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初觉五台山

 新用户32637V7d 2021-07-09

我说我要写游记,程先生说, 你有什么可写的,五个台你就走了一个半,不等于什么都没干嘛?

我怎么也没想到,酝酿了许久的五台山之行,最后是被一阵风吹下山的。

当然,老司机也会翻车,去了五趟五台山的老司机,怎么没想着看天气的时候看看风力几级呢?

在去之前,我已经进行了一些身体和心理的建设,当我已经可以不太费力地走完十几公里的徒步,而第二天还可以正常做家务写字的时候 ,我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了充分的自信。

至于思想上,会背心经,金刚经会几句,楞严经法华经会那么几句,其他看不懂,唯一跟着读完的一本书,叫童蒙止观,跟着暄桐教室看完的,记住的内容,大概就是八个字“止观双休,定慧力等”。

从北京到五台山的卧铺,早上4点钟到达,一出火车站就看见了开往东台山脚下的大巴车,省去了判断旅游景点黑车的烦恼。

大巴车车程1个小时,上车以后,吃了三个豆沙面包,喝了几口热水,不是因为饿,而是为了保证坐车的时候,胃里不要翻滚。

车子在爬坡的过程中,越来越亮,那是少见的那么亮的月光,周围还有许多星星环绕,更为的神奇的是,我所乘坐的大巴,居然因为这月光,产生了非常神奇的投影,虚无的天空就是幕布,它仿佛带着光的速度,在天地宇宙中行驶,那一刻的感觉真美妙。

这样的场景在左边,当我把眼光转向右边,突然看见了树枝在非常邪恶地扭动,这场景太熟悉了,因为我们窗外的梧桐树, 在大风刮来时,就是这样扭动的身姿,我于是说“不会外面有大风吧?”

六祖为什么说,不是风动,幡动,是我的心在动呢?

分明是风动,幡动,最后我的心在颤动。


日出

下了车之后,月光远了,在一片暗黑中,极度的寒意袭来,旁边摆摊的大婶,一直在说上面特别特别冷,目的当然是为了推销她那些棉衣棉裤加手套,经她们一说,我更加觉得冷,可是我偏偏相信自己,那是暂时的,太阳出来就好了,事实上,我要是相信她们,买上一双棉手套该多好。

常常我们自以为聪明,害怕自己愚蠢,结果发现原来是自负,时时刻刻都在为人间的不信任付出代价。

风真的很大,但我被朝霞吸引了,整个天空都是绚丽的色彩,手机拍不出来它的美,然而这将是我在山顶拍过的唯一一张拍照,尤显珍贵。

因此,程同学说有个大胆的想法,要不要绕一下去赶上东边的日出,我毫不犹豫答应。

朝霞都这么美了,日出得震撼成什么样呢?

另外,我还等着阳光普照大地,赶走烈风呢。

我大概是被冻糊涂了。

那条日出之路,实在是痛苦万分,风把地上的石子打在脸上,眼睛里不是沙子,就是眼泪,举步维艰,站不稳,一路的行人大概是这样的:

要么就缩在路边的深沟里,蜷缩成一团,要么就倒着走,我感觉我是不是到了沙漠?

更要命的是,我发现我真的有可能会被风吹跑,因为根本站不稳,前面那位同学自顾不暇,根本也管不了我了。

日出的地点正在一个拐弯处,我看着它出来了,那时候的风大概也是最大的,一群人都呆在深沟里,一边等日出,一边躲风吧。

我于是也站在山沟了,可是程同学已经走上去了,他催我上去,我于是顶着风往上走,结果,结果当然是幸亏深沟里有两个人把我拉回来了,否则我就要被风刮到山下去了,于是我又二次进沟,然后一边看着站在上面瑟瑟发抖的程同学,还是就着风小一点继续出发。

日出是看见了,但是代价惨烈。

然而,自问一下,重新回到出发地,再选一次,结果还是一样,这条路还得走,后来这就是一个决策的原则:过程如果已经注定,便企图用沿路风景来弥补一切艰难。

所有爱徒步的人,都会想要路途上的风景。


东台

我现在想不起来是怎么走上东台的,反正就是很麻木地走,我想我大概不用担心自己体力不行,因为关注点根本不在腿上,而是在脸上,在风上。

东台特别大,大得空洞,但是,人类建筑的伟大力量,在这场烈风中展现了,只要出现一堵墙,风就被降了许多级。

我们进到了大殿里,老实说,我感受到一种佛祖的救赎,准确地说是庙宇的救赎,因为只要是没有风的地方,空气是自带暖流的。

我们参拜了里面的菩萨,隔着窗户望向外面,我突然想起了玄奘,他独自在沙漠里打坐,飞沙走石,幻觉中还出现各种神魔鬼怪,他的救赎在哪里呢?

他的庙宇大概用自己的金刚心搭建的吧。

吃饭的地方叫五观堂,里面非常静,真的没有人说话。

看到这一堆背包,有么有想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馒头很大很白,有苍蝇在上面飞舞、停留,此外还有小米粥,咸菜,当然还有简单热菜,我非常快地吃完了一个馒头,喝完一碗粥,在犹豫要不要再来一个馒头,犹豫一番,还是打算再来一碗粥了事,结果,等我拿着空碗时,发现乘粥的铁桶不见了,我又回座位里等,终于等来了那只桶,然而,粥已经不是上一次的粥,那分明大概就是涮了下桶,即使如此,我还是再喝了一碗这样的水,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终于知道“温饱”为什么不叫:“饱温”。

吃完饭以后,也许是补充上了能量,感觉风都变小了,加上再出发的那条路,背风,沿路,还看见了一些磕长头的信徒,看着她们,我身上又升起一股豪气,觉得她们都这样了,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北台折返-熟歇

于是,在东台往北台的那半段路,其实走得很愉快。

首先,风小,其次,可以远远望见目的地,华北屋脊看起来也不是很远。

一路上终于看见了树木,想象已经开始放飞,仿佛自己将走在一片金色树林里。

所以,喜欢文学的人注定是坎坷的,因为太幼稚,看见什么都是梦幻色彩,根本不落地。

即使是一个坡,走起来也会喘气,风小了一些,但并非没有,戴口罩会更喘,不戴口罩,脸刮得受不了。

当然,更考验的,是走到一个路口,从山的这边走向了另一边,那才是风吹过的地方,那一段真的被我称之为“梦魇之路”,我几乎想把手杖给扔掉,因为手套已经不管用了,手指麻木到已经握不好那个手杖了,而程先生,居然越走越快,我们也没有话说,一个是距离越来越远,一个是风太大,根本听不见。

终于,走到经过一个庙的时候,我说我不走了,我要避避风,这时候碰见了两个人,讨论了一下接下来的路线,她们还是决定继续走,然后我试图也跟着她们,结果,我就发现自己再也不想把自己暴露在风里,我说我要坐车下山,这时候路边真的停下来一辆车,结果他说他要去北台台顶接人,然后再下山,我说我要坐车,结果被程同学拒绝了,他说上面更冷,最后,他说我们原路返回,想到刚才走的那段路还要重走一遍,我已经欲哭无泪了。

但是还是得走啊,不然就要冻死在此处。

好在回程的路是越走越顺的,我总知道到后半段,风就越来越小了。

奇怪,人一旦解决了心理负担,好像外部环境也跟着改善了。

在回东台的半道上 ,我们还停下来,吃了一些东西。

吃东西的时候,想起苏东坡的“熟歇”,苏东坡记游松风亭,如下: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译文:

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

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

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苏东坡是洒脱,我是认怂,反正结果都一样。

多看点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多了一些安慰自己的本事。

就这样,我们的徒步之旅,就在北台半道上,结束了。


逛庙

坐车来到山下,那种温暖的感觉,让我认识到一些东西。

我其实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我其实并没有做好准备。

但是我的五台山之行,收获已经给了,在这场大风里,在我每一次意念的选择中,都呈现出来了。

五座台顶都供着文殊菩萨,按照我们的路线,分别是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

从聪明到智慧,距离有好远。

聪明,无垢,赤子心,金刚目,大智慧,修行其实是好难的。

这么一想,觉得自己的铩羽而归,真的是理当如此。

但这就是现在的我,我要接受这样的局面,进而安于现在。

所以,我们不如就好好在山脚下逛一逛庙宇吧。

一路上,我们那个喜欢用科学脑袋分析一切的程同学,开始给我普及几大概念,比如:

几乎每一座寺庙都会有大雄宝殿,里面一定会有如来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

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大雄宝殿里面有三世佛,但是三世佛又分两种:

在印度的哲学里,时空是一体两面的,于是三世佛有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

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

时间轴的“纵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乐佛。

网上查询了一下,还有一种叫三身佛的,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之身:

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佛教真理就是佛身;

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佛教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就是佛身;

右旁一尊是“化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住世教化各种不同众生之佛身。

总之,在大雄宝殿里,你一定能看见释迦牟尼佛,其他的不一定。

接下来是“华严三圣”:释迦摩尼左协侍智慧文殊,右协侍大行普贤。

说到华严三圣,自然要提一下《华严经》: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大悟,他所证悟到的就是华严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华严经所揭示的境界。

佛陀就向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宣讲此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中的一位是龙王,叫大龙菩萨,他后来把《华严经》汇集起来,珍藏到龙宫里面。

到了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南印度出现了一位名叫龙树的菩萨(大善知识),龙树菩萨于龙宫中见到《华严经》,由此认识到释迦牟尼佛确实具有无比 圆满的智慧。他把《华严经》带出龙宫,在世间广布流传。

华严经自然是没读过,查询了一下,有两句大概你也都听过: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在我们逛过的几个庙里,出现了“三大士殿”,里面供奉三尊菩萨:文殊、观音和普贤;

佛教里更多讲四大菩萨,分别是文殊、观音、普贤和地藏,分别代表大智、大悲、大行、大愿,文殊的坐骑是一只青毛狮子,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的坐骑是六牙白象,代表六种菠萝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道场在四川峨眉山,观音菩萨坐骑是金毛吼,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萨的坐骑是谛听,也就是西游记里能分辨真假美猴王但是不敢说的那只,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认识了这些佛教主角之后,剩下逛庙的心得,就是一句话:“主要看气质”,比如这个庙的建筑特点,是不是气派,是不是又悠久厚重有底蕴,同时又不破败,新中含旧,旧中泛新,香火是不是旺盛。

在黛螺顶,有幸听了一场晚课,听不懂经文,但是,听见他们的吟唱,泪下如雨,我听见了慈悲和救赎,没错,我想起了父亲,他在绝望时刻也在吟唱。

此外我们还去了菩萨顶、显通寺、都很推荐.显通寺尤其有风格.

我一一看了每尊菩萨的名字,端详每一尊像的面容,我又想起两句他处看见的话:

“见山、见水、见众生,最后是为了见自己!

”当你做自己,整个世界都会供养你。”

智慧绝不在庙宇,我们参拜的,也不是自己的欲望,或者说恳求,而是每一次低首,都是一次回归,回到一个人最纯净、无妄的状态,在这样的安定当中,让自己的内心呈现出一些本来的觉知,那你是平常看不见的,那是你连自己都要骗的部分。

回程6个小时的大巴车,从客栈拿了5本免费的书,看了一路,客栈老板说这些书都是随缘布施,同车的人还找我借了看,并问我哪里买的,我后悔没有听老板的,喜欢就多带几本,我并不知道还有人跟我一样,有同样的兴趣,而且是陌生人里面。

我突然想起以前跟朋友说过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免费的东西,其实是最宝贵的,因为,愿意做免费东西的人,都是带着自己全部的真心在做事。

整个行程里,对我影响最大的,其实是那本“什么叫佛法”的义书里,给出的几个平常人的修行建议:

1、利用各种机会安定你的心境

2、遇事试做”进一步观”;

3、将自己当做佛:观想佛在任何境遇下的反应模式。

此处有定义,佛是大智大悲的人格,是理智与情感同时达到最圆满境界的人格,是至善至美至真的人格。

4、时时想到因果。

5、发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观想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一样,要尽你的可能来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使一切众生都能有佛的知见和成就。


游记写完了,的确是什么都没干,但,不虚此行!


       五台山,明年再会!希望你不再有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