活。经常玩花草树木。

第三组在郊外的森林里生活。

过了28天,对三组孩子的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发现,第一组孩子的肠道菌群健康度最差,第二,第三组的孩子肠道菌群更健康,孩子肠道菌群平衡健康,孩子的免疫力就会更好。

所以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把孩子关在过于干净卫生的环境里,反而多要让孩子在户外游玩,接触更多的微生物,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对微生物的认识度更深,反而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家长不要瞎勤快了,天天用消毒剂来拖地,孩子的衣服用消毒液来浸泡,这些都会让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微生物,反而影响孩子的免疫能力。

孩子的免疫力好,相当于孩子对于各种病原体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孩子免疫力好自然少生病,孩子生病少生长发育也更快。一旦孩子生病,吃不好,睡不好,还要吃药,消耗自己的身体,所以容易影响生长发育。

保护孩子的免疫力,家长避免这些误区,让孩子长得高更健康

避免不打预防针

我国的疫苗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疫苗是免费的,如果孩子没有特殊情况,都需要接种,因为孩子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时候都会检查有没有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如果没有接种完的话,需要补接种。

二类疫苗是家长自费自愿接种,并非说二类疫苗就不重要。

比如轮状病毒,水痘,肺炎这些都是二类疫苗,这些传染病一旦在孩子身上发作,也是很厉害的。

要想孩子免疫力更好,建议无论是一类还是二类疫苗都要按时接种。

接种疫苗是最便宜,最有效,预防孩子生病的方法。

避免给孩子吃的太多

宝宝吃一口,再吃一口

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有一种饱叫奶奶喂饭,喂得你想吐。

孩子吃太多,那就会过犹不及,把孩子的肠胃撑大,孩子的肠胃被食物塞得满满的,反而难以消化。不堪重荷的肠胃,很容易罢工,引起积食。

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还胀鼓鼓的,影响孩子的睡眠,睡眠不好,生长激素分泌变少,孩子自然就长不高。

也有可能孩子是铜肠铁胃,吃多少都消化多少,但是消化的主要是脂肪和热量堆积在孩子的身上,变成了一层又一层的肉,孩子变成了小胖墩。

小胖墩并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全身的力量都去长肉了,反而不长高。肉长多的孩子骨骼的发育会慢。

孩子吃饱就行,甚至留得三分饥,孩子长得更好。

给孩子穿的太暖

孩子穿得太暖,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压根就没有机会施展,慢慢的孩子体温调节的能力越来越弱。越来越怕冷,反而不利孩子生长发育。

孩子穿的太暖的话容易出汗,在冬天出汗家长甚至觉察不了,引起孩子慢性失水。容易出现捂热综合症,也就是孩子满身大汗,高烧。每年都有几个孩子中招。

早早断母乳给娃喝奶粉,觉得奶粉更好

所有的奶粉都是母乳代用品,奶粉和母乳最大的区别就是母乳中有很多的活性免疫因子的,这是奶粉没有办法添加的。

母乳喝到两岁左右的孩子,免疫力会很强,不容易生病。

小姑的儿子就是母乳喂养到将近两岁,长到两岁多没有因为生病去过医院,一般的感冒几天就自己好了,发烧也是吃了退烧药,两天就好了。

有人说母乳到了六个月以后没有营养,事实上,这是谣言。母乳是孩子量身定制的食物。奶粉再贵也比不上母乳,有条件的话,尽可能母乳喂养到孩子两岁左右,自然离乳之后,可以考虑给孩子喝纯牛奶,或者说低糖少添加剂的酸奶

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困了自然就睡了,世上小婴儿,他很困,但是自己却不懂,怎么能够让自己入睡?所以还是需要家长哄睡。

建议家长过了新生儿期就要观察孩子的睡眠习惯,按照孩子的特点培养孩子规律的睡眠习惯,在睡眠的时候,全身心得到放松,营养更好的发挥,促进骨骼生长。

动辄给娃吃药

很多家里有娃的家庭都有一个小药箱,孩子打个喷嚏就去药箱里面找药给孩子吃。

事实上,孩子生病其实是一种锻炼免疫能力的方法,在生病的时候,孩子的免疫能力会被极大的激发。不吃药,让孩子免疫力自然去抵抗病原体,反而更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免疫力。

而给孩子吃药,其实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反而会让孩子的免疫能力丧失一个锻炼的机会。

普通的感冒低烧都不用着急的吃药,如果孩子真的生病了,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经常让娃在家少出门

今年疫情的原因,各地都在宣传,不要出门。事实上,我们更可以带孩子去户外的公园,空旷的地方多走走。只要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就可以了。

特别是冬天,很多家里面关门关窗,室内的空气很混浊,我们需要带孩子,多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且孩子在户外运动的时候,可以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让孩子吃的食物更好的消化营养,更好的吸收,晚上也能睡得更好,体质也能更好。

经常批评责怪孩子

前几天在小区里面走的时候,听到一个家长在阳台骂孩子,你都12岁了,什么都不会做,连饭都不会煮,你还会什么?

一直批评责怪孩子,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如果家长也批评孩子就越自卑,反而会让孩子心里越压抑。孩子心理压抑也会影响生长发育。

孩子需要的是鼓励,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批评。

食物万能,不给孩子补维D

我们绝大部分的营养都是通过食物来摄取,但是我们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D,我们要想长高,不可缺少的维生素D,在天然的食物中,含量极少。

成人百分之八九十的维生素D是通过日晒皮肤之后产生的,两岁之前的孩子,日晒时间短,而且皮肤晒到太阳的面积太小,需要补充外源性的维生素D。

孩子越小,维生素D就越重要,因为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让孩子长得更高,维生素D充足的话,孩子的免疫力也会更强。

孩子想吃啥就吃啥

如果放任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肯定就会选择零食来吃。高热量,高糖分,高添加剂的零食确实会让孩子毫无抵抗之力,吃了零食之后,孩子就不想吃饭了。

家长应该要让孩子优先吃饭,再吃零食,而在给孩子选择零食的话,也尽可能选择低糖低钠少添加剂的零食。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列开出就没有办法回头的列车,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像升级打怪兽一样,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孩子长得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