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技巧】议论文到底该怎么写

 家有学子 2021-07-10

明确观点 突出主题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观点应该把重心集中在一点上,做到指向明确;叙述事例或阐述道理时,应该顺着既定指向,逐层展开。但在作文阅卷中,我们却看到了很多观点不明确或主题不突出的文章。

导致议论文观点不明确或主题不突出的原因大致有这些:
一是论点表述不够准确、精炼,含糊其辞;
二是作者对观点评判的态度不鲜明,给人模棱两可之感;
三是观点表达摇摆不定,或横生枝节,或逐渐偏离中心;
四是采用分论点支撑、证明中心论点时,分论点表述未紧扣论点的关键词;
五是未紧扣观点叙例、论证;
六是观点未在全文中得到应有的突显和强化。

病例分析
【作文题目】(2012年四月调考作文)
请以“在路上,总有那么一盏灯”或“生命需要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写作要求】
   “一盏灯”的理解可以比较宽泛,将“一盏灯”的喻意理解为人、物、理都可以。
议论文:要谈出“一盏灯”对于生命的意义之所在,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而有说服力,论证清晰。

【病文呈现】
生命需要一盏灯
⑴当我们行驶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时,我们往往不知所措,而此时,生命需要一盏灯。人是在困难与挫折中成长的,而理想正是这盏灯。只有每一次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生命的光彩才能以饱满的姿态绽放。(此句扣住了“人的成长需要理想这盏灯”。
倘若成功是孤岛上的一箱宝藏,那么理想便是乘风破浪的舟楫。(此句与第段的首句构成排比句,句式虽美,但观点不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正是有了理想之灯的指引,我们才能在追梦的道路上认清方向。因为理想,史铁生在文学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理想,李时珍迈开了尝遍百草的步伐;因为理想,哥伦布扬起了横渡大西洋的风帆;因为理想,贝多芬在失聪的恶劣条件下,勇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以上三个叙例都围绕“因为理想”而展开,显得叙例指向集中);因为理想,顾城用黑色的眼睛,继续寻找着光明。我们需要理想,它是成功的航向。李时珍、史铁生、哥伦布这三个例子都未具体点明“理想之灯”赋予他们生命意义上的价值。
     此段举例论证理想这盏灯是走向成功的航向)
⑶倘若成功是冬日里的凛冽寒风,那么拼搏便是驱散寒冷的暖阳。生命需要一盏灯,因而为了点燃理想之灯,我们需要拼搏作为火柴(话题转化为理想之灯需要“拼搏”来点燃)。生命在于拼搏,只有当它们遇到了困难时,用拼搏这一最完整的姿态展现。世界著名演讲家陈安之,在成名前只是一个毫无演讲经验的华裔男孩,但因为他有敢于拼搏的精神(若以“拼搏”为关键词展开叙例,此处点明“因为拼搏的精神”是恰当的),才使得他如今能在数以万双目光前,展现他自信的一面。而正是这盏灯的光芒,引导他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此段,即便观点是“理想之灯需要点燃”,那也要论证为什么需要点燃,怎样点燃等等,这样观点才能被支撑起来另外,中心句与下文没什么关系,读者不知道有比喻义的“寒风”、“ 暖阳”与“ 自信”之间到底有何关联。
⑷倘若成功正是一把沉重的锁,那么乐观便是打开锁的金钥匙。你努力了或许不一定能成功,但你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坎坷,但是你能否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却是你在人群中碌碌无为还是在舞台上展现光芒的决定性因素。《老人与海》中有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直接说这句话表现了老人的“乐观”很突兀,此处因缺乏分析,致使观点苍白)霍金对众人来说肯定并不陌生,全身瘫痪的他思维却可以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飞翔。正是因为他乐观(文中没有阐述霍金怎样乐观,这种表达无异于因为乐观所以乐观,此处因无逻辑而使观点无力)在确定了理想之灯后,顽强拼搏,克服种种困难,不曾为生理缺陷而失望的种种态度从不失望的角度,扣住乐观),才成就了他在如今物理学上的一代权威的地位。
(此段,试图在谈乐观对于成功的意义。但怎样用乐观的心境去走向成功也未涉及;从第两段可看出,作者围绕观点叙例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⑸因为这盏灯,生命才灿烂。
⑹生命需要一盏灯,那就是一种勇于追寻理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只有当我们以理想作为航向,拼搏作为动力,乐观作为态度,生命之舟才会扬帆起航。
(第段再次强调了“这盏灯”给予生命的意义
 
【总体诊断】
这篇文章初看结构条理较清晰,学生有一定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文章也点明了“灯”是“一种勇于追寻理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可是文章主体部分不是写“灯”对于人生的激励和影响,而是写成功需要“拼搏”、“乐观”去点燃“理想之灯”。因此,本文虽然开始“破题”较准确、简洁,但在行文过程中“渐行渐远”,逐渐偏移主题。如第⑴段“破题”——“生命需要一盏灯”之后,后面的分论点却依次为:理想之灯需要点燃,乐观对于成功的价值等等。
这样的文章,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两点,一是思维有偏差,二是学生刻意模仿典型句式来拟写分论点。重形式的模仿,轻思想的表达,这已是当前九年级学生写议论文的通病。就这篇文章而言,该生很可能受到了“倘若……那么……”这一典型句式的制约,囿于“形”伤其“意”,使思维陷入了误区。

解决办法
确定基点,展开思路
写作考查的是思维与表达能力,议论文的思维尤其需要缜密,即周密,细致。比如此文第⑴和⑵段将中心论点确定为“理想之灯给予生命的意义”,那么我们就要以“理想之灯”为圆点展开思维:理想之灯有哪些作用?那些人在何种情况之下,凭借“理想之灯”,升华了生命价值等等。
思维为先,摆脱束缚
    三段论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范式,如果再在这一基本范式上强加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束缚,写好文章就越发艰难了。在议论文写作中,思维的层次性、逻辑性、深刻性是衡量写作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所以认真确立几个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很重要,要让它们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上交流,这样才能给人观点明确之感。在此基础上,一个分论点内部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议论结构(由一个段落或几个相关段落构成),主要包括观点、例子(道理)、分析、结论这四个基本要素,否则就会给人残缺之感。再其次,这些要素应形成合力,始终紧扣分论点展开,使观点与材料,叙例与分析、观点与总结之间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如果我们总是以头脑中固有的几个闪亮的排比句式来拟写分论点,再将观点与材料生硬地拽在一起,那必然会本末倒置。
选好角度,适当叙例
每一个人物素材都是一座精神富矿,只要你选择了恰当的角度,都会有丰厚的收获。写作议论文时,在观点确定后,挖掘素材与观点的契合点很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全过程地占有素材(而不是略知一二),全方位地审视素材,深挖一点开发素材。在叙例中,要扣住与分论点切合的关键词概括内容;在分析中,要扣住关键词作纵向分析,或横线延展。

修改示例
生命需要一盏灯
⑴当我们行驶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时,我们往往不知所措,而此时,生命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来指引汪洋中的孤舟。人生漫漫,挫折失败在所难免,有了理想之灯的指引,我们就能坦然面对一切,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让生命绽放灿烂的光彩。
此段的修改:自然地点明了生命与“灯”的内在联系,强化了灯对于生命的意义
   ⑵理想之灯,彰显生命价值(三个分论点都围绕“理想之灯”而展开,以突出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正是有了理想之灯的指引,我们才能在追梦的道路上认清方向、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因为理想,史铁生在文学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使他超越了伤残者对自身厄运的哀怜和自叹,深深地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纵向适当分析其价值)因为理想,哥伦布扬起了横渡大西洋的风帆。尽管他的资助请求曾遭多国拒绝,但是,哥伦布没有放弃,他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自己,历经四次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新航线,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传奇人物(横向适当分析其价值)也因为理想,顾城用黑色的眼睛,永远追寻着光明。那么,我们呢?我们更需要理想,因为它指引着生命成长的方向。
此段的修改:删掉了有关“成功”的表述,以突出观点,将重心调回到“理想对于生命的意义”。强化了举例的典型性,由伤残人到正常人,由中到外,以更集中、深刻地证明观点;每个事例中增加了“理想对于生命的意义、价值”的分析,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⑶理想之灯,引你走出低谷。华裔演讲家陈安之年轻时也曾迷路过,他从17岁到21岁,做过餐厅服务生、卖过净水器、电话卡等18项工作,21岁时,银行存款金额为零在如此窘况之下(扣住“低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安东尼·罗宾的一本书,一堂课,再次点燃了心灯,从此树立了成为演讲家的理想,他坚信:“要跟成功者有同样的结果,就必须采取同样的行动”。他一路追随着安东尼·罗宾,最终成为了世界华人最优秀的成功学演讲家(扣住怎样走出“低谷”)
⑷倘若没有安东尼·罗宾带着他一路走完这条理想之路,恐怕陈安之也会在黑暗中“泯然众人矣”。
(此段的修改:删掉了有关“拼搏”的内容,使观点集中在:面对生活窘况之时,“理想之灯,引你走出低谷”。
⑸理想之灯,助你超越自我。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坎坷,能否以超越自我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你升华人生抑或碌碌一生的决定因素。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中,老人在第八十五天决心驶向远方的大海,他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令人钦佩,他的一句“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的豪言扣住“超越”叙例、分析),让我们体会到了超越自我的悲壮力量。这股力量来自老人“船头上悬挂着的那面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来自心中的理想之灯(具体分析超越的力量之源)
此段的修改:海明威的例子更能让人体会到“超越自我”或“悲壮”的力量,而不是乐观,通过转换角度,使观点与材料一致
⑹生命需要理想之灯,因为有了这盏灯,生命才会越发璀璨。
⑺生命需要一盏灯,那就是一股坚定方向、引导实践,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回扣三个分论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我们心中有了这盏灯,就会去追逐阳光、追逐梦想,就会豪情满怀、永不言败,就会演绎精彩的人生,锻造卓越的自我(扣住“这盏灯”的价值,用感召式的结尾,再次强调理想之灯对于生命的意义)。
对应训练

1.以下是《我心中最重的那个字》中的一个片段,请依据提示续写。
“人”教会了我简单简明地亮出观点。人这个字只有两画,造型也十分简单,我想先人造出这个字的前夕一定想了很久,什么能代表人呢?金银吗?权力吗?都不是,就是一颗充满智慧的脑袋、会制造工具的灵巧的双手和行天下的双脚以及强健的身体;无需别的东西绊住我们的手脚,没有累赘在身(扣住“简单”,分析“人”的内涵)。做一个人就是应该简单,不去追名逐利,无需铅华画皮,不用佩刀彰显威严,只需一颗纯真简单的心阐释人如何做到“简单”)
                                    
                                                                                                                                              
(用一个例子证明做人“只需一颗纯真简单的心”)
【续写示例】屈原时刻心系楚国的命运,却屡遭楚襄王猜忌,他为了从绝望的漩涡中解脱自己,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他“不求生前名,只求死前安”的壮举,践行了他简单做人,忠心报国的夙愿。
 
2.以下是《我心中最重的那个字》中的一个片段,请在观点与叙例之间,补写进一步阐释观点的内容,使上下文连贯一致。
“人”还教会我抬起头做人。“人”和“入”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人”为什么看起来比“入”精神呢?
                                    
。抗日时期,人们痛恨汉奸,称他们为低三下四的狗,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们丧失尊严、苟且偷生的行为,都只会遭万世唾弃。相反,直指权威错误的小泽征尔也对“人”做过强有力的诠释:人要有骨气,要有勇气说“不”!
【补写示例】因为“人”的上部是昂起来的,而“入”的上部是低着的。前人想告诉我们的就是:“人”就应该抬起头做人!一个像狗一样趋炎附势的人,失去了做人应有的精气神,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而矣!丧失尊严的人,还能叫“人”吗?

3. 以下是《生命需要一盏灯》中的一个片段,有观点、有叙例,请补充分析的内容和总结句。
生命需要一盏灯,有了它,你才会不言放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腿伤退出了110米跨栏比赛,留给了我们一个悲伤的背影。人们都说他没有希望了,不会再夺世界冠军了。可正当人们怀疑他时,2009年腿伤初愈的刘翔又开始了训练,尽管疼痛麻木了他的双腿,他却依然坚持。在亚运会上,刘翔终于夺得了冠军。

                                       
                                                                        
【续写示例】
很难想象,一个腿伤初愈的运动员能够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心中有一盏明亮的灯——再次成为世界冠军,再创世界奇迹。在他的生命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是这盏灯给了他动力,给了他希望。所以,我们需要照亮人生的那盏灯。
 
4.以下是《生命需要一盏灯》中的一个片段,请结合备用素材,围绕观点叙例、分析和总结。
【备用素材】18岁,史铁生怀着一腔热情赶赴延安插队,3年后再回北京,却是因为“脉管炎”导致双腿瘫痪,再后来又患了尿毒症,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史铁生48岁那年,有记者采访时问他的职业,他回答,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他调侃地说:“48年的时间有一半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了他的身体是一处乐园。”又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生命需要一盏灯,它便是乐观,乐观犹如夜幕中的一盏灯,鼓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史铁生正是因为有了“乐观”这盏灯,感动了亿万人。
                                                                                                                                                                            
【续写示例】
  年少时,豪情满怀的他因为疾病双腿残废,尔后又染上尿毒症,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命运对史铁生不能不用残酷来形容,但他没有因此颓废人生,而是笑谈疾病,乐观地面对生活。他拾起笔,开始了创作,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如今已成为万人崇敬的精神偶像。
  如果史铁生当初选择的是放弃人生,那么他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吗?正是因为乐观,他才能勇敢地活下去。由此看来,生命需要乐观,因为它能给予我们活下去的勇气,让我们直面困难,走向成功。

 
  有逻辑地拟写分论点
分论点是紧扣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观点。
分论点逻辑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单个的分论点忽视了作文命题材料的限制。如“2012年中考作文题”的命题材料由两个段落组成,它们围绕“语言运用”表达了两种绝然不同的运用文字的态度,即缺乏“敬畏之心”的态度和心怀“严肃恭敬”的态度。这要求分论点的拟写必须扣住两点:其一是“严肃恭敬”,其二是“语言运用”。

  分论点逻辑混乱的另一种表现是各个分论点之间没有按一定的逻辑切分。先看一个反例,如有的同学在写《为人生成功而准备》时,采用并列式结构,分论点依次为:准备只为争取成功;准备需要不断地坚持;准备是一种人生智慧。这三个论点分别是从准备的作用、原因、评价三个不同标准来拟定的,没有统一标准且逻辑顺序混乱。

  再看一个正例“2012年四月调考作文题”──生命需要一盏灯,有的同学采用并列式结构切分的三个分论点如下:生命需要一盏救民于危难的灯(以鲁迅为例),生命需要一盏报效祖国的灯(以钱学森为例),生命需要一盏为国争光的灯(以姚明为例)。这三个分论点围绕不同时期的杰出人物为振兴中华而依次展开,显得层次很清晰。

病例分析

【作文题目】(2012年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年初,《咬文嚼字》杂志社邀请读者一起“咬嚼”名人博客。大家惊讶地发现,一些市场意识很强,人气很旺的名人,在撰写博客时,频频出现语言运用方面的“低级错误”,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
古今中外,一直不乏“推敲”文字的佳话。即使到了网络时代,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
请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写作要求】
  从作文命题材料上看,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两点,其一是“严肃恭敬”,其二是“语言运用”。

【病文呈现】
敬畏文字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文化积淀的见证,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字就像画笔,描绘着我们心中的意识情绪,乃至我们的一举一动。由此可见,文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敬畏文字。从文字承载的内容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的角度中心论点,“我们要敬畏文字”,破题较简洁且突出了敬畏文字的现实意义。)
  敬畏文字能让我们严谨有序,减少错误,从而完成大事,收获智慧的人生。百度总裁何彦宏正是因为始终坚持敬畏文字的原则,百度百科和相关文字都是靠严谨的态度来完成,所以其中的错误很少,让百度从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搜索网站。如果百度不是对文字本着敬畏的态度,而是像有些名人犯语言运用的低级错误,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那它还能打败众多对手,为人们所信赖吗?所以敬畏文字能带来严谨,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成功。(分论点二,从内容上讲,材料可以支撑观点)(分论点一虽强调了“语言运用”,但未用具体的“语言运用”的例子证明分论点。分论点一是从“事业”层面提出的。)
敬畏文字能让人们对文化尊重,使文化保持古朴,从而得以延续与传承。一个对文字尊重的人,思想必定深厚,对国家必定忠诚。我们应该敬畏文字,努力使文化保持原有的意蕴,因为文化与经济交融深远,国家必定繁荣。所以,文化传承的责任在于我们,我们一定要敬畏文字,使文化的传承一路无阻。(这一段仅仅只是空讲了一些大道理,且游离到了“国家繁荣”
(分论点二提到了“敬畏文字”,但只字未谈“语言运用”。分论点二是从“文化”层面提出的。)
敬畏文字能让我们保持独立的人格,学会放弃,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充实。王维怀着对文字诗歌的敬畏,放弃仕途,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生活中的诱惑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唯有甘于清贫,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王维正是因为对文字的敬畏,才有了毅然的放弃,才有了“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泉”的情怀,也便有了他悟哲金箔般的千古名篇!
(分论点三未扣住作文材料的限定,未突出“语言运用”,而是笼统地谈“王维对文字诗歌的敬畏”。分论点三是从“精神”层面提出的。)
现在,作为一个青年,敬畏文字的习惯一定要养成,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过程,是为自己,更是为社会和国家。
让敬畏文字成为精神深处照彻心灵的不灭之光,让敬畏文字的力量支撑我们勾勒出人生的轨迹。让我们拥有敬畏文字的习惯,愿我们成长的脚步落地有声,让我们的人生起舞飞扬。
联系现实结尾,强调了“敬畏文字”的现实意义,呼应了开头。
【总体诊断】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分论点基本上能够支撑中心论点,语言较通顺。
  本文分论点的逻辑混乱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孤立地看分论点都没问题,但从观点与材料的切合上看,各个分论点均未凸现命题材料暗含的限定(语言运用、严肃恭敬)。
  二是整体地看三个分论点的排列顺序也欠恰当。原文是:敬畏文字能让我们严谨有序,减少错误,从而完成大事,收获智慧的人生;敬畏文字能让人们对文化尊重,使文化保持古朴,从而得以延续与传承;敬畏文字能让我们保持独立的人格,学会放弃,从而使我们的精神财富充实。这三个层面的排列顺序不当,应稍作调整。
  三是原文是从“为什么要敬畏文字”的角度来切分分论点的,而命题材料则重在引导人们思考“怎样敬畏文字”,所以,本文切分分论点的角度也需要调整。

解决办法

切合命题材料拟写分论点。
当前,九年级学生写议论文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是依命题材料来立意,而是把准备好的材料机械地套入中考作文中”。所以,学生习惯于从准备好的材料中提取分论点,忽视了命题材料的限定。本文第三则材料分论点的选取就属于此种情况。由此看开,我们首先必须审读清楚命题材料的限定内容,其次才是依据限定内容拟写分论点。
按照一定的逻辑切分、展开分论点。并列式的结构切分的分论点要“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从同一个角度回答同一个问题;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住中心论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论点就难以集中。“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的关系。“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合乎情理,合乎逻辑。   
另外,递进式结构要求:逐层深入阐述中心论点,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按思维的层次行文。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对照式结构要求:将两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修改示例
敬畏文字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载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积淀的见证。文字就像画笔,描绘着我们心中的万千思绪,乃至我们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文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敬畏文字。
(主体部分的修改思路:将分论点提出的角度调整为“怎样敬畏文字”,每个分论点的论证都扣住“严肃恭敬”地具体“运用文字”,三个分论点呈现的逻辑顺序是“个人——集体——国家”。)
  敬畏文字,要在文学作品中感悟语言的力量。唐朝有个和尚叫贯休(替换了王维的例子,因为王维的例子中没有具体的“语言运用”),诗画双绝。一次庆功宴上,他给吴越王钱鏐献诗一首,其中有这么一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吴越王有野心,对贯休说,只要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就重赏他,贯休断然拒绝了吴越王的无理要求。一是改后不符合事实,二是改后诗不押韵。贯休敬畏文字,不容更改的态度,成就了他铮铮傲骨的“风骨诗人”形象。
(此段修改:集中笔力扣住“贯休在诗歌创作中如何敬畏文字”叙事让人体味字字千钧的力量,感受到了贯休不趋附权贵的高尚人格。从个人角度谈“敬畏文字”。
敬畏文字,要在大众传媒中体会规范的力量。百度总裁何彦宏始终对文字运用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百度的搜索引擎具有纠正错别字功能,例如在百度中输入“唐粗排骨”时,它会提醒你是否要搜索“糖醋排骨”。仅仅因为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体现了百度敬畏文字的原则,既提醒广大用户运用正确的文字,也方便客户在短时间内搜索到正确的信息。(举例论证百度如何在语言运用上敬畏文字)正因如此,百度从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搜索网站。如果百度没有纠正错别字功能,那么经常打错字的用户怎能认识到自身错误并在短时间内搜索到准确信息呢?所以敬畏文字能带来严谨,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成功。
(此段的修改:详细论述百度如何敬畏文字;运用假设论证从反面说明对文字不敬畏又会如何。从集体角度谈“敬畏文字”。 
敬畏文字,要在汉字改革中体味文化的力量。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曾经进行了“二简汉字”,但是这些字推广不到几年,国家就明令在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物、图书等方面停止使用第一表的简化字。因为这些字不便于世界华人圈的文化交流,遗失了汉字背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一决定,表明了国家对汉字简化所持的谨慎态度。而如今,国家提倡运用规范的简体字代替繁体字,并几经修改,几经探讨,最终将文字基本定型,这更表明国家对文字运用的严肃恭敬。从文化传承上来说,没有敬畏文字的态度,文化不可能源远流长。   
此段修改:通过概述国家对几次文字改革的态度,来具体表现国家是如何“敬畏文字”的,以及“敬畏文字”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从国家角度谈“敬畏文字”。
一个对文字运用严肃恭敬的人,人生必定会精彩;一个对文字运用严肃恭敬的集体,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对文字运用严肃恭敬的国家,文化必定会源远流长。所以现在,作为一名时代青年,一定要养成敬畏文字的习惯,既为自己,也为社会为国家。
(此段修改:一句总结分论点,一句回应到自身应该怎么做,照应开头
让敬畏文字成为我们精神深处照彻心灵的不灭之光,让敬畏文字的力量支撑我们勾勒出人生的底气,让我们拥有敬畏文字的习惯,愿我们成长的脚步落地有根又起舞飞扬。

对应训练

并列式结构
1.从“为什么”的角度切分论点。
 作文题目:谈气概
 中心论点:人要有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论点一:人有气概,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分论点二:人有气概,才能摧不垮,压不倒。
 分论点三:人有气概,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2.从“怎么办”的角度切分论点。
 作文题目: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中心论点: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分论点一:给生活留一道缝隙,轻松愉快地享受生活。
 分论点二:给生活留一道缝隙,坦然地面对失去。
 分论点三:给生活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递进式结构
3.作文题目:谈风度
中心论点:人应当有风度。分论点一: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分论点二: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分论点三: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4.作文题目:在困难面前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正视困难。 分论点一: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分论点二: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分论点三: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对照式结构5.作文题目:给孩子适度的爱
中心论点:给孩子适度的爱分论点一: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分论点二: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6.作文题目:如何评价自己
中心论点:我们应正确评价自己。分论点一: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分论点二: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就会不做努力,不思进取;过低地估价自己,就会缺乏自信,做事缩手缩脚,也会停滞不前。 

围绕观点选用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观点、支撑观点的根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指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
  在中考作文阅卷中,我们发现了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就一篇文章的整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⑴论点与材料不一致;
⑵论据并列,重复举例;
⑶论据单调,角度雷同等。
  “论据并列”说的是选用了一组高度类似的例子,使文章缺乏说服力。如将李白、苏轼、陶渊明并举证明“成长需要认清自我”等。“角度雷同”说的是选例只围绕观点中关键词的某一方面举例,而忽视了关键词内涵的另一方面。如“关于亲情”,都选择表达“母子(女)情”的例子,其实亲情还包括“兄妹情”等等。

   2.就文章的局部而言,常见的问题有:
⑴例子整体上可以支撑观点,但选用时切入的角度有偏差;
⑵例子整体上可以支撑观点,但选用例子时,对例子的裁剪、扩展不到位;
⑶例子看似可以支撑观点,但其实质上与观点并不相容。
如有同学在写“敬畏文字”时,写到:“在日本,每年都会有最美汉字的评选活动,而在汉字的发源地——中国,却从未有过类似活动,并由此推出当今国人对文字的态度不恭敬”,等等;
⑷例子看似可以支撑观点,但例子或陈旧,或不典型,或不真实(包括编故事),或不确凿等,以“敬畏文字为”例,“推敲”的典故竟然被广泛运用到了李白、柳宗元、苏轼、王维等人身上。
   3.由于审题不精准,导致选择例子有偏差。还是以“敬畏文字”为例,有很多同学选择了“通过欣赏作品,感悟作品艺术魅力”的例子等。

病例分析
片段一
  香菱她爱诗,她读诗读得(“读”不是运用文字)废寝忘食,她认真对待每一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和“圆”两个普普通通的字被她品出(“品”不是运用文字)了“这些字看似无理,想起来却有理有情”的道理,心里也很自然感到“妙了”这种恍然大悟的欣慰,欣喜怎不是一种享受?(是“欣喜”“享受”而非“严肃、恭敬”)
  (从片段的内容可以推出该段的分论点应是“敬畏文字是一种享受”。
【总体诊断】
 由这个片段,可以看出作者将“欣赏文字”当做了“运用文字”,这是因审题不准导致选例错误。
 
片段二
  敬畏文字是一种态度。
(分论点的提出符合命题要求,若将态度具体一些就更好。
  诗人王安石在“过”、“来”、“去”和“绿”几字中经过反复推敲,最后选择了“绿”来描写江南的春天,这才有了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事实论据切合分论点,选例恰当)中国有王安石,外国有托尔斯泰(过渡自然、简洁)盛名久负的托尔斯泰为了完成巨著《安娜·卡列尼娜》,谢绝所有访客,对佣人说:“从今天起,我'死’了,不要让任何人打搅。”(这是工作态度,不是运用文字的态度)
  两位巨匠生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却有着对文字相同的敬畏态度(中外例子对举,显得内容详实)。正是他们有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对文字无比的敬畏,才成就了千古的名篇著作。也正是有千千万万的作家都有着这样一种态度,才有一篇篇作品问世。
  是敬畏文字的态度,成就千古名篇。

【总体诊断】
作者试图选用中外的两则典型事例,来证明“敬畏文字是一种态度”。这样行文显得内容较充实,思考较深刻。
在围绕观点选择事例上,第一个例子很切合。第二个例子谈的是托尔斯泰谢绝访客,这个例子的指向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理解为托尔斯泰工作很严谨,喜欢独自思考,不想让别人打搅;还可以理解为托尔斯泰的创作态度很投入,怕灵感被打扰掉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为了锤炼好每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他闭门写作等。所以托尔斯泰的例子,需要调整切入口。

片段三
文字超越了符号,它留下了古人的神韵(这个总起句写得好,大气、有意味,“神韵”这个词涵盖的内容很广,既可以是某个词语的运用有神韵,也可以是作品的意境等有神韵)。幼时的我们就学习过许多文言文和古诗作者将“文字”偷换为“文言文和古诗”,命题材料要求突出“语言运用”,而非欣赏文学作品)。从《静夜思》到《从军行》,我们领略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感慨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字里行间,我们除了对诗意的理解外,更能收获文字带来的心灵冲刷(具体如何表达的呢?。文字汪洋中的奇妙组合,让文字超脱了凡尘俗气,超然于人类的精神与品格,彰显其魅力所在,这怎不叫人心生敬畏?(小作者摆脱了句首即提出分论点的窠臼,而在句尾用一个反问句,突出关键词“敬畏文字”,这种“自由写作”的写法值得肯定)
(此段,从材料里可以逻辑地推出作者的分论点是:敬畏文学作品,因为作品表达着一种品质,一种精神。)

【总体诊断】
  该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有积累。具备写好议论文的能力,叙例、分析皆不错。但遗憾的是审题及“围绕观点选材”的能力有待提高。理由如下:作文题目是“敬畏文字”,而作者却围绕“敬畏文学作品”选材,这是其一;该题其实暗含了选择“在具体语言运用中,能够表现'严肃恭敬’态度的材料”的要求,而作者选择了表现整体意境、意蕴、精神、品质的材料,这是其二;该题目的最佳立意角度应该是“怎样敬畏文字”,而不是“为什么要敬畏文字”,这是其三。
解决办法

1.准确理解命题,确定选材类型;如,2012年中考作文题“敬畏文字”就需要采用在具体语言运用中,能够表现“严肃恭敬”态度的材料。
2.用典型真实的材料。
3.用自己熟悉的材料。学生最喜欢当下社会发展中的新鲜材料,学生最熟悉课本中的材料,学生最能整体把握自己“认知领域”(爱好范畴)内的材料,学生最能运用有专题的,经过认真梳理过的材料。
4.尽量用新颖的材料。
5.整体把握已有材料,从契合观点的角度,引用材料。一则材料,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就某个具体的观点而言,引用材料只有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6.灵活裁剪或扩充材料。
 
修改示例
  片段一(原“片段一”中观点与材料不匹配,故作替换)
众所周知,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减五次”,才完成了《红楼梦》这一旷世奇书的创作。
可又有谁知,单就书名,他就推敲了好多次。曹雪芹先将作品定名为《风月宝鉴》,对书稿修改一番后,改名为《石头记》,后又题名《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书成一百回后,他又将书传阅亲友,以察效果,然后,再修改、加批、誊抄、传阅。最终于甲戌年定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突出了曹雪芹对书名的反复修改,而“反复修改”本身就是一种严肃、恭敬的态度),将原本一百回的作品删改为八十回,附带脂砚斋的批注传世(附带批注比修改更进一层,再次强调了他的态度)。这些改名、题名、加注的过程,难道仅仅只是一个作家对文字的普通修改吗?当然不是。那是“批书人泪笔加批,著书人哭成此书”。曹雪芹对文字严肃、恭敬的态度堪称文坛的奇绝。(以赞叹的语气,在段尾点名观点)
(将原片段的分论点“敬畏文字是一种享受”,改为“敬畏文字是对文字运用的一种严肃、恭敬的态度”。段内结构保持与原作一致。)
 
片段二
  敬畏文字就要对文字持一种严肃、恭敬的态度。(点明“严肃、恭敬”的态度)
  诗人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斟酌出来的。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一个“绿”字化静为动,不仅给人以色彩感,还给人以动态感。点示一下“绿”的表达效果,可以更有力地支撑观点,这样可以是观点与材料联系得更加紧密)中国有王安石,俄国有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初发表时,托尔斯泰要求出版社将文稿交给自己校对,他常常将底稿修改得百孔千疮、不可辨识。然后叫妻子连夜誊抄,次晨,托尔斯泰又对誊抄稿重新涂改如此反复几周或几月,才有可能定稿。有时稿子已发出了,他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修改。(叙事围绕“反复修改”展开,以突出托尔斯泰运用文字严肃、恭敬的态度)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两位巨匠,却对文字有着相同的敬畏。正是他们一丝不苟的态度,对文字无比的敬畏,才成就了千古的名篇著作。是敬畏文字的态度,成就千古名篇。
  (修改思路:将具有多方面指向的托尔斯泰改稿的例子,修改为与观点契合的例子,扣住“运用文字”扩展内容叙例。

对应训练
1.请分析下面一段话能否证明论点,若不能,该如何修改?
   中心论点:人无完人。
   人无完人,即使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有时也免不了要犯错误。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晚年的科学研究中,都犯过很大的错误。这就说明一个人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
                                                                              
                                         
   参考答案:不能。例子整体上可以支撑观点,但选用例子时,对例子的扩展不到位。具体来说,选段中对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晚年的科学研究中所犯的错误,没有做必要的交代,叙例过于简单,简而不明,影响了说服力。
  修改示例:即使是一个伟大的人,有时也免不了要犯错误。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伟人的牛顿,晚年埋头编写神学题材著作,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结果一事无成;世界上发明最多的科学家爱迪生,晚年思想保守,坚持输直流电,反对输交流电,结果一败涂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后十年致力于“统一场”的工作,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人无完人。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练习。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如此,我国古代的射箭手纪昌,为了打好射箭的基础,就先练基本功。第一步练眼睛,长久地睁着不动,直到连针尖刺到眼边都不眨一下,才练第二步。随后,每天找一个细小目标盯着看,直到把小东西看成是大东西,才去学习练射箭。经过一番苦练,他终于成为了名射手。还有晋朝的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潜心书法,从点、横、撇、捺学起,不知练了多少个寒冬酷暑。每次练完,他都到池边洗笔,天长日久,竟把池水染黑了。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成为名家吗?
⑴请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角度,简要评价这个议论段。
                                                                                                                      
                                                      
   参考答案:选段的开头引用荀子的话作为观点,用“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事例做论据,最后用反问句作结。但是从荀子的话中提炼的观点应是“学贵积累”,而例子“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着眼点却是“苦练基本功”。虽然,“羲之学书”的事例兼有持久、刻苦的意思,但也与观点不能完全契合。
⑵请对上述材料的观点,稍作修改,使其观点与材料保持一致。
                                                                        
参考答案:把观点调整为“成功需要长期苦练基本功”。

3.下面是某同学的作文提纲,请补写议论文论据。
   中心论点:呼唤爱心归来
   开头:简述几则社会上类似“小悦悦”事件的例子引出问题,人们的爱心哪里去了?
   主体部分
⑴罗列社会上的爱心例子,正面立论:爱心并没走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⑵结合开头,展开分析:当人们的素质处在仍需提高阶段时,文章开头出现的一幕是在所难免的;但对于这些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的现象,在道义上要进行谴责。
  结尾:发出热情洋溢的倡议,让每一个人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世界充满爱。
参考示例
事例1:“最美女孩”刁娜奋不顾身保护受伤的女子,用自己的身躯诠释着爱心;事例2:林秀贞用三十年爱心赡养孤寡老人;
事例3:青岛爱心群体“微尘”爱心捐款献身公益。
提示:应避免“论据并列”和“角度雷同”。

 围绕观点恰当叙例
   
  议论文中的叙例首先要高度概括。记叙文中的叙述可作详尽的描写、铺陈。但议论文中的叙述则不然,如果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论点就会被掩盖在叙述之中,从而凸现不出来。其次,议论文的叙例要选准角度。一个材料有时隐含多种意义,可用来证明多个论点。我们叙述论据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围绕观点、抓住一点展开,使论点与论据水乳交融。再次,议论文中的叙述论据与展开议论是紧密相连的,叙述例子既要为议论选好角度,还要为议论作好铺垫。

病例分析
【病文呈现】
片段一
(说明:“小悦悦”事件在2011年10月13日,网友把“2011年的冬天”戏称为“道德寒冬”)
中心论点:用勇气和善良温暖道德寒冬。
  2011年10月23日傍晚5点多钟(具体的时间),烟台市的刁娜和爱人隋美正开车经过通海路富龙搅拌站附近(准确的地点)时,看见前方一名女子倒在路中,头上、身上都是血,同时痛苦的呻吟声时断时续的传来。(外貌及神态描写)
(交代起因)
刁娜的心一下子被揪住了,因为这里往来车辆很多,过往的司机一不留神很可能会再次撞到这位女子,那样后果就太可怕了。担心女子会有危险,心急如焚的此处的心理描写,可以表现刁娜急人之所急的高尚品质刁娜和爱人隋美正毫不犹豫,立即下车营救。两人站在受伤女子前方,使劲儿打手势、大声喊话,指挥过往的车辆绕开受伤女子,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具体的行动描写展现营救的过程)在指挥的过程中,一辆飞驶而过的小轿车躲闪不及,车辆反光镜将刁娜挂倒,使她重重的摔在地上。
(陈述经过。
最终,受伤女子得到救治。而经医院诊断,刁娜右小腿两处骨折,其中一处是粉碎性的。刁娜用“一条腿换一条命”的义举传开后,被网友冠以“最美女孩”的称号。
(说明结果。

【总体诊断】
  这个片段抓住了议论文中叙述的核心要素,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很有条理,叙事扣住了分论点中的关键词“勇气和善良”。
  但,该段的叙述似乎与一般记叙文中的叙事没有什么区别:六要素完整,有生动具体的外貌、神态、心理、行为的描写,给人以很强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淹没了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语言不简洁,未紧扣分论点(关键词)叙述是这个片段最大的问题。
 
片段二
  中心论点:亲情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曾有一篇新闻讲述了一位少妇在下班回家路上,看见一个男婴突然失足,从九楼高空坠下(过程写得很简洁)。少妇看到后,她以超乎寻常(突出最快)的速度飞奔至楼下,伸展双臂接住了急速下落的男婴,就着惯性,两人顺势倒地,男婴居然几乎毫发无损。事后,少妇都惊叹于她当时的速度,因为实在太快了(只知道快,但不能具体体会怎样快)我想,她之所以能使出那样的速度,是因为对男婴本能的爱,这场奇迹(为什么说是“奇迹”呢?)的命名就是大爱无敌。(整句扣住了分论点)

【总体诊断】
   这个片段,较之“片段一”最大的进步是叙述做到了简明。而且也有围绕观点中的关键词叙述的意识,但观点中的“最快”仍未体现出来,读后,我们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个速度是“奇迹”?所以整个片段未突出“最快的速度”,即未定向叙例是主要问题。
解决办法
简明叙述例子。一般来讲,议论文中的叙述,只需概要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简明并不是“简单”,在简要的语言中仍要表达出重点和叙述角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结合整个议论段来构思,尤其是叙述的角度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则材料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印证很多的观点,而就某个具体的议论段而言,既然中心已定,那么角度也就落定了。

定向叙述例子。所谓定向叙述例子就是在叙述例子的时候,有机渗透观点和关键词或直接扣住观点和关键词来叙例。主要方法有:“炼字法”,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渗透;片言居要,就是直接用一言半语,围绕观点或关键词点明本质等。

修改示例
片段一
中心论点:用勇气和善良温暖道德寒冬。
2011年10月,烟台市的刁娜开车时,看见一名倒地的陌生与自己无关,却出手相救,突出其善良)女子,刁娜的心一下子被揪住了,因为这里往来车辆很多,过往的司机一不留神很可能会再次撞到这位女子。刁娜和爱人毫不犹豫(突出他们的勇气)地下车营救了受伤女子,而刁娜在营救过程中,却被一辆行驶的小车撞倒,不幸身负重伤。刁娜用“一条腿换一条命”的义举温暖了这个“道德寒冬”,人们期盼:“冬天已经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
(叙事角统一为刁娜,删掉多余的外貌、神态、行动描写,将笔力调整到关注刁娜的善良和勇气上,这样使叙述紧扣分论点)
 
片段二
 中心论点:母爱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曾有一篇新闻讲述了一位少妇在下班回家路上,看见一个男婴突然失足,从九楼高空坠下。男婴像石头似地加速坠落。万分危急时刻,一位少妇看到了,她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飞奔至楼下,伸展双臂接住了急速下落的男婴,就着惯性,两人顺势倒地,男婴居然几乎毫发无损。有位记者恰好捕捉到了这段影像,通过研究发现,这位少妇竟然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突出了爱也强调了速度)。倘若把她的奔跑速度拿到奥运赛场上,她很可能问鼎男子百米竞赛的金牌!突出了快的程度,而且这个“快”是具体可感的)少妇惊人的速度是怎样爆发出来(通过问句将叙述与议论衔接起来)的呢?答案只有一个:这是爱激发出来的超级速度(回扣观点)
修改后,增加了一段突出“最快的速度”的文字,做到了围绕观点叙例。

对应训练
1.模仿“片段一”的修改,围绕“用勇气和善良温暖道德寒冬”,写一个反面的议论段。
  2011年10月下旬,上海一名年轻女子疑因感情纠纷坐在五楼窗台上试图跳楼轻生,警方与消防部门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放置安全气垫。同时在该楼周围拉起警戒线,救护车也停在了该楼门口。在此过程中警方在楼底通过扩音喇叭不断劝告女子退回房内。救援警察只能从602室探出头劝告女子注意安全并向该女子送去面包和水,但被其拒绝。
  此时,在底楼围观多时的一些好事者认为该女子“在作秀”,有人不时向女子高喊:“跳啊,快跳啊。”还有人称,“她哪是在跳楼嘛,要跳就不会等到警察来。”“她怎么还不跳啊?”最终在16时41分左右,该女子挪动了一下位置,从五楼纵身跳下。就在她跳下后,又有人大声议论:“死不了的,才多高。”
该女子跳下后落在安全气垫上,随后整个人翻进靠墙的排水沟,急救人员迅速将其抬上救护车,并送往长宁区中心医院救治。
                                      
                                      
                                         
参考示例:2011年10月下旬,上海一名年轻女子试图跳楼轻生,在警方与消防部门迅速展开救援的情况下,楼下大批围观群众,非但不协助救助,反而拍照、起哄,使该女孩在一片冷漠的语言中纵身跳楼。事后,该女子虽然得救了,但围观者的冷漠,却让人感到“小悦悦”事件的阴霾未散;围观者的起哄,警示着我们烘暖“道德寒冬”仍需我们不断提高全民的道德素养。

2.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经常把相反的例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正反叙例,以突出观点,请将第1题中的材料与修改后的“片段一”联系起来,围绕“用勇气和善良温暖道德寒冬”,写一个正反对比的议论段。
                                       
                                       
                                                      
参考示例:2011年10月下旬,上海一名年轻女子试图跳楼轻生,在警方与消防部门迅速展开救援的情况下,楼下大批围观群众,非但不协助救助,反而拍照、起哄,使该女孩在一片冷漠的语言中纵身跳楼。一时,人们似乎忽视了轻生者,而围观者的冷漠却让世人透彻心骨。幸亏,时隔不久的“最美女孩”刁娜在寒冬中及时给我们带来了暖意。她为了救一名倒地的陌生女子,用“一条腿换一条命”的义举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赞誉。同样面对素不相识者,前者幸灾乐祸,后者奋不顾身。我们期盼,冷漠能在善良与勇气面前烟敛云散。
 
3.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经常把相类似的例子集合在一起,形成排比叙述,从而气势磅礴地证明观点。请将下面的两则材料和修改后的“片段一”结合起来,还是围绕“用勇气和善良温暖道德寒冬”,写一个排比叙述的议论段。
【材料1】2011年7月,杭州一小区内,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眼看一出悲剧即将上演。刹那间,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了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于她奋不顾身的这一接,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
【材料2】2011年10月,山东汉子牛作涛和朋友散步时,突然听到“扑通”一声,有人喊“有人跳江自杀了”。牛作涛把手机和钱包塞到朋友手上,脱下皮鞋,说了句“我去救人”,就一跃跳入水中。目击者说,当时周围大约有十几个人,一直在想法救人。有市民脱下外套希望伸到江面将两人拉起,但距离太远。有不少人试图向往来船只呼救,也无效果。等附近餐厅服务员拿来长水管救人,两人已沉入江中
                                      
                                   
                                      
                                         
参考示例:“最美女孩”刁娜奋不顾身保护受伤的女子,用自己的身躯诠释着善良;“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儿童,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勇气;山东汉子牛作涛舍生取义搭救轻生女子,用自己的生命点燃道德寒冬中的人性之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