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基础知识(9)

 虹72 2021-07-09

  俄语中有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中国汉字”,其寓意则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借韩麦尔先生之口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有一个写中国儿童在俄罗斯生活与学习的电视剧,里面有个俄罗斯老太太对中国儿童说:“孩子,好好学习吧,你会发现俄语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要我说:都不对!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有对联为证。

  好像是为了向外国人介绍西方所没有的我们的“国粹”,有人便在翻译时、在辞书中,把这些东西硬往外语上“靠”。例如:英语中有个单词"couplet" ,其意有两项:一为“对句”,指两行尾韵相谐的诗句;一为“一对”,“一双”(《英汉大词典》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第719页)。但也有的辞书译为“两行诗;对句;对联”(《新英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4月第1版,第265页)。有的辞书干脆译为“对句;对联”(《袖珍英汉辞典》,商务印书馆1959年12月初版,第68页)。而《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简化汉字本)中的翻译似乎更接近一些:“相连、同长度并押韵的两行诗句;对句。”(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6页)我以为倒不如不要“对联”一个义项,因为外国语言中,尤其是西方的拼音文字中根本就没有对联这个东西。况且,我们的对联也没有押韵这个要求。我看,中国楹联学会将“楹联” 译 为''Yinglian'' 就很不错(同理,“对联”当然应该译为"Duilian")。

  又,《汉英词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汉英词典》编写组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10月第1版)“楹联”条目下为 "couplet  written on  scrolls and  hung  on the  pillars of  a hall"(写于卷轴并悬挂于厅堂柱子上的两行诗句)(第832页)。这已经不是词了,而是注释、解释。这个解释是够详尽、具体、生动的,描述了它的形状、位置,尤其是突出了“楹”(柱子)。但是,其最大的不足还是在中心词 "couplet" ,"couplet" 是诗句,而且是“押韵”的两行诗句,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楹联。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经有这么一段话:“对联是由我们语文本身的极大特点、特色而产生的,并非'人为’地硬造而成。这在西方语文中是没有的。比如莎士比亚的名剧中,偶然只有运用'排句’(couplets)的例子,那还远远不是'对仗’。我记得英国著名汉学家谢迪克教授(Prof Shadic 早年在我国燕京大学,后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告诉我说:'在英文来说,用排句是为了取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用多了使人有滑稽之感。’这说明中西语文之异,文学美学观念之异,是多么巨大(因为我们有全部排句对仗的骈文体,如《文心雕龙》,乃是价值极高的文学理论名著)!”(《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3年第10期,第16—17页)

  由"couplet"这个单词,我又想到另外一个单词"dumpling"。《英汉大词典》(上卷)译为“汤团;团子;饺子;水果布丁”(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第979页)。《袖珍英汉辞典》译为“汤团;糕团”(商务印书馆1959年12月初版,第91页)。我以为都不如《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简化汉字本)的翻译更合适:“与肉和蔬菜蒸或煮的面团;(将苹果等放在面团里烘制而成之)苹果布丁;水果布丁。”(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66页)同理,我想,其中的“饺子”一个义项似乎也可以不要,倒不如《大学英语教程》(College English  Book 1,商务印书馆 1983 年8月第1版)直接译为"jiaozi"(第32页)。

  类似的还有“京剧”、“馒头”等等,英语中的表述" Beijing opera"(北京歌剧)、"steamed  bun (steamed  bread ) " ( 蒸气蒸出的面包)(《汉英词典》第358页、第 456页)等等让西方人去认识、去理解,其实并不准确。

  所以,我认为:对联就是对联,饺子就是饺子,都是我们的“国粹”,没有必要非往英语中的某个单词去“靠”。西方人要想了解它,就让他了解“对联”、“饺子”、“京剧”、“馒头”好了。不懂汉语怎么办?学习汉语就是了!这正如我们要阅读、要了解原汁原味的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就必须去学习俄语、英语一样。

  况且,世界各民族语言在交流中,常常有互相借用的现象,如汉语中的“咖啡”、“沙发”、“摩托”,就是从英语中借来的;英语中的"typhoon"(台风)、"Kongfu"(功夫),是从汉语中借的,甚至有gongfu shoes(功夫鞋),gongfu tea(茶);日语中借用的词语,则更多。那么,英语中为什么不能有 "Duilian"、"Jingju"、"mantou" 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