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数学学霸都强调要有“数感”?孩子上三年级之前要搞明白

 汉方仙草 2021-07-09

看过不少数学学霸谈论起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思维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词“数感”。

好像是只有数感好的孩子才能学好数学。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

关于数感,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从内容和特点上,数感分别包含几大方面:

说的再通俗一点,数感就像是我们开车,在最开始驾驶的时候,大脑是处在一刻不停地思考状态中的,:要关注路况,要想着方向盘控制,要想挂档还是先踩油门……

但是熟练之后,就很少有意识地再去关注这些问题了。

数感好的孩子,在计算、算术的时候,解题思路更灵敏,而且思维也更多元化。

像是鸡兔同笼,普通计算方式要列一大堆的的方程式,而数感好的孩子则直接可以这样做。

那为什么说要在三年级之前呢?

一二年级学的数学题目和在三年级学的,突然就有了质的变化。

难度增加了,不在只需要孩子机械性的计算,而是需要孩子有良好的数学思维。那么此时孩子学习数学是有一定的困难和压力的。

如果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去培养孩子数感,孩子 就要承担着两份压力。孩子压力过大,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数学产生厌烦。

所以说,培养孩子数感要趁早。

怎么培养孩子数感?

认数、数量对应

认识1-10 ,这是认数,知道谁多谁少,谁大谁小,这是量的认识。

我们很多孩子能够从1数到一百,但是却不知道谁比谁大,所以在上学的时候,数学一样学不好。

就像这样,就是在教孩子认数:

让孩子按照数字连起来。

这样,就是在帮助孩子认识数量:

等玩得多,孩子看到生活中的东西,也就不需要思考,一眼就知道这是几个,谁多谁少。

数的分合

大多数孩子在学数学的时候也有一个通病,就是知道4+5=9,但是问他5+4等于多少他不知道,问他1+8等于多少他也不知道。

而这也是孩子数感的问题。

那么就可以带着孩子多玩这样的游戏:

将抽象的数字具象化,练习的多了,孩子就会知道,1+8=9;3+6=9;3+4+2=9.

凑十法

这个属于“数的分合”的一个逆向思维。

当孩子“凑十法”这个游戏玩的溜的时候,基本上20以内的加减法都没有什么难度了。

10以内的,孩子在玩“补足”游戏的时候,可以得到总和为10的一个结果。

10以外的,比如,7+8,就可以变成,7+3+5。

这个“数的分合”+“凑十法”运用的过程和思路熟练以后,就能形成数感,这个过程就能自动化、程序化运转。

接下来,还有奇偶数、相邻数、两倍的数字这样的数字变化,孩子就都可以得到理解。

这些游戏都是来自《德国好奇狗陪你学》,一个德国好奇狗团队,团队队长曾是一位教师,所以对孩子的心理把握的更加准确,孩子更能够从中获得乐趣。

整套书一共分为13册,从易到难。从第一册的比数量、数数、排列数字到第十三册的两位数乘除法,几何图案,图标,元角分、单位、四色五入。

充分培养孩子的数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