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定国死后,西南最后的抗清大旗谁在扛?为何能坚持四十年之久?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1-07-09

清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六月,明延平郡王郑(朱)成功去世,此前,郑氏军事集团已基本放弃大陆,将最后的抗清基地转移至台湾。

同年同月,明晋王李定国去世,临死前对儿子说:“宁死荒外,勿降也!”(其子李嗣兴后降清,为宁夏总兵),残部退往缅甸。

在郑成功和李定国去世的二十多天前,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及其子朱慈煊被吴三桂杀害,南明到此灭亡。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明临国公李来亨残部被清军包围在茅麓山,突围无望,李来亨携全家自焚殉国,夔东十三家彻底覆灭。

公认的几股南明反清势力在大陆的存在似乎到此终止,史家也都如此认为,如计六奇所著的《明季南略》的记载就终止于康熙四年。

此后,除了台湾郑氏依旧高举明朝大旗,直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93年)被清朝消灭,似乎再无任何在明面上拥明的反清武装势力。

但在当时云南边境地区的澜沧勐朗坝,还有一支公开打着明朝旗号,并建立了政权的反清势力,本文就结合一些目前公开的资料,对这个政权做个简单的叙述。

明晋王李定国死后,其部下中有一部分跟随将领吴三省退到澜沧勐朗坝(今云南澜沧县,吴三省在此为李定国建有衣冠冢)

在勐朗坝,吴三省联合了一部分心向明朝的土司势力,和他们组成了军事同盟,并拥戴明朝宗室朱红珍为大明王,吴三省自任大将军兼兵部尚书,改勐朗坝为兴郎城,改年号为洪兴。

朱红珍,原名朱璟淳,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韩王朱松的后裔,韩王一系最早封藩在辽东,永乐年间改封到陕西平凉,然后一直延续到明末。

如果朱红珍的身份属实,能在兵荒马乱中,从平凉逃到清(明)、缅边境,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不论朱红珍身份的真假,吴三省以李定国残部为基础建立的这个政权,算是有了一定的名义,为方便称呼,本文暂称这个政权为残明(据说,中南半岛各国历史学家习惯称其为兴郎政权)

残明政权不见于史书,因为实在是太弱小,李定国所部在磨盘山战役后,也只剩下几千兵马,一部分还跟着李嗣兴降了清朝,吴三省能带走的兵马自然更少,少到镇守云贵的吴三桂可以视而不见。

当然,残明政权能继续存在,也跟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在当时,勐朗坝算是两不管地带,没有流官治理,当地的土司既可以向明或清称臣,也可以向缅甸称臣。

这种比较麻烦的地区,只要不是有绝对的威胁,吴三桂也好,清朝也好,估计都懒得管。

所以,吴三省和朱红珍虽然打出了大明的旗号,却一直没有被吴三桂征讨,得以在当地修生养息。

残明洪兴七年(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修生养息了七年时间,并积蓄了一定力量的残明,由吴三省率军两万,誓师北伐。

吴三省一路高歌猛进,打到距离昆明七百里的来巴山时,被清军包围,苦战后大败而回。

随后,吴三桂出兵征讨兴郎城,因地形不属失利,双方暂时结束了战争状态,残明又有了休养的时间。

残明洪兴十三年(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因此前一年爆发了“三藩之乱”,残明政权试图抓住中原乱战的机会,再次由吴三省率部北伐。

但这次残明的北伐,没有机会参与到“三藩之乱”中去搞风搞雨,出兵没多久,在云南境内,就被当地土司围剿,吴三省不幸阵亡,残明军队撤回兴朗城。

当地土司围剿残明军队,并不是为了帮助清朝,而是敌视残明在当地的主要盟友、土司那喜烈,那喜烈的家族深度参与到了残明的政权当中。

此次北伐失败后,残明政权中的大权被那喜烈家族掌握,加上原李定国部的将领、官员陆续亡故,再无反清复明的基础,内斗成为该政权内部的主流。

残明政权历经二代四朝(献宗朱红珍、敬宗朱进瑜、灵宗朱进珏、末代明王朱进琪)后,至残明信德七年(朱进琪在位时的年号,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因掌权的那氏家族杀掉了清朝派来劝降的使者,激怒了清朝,残明政权进入了倒计时。

信德八年(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清朝出兵攻打残明,残明军民在明王朱进琪的率领下,虽然多次击退清军,但最终于信德十一年(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因那氏家族降清,兴郎城被攻破。

此后,逃出兴郎城的朱进琪之子朱培鉴在缅甸、老挝、清朝的边境地区继续坚持抗清,大约在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时,死于缅甸人之手,也有一种说法是,他没有被杀,而是隐藏起来等待时机,逐渐销声匿迹。

从残明洪兴元年(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算起,这支坚持抗清的小政权存在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比在台湾的郑氏军事集团还多坚持了十几年。

残明政权能存在这么长时间,不是因为其实力强横,而是因为弱小,只能给清朝带去点小麻烦,却不是大患,所以,直到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平准格尔等重要战略完成之后,才有空盯上残明。

不管怎么样,残明政权能在区区一座小城的辐射范围之内,坚持抗清这么久,还是值得尊敬的。

清朝的崛起连李定国、郑成功、夔东十三家都阻止不了,何况李定国所属的一支残部?怪只怪当时的多个抗清势力不够团结,没有一个强力的、能统合所有势力的核心领导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