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临卦辞“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解析:畏天知命,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昵称32229807 2021-07-09

【卦辞】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图片

【译文】

临:大亨通,利正;到了夏历八月有凶险。

【梓归】天行有常,春生之,夏长之,秋成而杀之,冬受而藏之,此天道之大经也;老子曰:「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者,大也;大地成就万物,万物因地而“大”,故曰“元亨”;天行有常,万物秋成而杀之,故曰“至于八月有凶”;万物春生、夏长、秋杀、冬藏,天之正也,故曰“利贞”。卦辞的内涵是:畏天知命,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鬼谷子·持枢》“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此天道也。”;《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解析】

我认为,卦辞“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中,“至于八月有凶”是对“利贞”的解释性说明;解释临卦利贞”的原因是因为“八月有凶”。准确理解卦辞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何为“八月有凶”,八月有何凶?

三、我释“至于八月有凶”

3.1、“八月”是周历?商历?夏历?

我认为“八月”是夏历八月,其因有三:

一是,夏历八月符合卦名、卦象、卦辞、爻辞,只有夏历八月才能将卦名、卦象、卦辞、爻辞统合成一个整体。具体原因下面详释。

二是,《诗经》中均用夏历。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程俊英《诗经注析·豳风·七月》“七月,夏历七月。流,这里指行星在天空的位置向下移动。毛传:「流,下也」。火,星名,即心宿二,亦称大火。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此星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偏西向下行了。这诗说明,早在上古,我国人民对行星移动和季节变化的相互关系便有所认识。九月,夏历九月。授衣,把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豳风·七月》“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

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诗中的“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皆与夏历相同;而诗中的“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是指周历正月的日子(一之日)、周历二月的日子(二之日)、周历三月的日子(三之日)、周历四月的日子(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

清-戴震《毛郑诗考证》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

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豳风·七月用夏历,此诗用的是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此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周历)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

程俊英《诗经注析·唐风·蟋蟀》“蟋蟀在堂,蟋蟀本在野外,但随着寒暑变化经常移动,所以古人将它当作候虫。《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七月》说的「在户」,即这里说的「在堂」。周代建子,以农历十月为岁暮,十一月即次年的正月,在堂指的是农历九月。

三是,《左传》中亦用夏历。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提到,以《诗经》考之,民间四时皆用夏历,夏历最合农时。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隐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杨伯峻解析)「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则四时之记,西周早已有之,且以建寅为正,于实际时令相合。《春秋》之四时,则不和与实际时令。相传有「三正」,夏以建寅之月(今农历正月)为正,殷以建丑之月(今农历十二月)为正,周以建子之月(今农历十一月)为正,而仍以正月为春,则殷、周之春皆今之冬。《汉书·五行志》亦云:「刘向以为周春,今冬也。」;《论语·卫灵公》载孔丘之言,主「行夏之时」。以《诗经》考之,民间之四时,皆夏时也。以《》文考之,晋即行夏时者。……鄀、邓皆小国,俱不奉周历,或者以其国小而不颁历欤?抑或自行其是欤?鲁为周最亲近之国,奉周历唯谨。

杨伯峻先生通过举例说明除了鲁国紧守周历外,其他各国,有的用周历,有的用夏历,有的兼有之,以用夏历者居多。

例:左传·隐公六年》“【】冬,宋人取长葛。【】秋,宋人取长葛。”;同一事件《春秋》【经】文记在冬季,而【传】文记在秋季;是因为【经】文用的是周历,【传】文用的是夏历。当然魏晋-杜预 注:秋取,冬乃告也。杜预认为,这是秋天实际占领了长葛,而冬天宋国使者才来告知战况。

综上所述,尤其是结合“临卦”今本、帛书之卦、爻辞内容,我认为卦辞中“八月”应为夏历八月。

3.2、“至于八月有凶”,何“凶”?

“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兇”是自我致凶,是自己的行为导致凶险,有咎由自取之义。简单讲“”和“”的区别为:山上有老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详见《论《周易》中“凶”和“兇”的区别,分清区别才可掌握其卦爻内涵》。

如上文所言,夏历八月/农历八月阴阳之气逆转,阴气已强于阳气,且阴气日盛、阳气日衰,肃杀之气已成;万物都要为阴寒之气入侵做准备,作物收成,蛰虫培户;故卦辞曰“有凶”。

到了夏历九月/农历九月阴气肃杀万物,万物皆收藏。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

大意为季秋九月夏历九月):这个月,开始霜降,百工匠都停工休息。命令有关官员说:“寒气到来,一统天下,百姓经受不住,让大家都从野外的庐舍搬回到都邑的家里。”这个月,草木枯黄掉落,于是砍伐木柴烧炭。蛰虫都藏身进洞穴,并都用泥土封塞洞口。

吕氏春秋·纪·季秋纪》“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

逸周书·月令解》“季秋之月: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二候,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三候,蛰虫咸俯【《淮南子》作俛】。咸,皆也。俯,蛰伏也,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

季秋九月,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故《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七月在野外,八月迁至屋檐下,九月迁至屋内。百姓则八月在野外,将今年的工作尽快完结;九月搬回都邑家中,并准备伐木为炭,准备越冬。

万物春生、夏长、秋成而杀、冬受而藏,此为天地之大道。逸周书·周月解》“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大意为:万物春季萌发,夏季生长,秋季收获,冬季闭藏;这是天地的正理,四季的标准,是不可改变的规律。

逸周书·宝典解》“三信:一春生、夏长无私,民乃不迷;二秋落、冬杀有常,政乃盛行;三人治百物,物德其德,是谓信极。”

文子·精诚》“五谷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鬼谷子·持枢》“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四时之副》“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春生、夏长,百物以兴;秋杀、冬收,百物以藏。”

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越绝外传·枕中》“天道三千五百岁,一治一乱,终而复始,如环之无端,此天之常道也。故春生之,夏长之,秋成而杀之,冬受而藏之。”

后汉书·列传·张敏传》“春生、秋杀,天道之常;春一物枯即为灾,秋一物华即为异。王者承天地,顺四时,法圣人,从经律。”

唐-杜佑《通典·刑典·刑法四·杂议上》“春生、秋杀,天道之常;春一物枯即为灾,秋一物荣即为异。王者体天地,顺四时,法圣人,从经律。”

PS:《通典》,“十通”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叙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是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

通典》是中国典章制度、典章文化专史的首作、开创之作,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史书编纂影响甚巨。《通典》以前的典章制度史,基本集中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通典》把这一体裁独立出来,为这一体裁的成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此以后典制史成为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出现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史的专书,丰富了传统史学的表现能力,也促进了史学服务于社会这一优良传统的发展。

综上,八月之“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是天地运行的规律,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大意为天道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顺应这个规律就吉祥,违背它就有灾凶。所以智者、圣人只考虑世间之事,只考虑如何顺应天常,而不去考虑怎样改变天常规律。“制天命而用之”人们只要掌握了天常规律就可以利用它为自身服务,而不是把人的意志强加给天,去改变规律。

天行有常顺之则吉,逆之则凶逸周书·武顺解》“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知祥则寿,知义则立,知礼则行。礼义顺祥曰吉。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文公十五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四、解析“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我认为,“至于八月有凶”是对“利贞”的解释性说明;解释临卦为何要“利贞”,因到了“八月有凶”。临卦的今本、帛书卦辞、爻辞结合在一起,相互对照分析,其内涵便非常清晰。

今本“临”卦,临者,大也。帛书“林”卦,林,丛木曰林;丛生的草,亦曰林。逸周书·周月解》“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春生、夏长,万物因之而“大”,故曰“元亨”。

至于八月有凶”,万物秋成而杀、冬受而藏,此为天道之大经也。天行有常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故曰“利贞”。“至于八月有凶”之“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此“凶”为天地运行的规律,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万物春生、秋杀,此为天之经也;夏长、冬藏此为地之义也。地道曰义,知义则立;故夏长而“大”,冬藏而“活”,地之义也。天道曰祥,知祥则寿;春生、秋杀,天之经也,知祥则“寿”。《逸周书·武顺解》“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知祥则寿,知义则立,知礼则行。礼义顺祥曰吉。”

五、卦辞“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的内涵

卦名“临”、“ 林”;临者,大也。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强为之名曰「」。”;、物「」、事「」,「」亦曰「」,故卦辞曰“元亨”。

万事、万物莫不希望长生不死。马王堆帛书《易传·衷》“万物莫不欲长生而恶死”;《老子》有“长生久视”之道;《吕氏春秋·纪·季秋纪·重己》“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东汉-高诱 注:视,活也。);世上的君主、贵族,不论好坏,没有不想长寿的。

然,春生、秋杀,天道之常,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卦辞曰“利贞,至于八月有凶”。贞,正也。

逸周书·周月解》“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鬼谷子·持枢》“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后汉书·列传·张敏传》“春生、秋杀,天道之常;春一物枯即为灾,秋一物华即为异。王者承天地,顺四时,法圣人,从经律。”

我认为卦辞“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的内涵是:“大”要有所畏,“大”要知止。“畏”指的是:畏天、畏天命,因卦辞言“至于八月有凶”;“知止”指的是“利贞”,因“八月有凶”。这部分内容我在解析临卦初九、九二爻辞时在详述。

帛书“林”卦:初九,禁林,贞吉;九二,禁林,吉,无不利。禁,止也;林,大也;禁林,大要有所止,此为“知止”。

图片

内涵一:畏天知命

诗经·周颂·我将》“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我们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老子·道经·第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图片

内涵二:知止

老子·道经·第三十二章》“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史记·七十列传·蔡泽列传》“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隋-王通(文中子)《止学·智》“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墨子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PS:我不知道此言出自哪本书,望有知道的告知解惑。

六、综上,卦辞“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讲的是:大亨通,利正;到了夏历八月有凶险。临者,大也;大地成就万物,万物因地而“大”,故曰“元亨”;天行有常,万物秋成而杀之,故曰“至于八月有凶”;万物春生、夏长、秋杀、冬藏,天之正也,故曰“利贞”。卦辞的内涵是:畏天知命,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逸周书·武顺解》“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知祥则寿,知义则立,知礼则行。礼义顺祥曰吉。

逸周书·周月解》“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

鬼谷子·持枢》“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此天道也。”

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越绝外传·枕中》“天道三千五百岁,一治一乱,终而复始,如环之无端,此天之常道也。故春生之,夏长之,秋成而杀之,冬受而藏之。”

后汉书·列传·张敏传》“春生、秋杀,天道之常;春一物枯即为灾,秋一物华即为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