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发现太监张敏族谱,里面内容颠覆《明史》,清朝果然篡改明史

 昵称55301288 2021-07-09

国亡史作,封建王朝建立之后,往往都会编写前朝的历史,这种史官体制,从夏商周三代就已经存在了。

从甲骨文来讲,殷商甲骨当中出现了“作册”、“史”之类的字眼,周朝史官制已经相当成熟了,根据《周礼·春官》当中的记载,周王室已经设立五史: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五史职位各不一样,分工明确,也有相互牵制之意,秦汉之后就成立了太史令,司马谈和司马迁是西汉最早的史官,司马迁还编写了名动天下的《史记》。

《史记》从上古皇帝时期一直写到了汉武帝元狩元年,记录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因为编写的是前朝历史,司马迁对于功过是非还不避讳,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于一些不能弄清的问题,采用阙疑的态度。

就像是《山海经》,司马迁在收录资料时看了一遍山海经,说:《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在二十四史当中,评价最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它们并称为“前四史”,而《明史》编写时间最晚,加上时代的桎梏,《明史》也成了最后一史。

《明史》从朱元璋洪武元年编写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明史》并非明朝史官编撰,而是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编撰明代历史。

清朝史官篡改《明史》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白寿彝(1909年——2000年)教授就明确的指出《明史》受时代特点所限,无法像前四史一样体现史家的思想,也无法像其余诸史那样少有避讳。

《剑桥中国史》同样也评:在二十四史中,《明史》被列为编纂最为仔细,也是最不可靠的史书之一。

虽然清朝史官在编写完《明史》之后,毁掉了很多明代史料,但明代史料并非全部遗失,光是福建明朝太监张敏的一本族谱,就可以看出很多的问题。

张敏,明朝宦官,他是金门青屿张氏始祖张均正五世孙,明正统二年进入宫廷内侍为监,明宪宗朱见深是明中期一位皇帝,虽然他任用贤能,大改土木堡之变带来的影响,但是也任用宦官,建立西厂。

明宪宗十分宠爱万贵妃,后宫在万贵妃的专制下,妃子们都没能生下皇子,其中一位内藏女史纪氏得到了明宪宗的临幸,生下了一位皇子明孝宗,张敏怕失了这龙种就将女史藏了起来,皇子六岁时,才被送到明宪宗身边。

根据《明史》记载成化十一年(1475年)纪淑妃暴薨,张梅得知后吞金而亡。

然而根据福建张氏族谱以及《同安县志》与《金门县志》记载,张敏乃成化廿一年(1485年)患病,经过太医诊断不治身亡,明宪宗震悼,赐宝钞二万贯……祭二坛,户部给斋粮麻布,工部造坟,明孝宗继位之后,又追赐了玺书。

从这些来看,《明史》就有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不仅把死因弄错了,还把时间弄错了,这也是个例。

《明史》当中还美化了一部分皇帝,比如世宗朱厚熜被评为“中材之主”,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而清朝史官却评:“潜德久彰,海内属望”。

《明史》中的鲁王朱以海是被郑成功杀的,但是事实上郑成功死的时候,鲁王朱以海还活得好好的,而鲁王的子嗣也得到了郑经的庇佑。

《明史》当中就连明穆宗的名字都写错了,明穆宗名为“朱载坖”,《明史》写为“朱载垕”,这个人其实是明朝的齐东王……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明朝的历史确实被清朝篡改了不少。

因为清兵一入关就推出了“剃发易服”,一改传统风俗文化,而编写史书这种大事,用得都是旗人,他们在编写史书上面都是偏向于清王朝,《明史》当中的晚明历史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不愿过多提及,如今现代专家重新修订了一部分历史,也算是还原了明朝一部分真实面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