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州往事|柏台重望

 挑燈看劍r7wtm5 2021-07-10

  ——明代潮州乡贤曾用升传略  

明朝末年,宦官干政,导致朝堂纲纪大乱,党派纷争四起,官员体制腐败,民不聊生。在内忧外乱之下,明朝最终走向了亡国的道路。虽然宦官干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但是,在明朝灭亡之前,还有一批忠义的臣子,在试图维护王朝的统治。自万历中后期,东林书院中,向朝堂之上,走入了一批又一批为国为民的臣子,史称“东林党”。

那么东林党究竟是什么呢?东林党以较正直的中下层官吏为主,因为反对皇帝、太监和内阁的弊政,逐渐走到一起,形成的政治集团。他们就是孔子说的“君子群而不党”、欧阳修说的“君子之朋”,其行为更像是有纲领的政党,而非无原则的朋党。而在这些党人中,就有潮州乡贤曾用升,曾名列于《东林点将录》《东林同志录》中,青史留芳。

图片

曾用升,明代海阳陇美凤地(今属潮安浮洋)人。明万历十三年(1585)乙酉科举人,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履历便览》载:曾用升,贯广东潮州府海阳县。民籍。国子生,治诗经。字时甫(又字起东,号九虚),行一,年三十一(《龙美曾氏族谱》记为年三十九),九月二十九日生。曾祖继宗,祖球(通判),父国福,母黄氏,具庆(父母均存)下。兄用晋,弟用贲、用临、用履、用恒、用坤、用巽。娶孙氏。广东乡试第六十名,会试第一百十一名。

图片

祖球,号见虞。年三十二岁中明嘉靖三十四年(1553)乙卯科广东乡试第六十九名榜举人,潮州西湖山雁塔现存有摩崖石刻题名碑。隆庆二年(1568)授福建漳州府南靖县知县,任间兴办学,修城墙;民苦田旱,又开渠引流,惠及当地。光绪《海阳县志》载:“南靖邑西桥南有田恒苦,球为辟新渠以资灌溉。又开濬城濠接引溪流,而东之墨场等二十四乡俱赖焉。”万历元年升泉州府通判。乾隆《南靖县志》载:“曾球,海阳人。举人。隆庆二年知邑事,兴学校,葺城郭。迁泉州通判,靖民建祠祀之。”《族谱》载:“球,万历三年致仕,三十六年貤封行人司行人。崇祀南靖县名宦,四十二年崇祀潮州府乡贤。”

父国福,号缵槐,以子用升得赠尚宝司少卿。《族谱》载:“乡正宾[1]一十六次,郡庠增广生。赠尚宝司少卿,前诰封中宪大夫江西按察司副使,诰封奉直大夫,敕封文林郎,云南道监察御史,行人司行人。”国福博览群书,勇于为义,助弱扶贫,团结乡邻。清·钱谦益《牧斋初学集·父国福封文林郎云南道监察御史加封中宪大夫江西按察司副使》言:“多文为富,读书躬老。让田庐以念寡稚,族坟墓以聊宗族。勇于为义,不求人知,斯可谓潜德弗耀之君子矣。”年事虽高,但神清气正,常穿官服行走于乡里,使宵小不敢为非作歹。又言:“清明在躬,寿考介福。玄衣[2]应杖,优游里门。人皆曰:幸哉有子如此!且曰:可以观德也。顾不休与?兹加封具阶官。”有父如此,在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培育了用升之为人。

用升友人林熙春[3]有《贺缵槐曾封君七十有三序》祝寿文,言“封公[4]为别驾(通判)见虞翁冡嗣(嫡长子),观察[5]时甫先生父也。阳月(十月)九日实其览揆之辰[6]。公自舞象(15岁)日诵数千言,于百氏无所不猎。稍长游郡庠,称增广弟子员。”事母亲李夫人至孝,使父见虞内无顾虑,得专注职责,“在邑为良令,在郡为良相;在官祀名宦,在乡祀名贤。”又常训导儿子用升言,祖父以诗起家,激励他发奋读书,不坠家学。“妙龄而登庠壝(《族谱》记万历八年进海阳县学),逾弱冠而拔省帜(《族谱》记中举人年二十三岁)。虽濡滞[7]十馀年,公不以濡滞故责。禄仕一旦,振六翮而搏九霄,授大行人,为天子使臣。未几,拜御史当按河洛。”三代以来,“公十岁而称贵人,子四十而称贵人,父逾六而称大行人、御史,不可谓不贵。”

按:寿文言用升于妙龄进庠学(15岁左右),弱冠中举(20岁左右)。按《履历》年龄推算用升生于隆庆五年(1571),15岁时为万历十三年,已是中举年,此年份不符;若15岁时中举,与序文言弱冠相违,又年龄不符。故不从。反之,《族谱》载万历八年进县学,按《族谱》年龄推算用升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至万历八年,时18岁,较符合;到十三年中举,年二十三岁,又符。故从之。

用升二十九年中进士,被分配在户部学习政事。第二年,授行人司行人,后升监察御史。《族谱》载:“进士用升,殿试三甲点户部观政,三十年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六年升云南道监察御史。”即直疏论时政,令朝臣震惊。在上《目击时政颓壅可虞》疏中言:“梁永、高淮未斧锧[8],而东巡之;张烨仅为停止而不问,夷情虏衅已蓄茹;而各镇之兵饷,任其耗冒而不问;况乎度支水衡之积若扫,而买办将作不休;南潦北旱之灾异常,而发帑罢榷无日。”疏对有罪不捉,有敌不视,有灾不救等种种弊端予以抨击。十一月,参内阁朱赓、李廷机、叶向高,上《邪臣强辩饰奸》疏。又在朝议上,列举时政弊端对质内阁大学士叶向高,令举朝咋舌。次年巡按河南,曾两任河南乡试文武闱监考官。《族谱》载:“三十七年巡按河南,是岁,己酉科监临河南文武两闱乡试官。四十年壬子科,题河南、广东乡试增额五名,监临河南文武两闱乡试官。”

巡按河南时,首劾税监胡滨。《明实录·神宗实录》:万历四十年三月“丙申,河南巡按曾用升奏:睢阳卫经历李光显委解税银,为监役奏官参随徐炳、高登等勒索打点,无计身死。请撤回内官胡滨,并将炳行提问,拟如律以雪死,冤慰中土。”按:宦官胡滨、高淮、梁永等均为税监中特别骄横者。自万历二十四年(1596)设矿监税使以来,明廷派遣了大批宦官到地方和各级充当矿监、税监,“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廷臣上疏谏阻者不下百馀次,神宗俱不听,结果是民穷财竭,各地骚动,终成大害。

万历三十九年(1611)正月十六日,上疏严禁宗室横行不法,河南巡抚曾用升奏:宗室横肆,防禁宜先。一、严禁宗室窝藏盗贼。二、严禁宗室抢夺民资。三、严禁郡王出城。四、严禁宗室出城。五、严禁宗室把持地方商税。六、严禁无官禄的宗室打死人。七、严禁宗室开张赌场。八、庶宗训责当申。九、王官辅宗当选正人。应一一束以法纪。否则,万一狂宗姑恶不悛,百姓铤而走险,为虎添翼;亡命之徒,为纣助虐,天下危亡之忧恐不可免。故《神庙留中奏疏汇要》:“河南巡按曾用升一本,为宗室横肆,防禁宜先,谨参酌事例,恳乞圣明敕议申饬,以昭法守,以固藩封事疏。职按:此疏摹写宗室之横极矣!有司大吏苦于法之无可施,穷于法之无可变。此疏所陈当禁诸款,虽欲禁之,乌得而禁?诸幸迩年开入仕之例,而皇上龙飞策士,有宗室起而应者,此为转移之一助矣。”明王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对宗室采取了封藩建制。国初,初分封在边塞重镇的藩王,兼有节制卫所,奉令征伐之任,其目的是“镇固边防、翼卫王室”。“靖难之役”后,藩王的军政之权渐被剥夺,但在经济上仍给予了藩王及其丰厚的待遇,使得明王朝在封建制上只留存于形式,即所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徒拥虚名,坐糜厚禄”。(《明史》卷120)被圈养在藩国中的宗室贵胄们,终日乞求无厌,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终明一代形成了明代社会上庞大的寄生阶层。内阁所谓对宗室“开入仕之例”,不过是一种无奈之举,实际上作用也不大。

因所奏诸事,皆有依据,让办理案件的官员无人敢徇私。巡按所到之处,不畏权贵,人称“铁面厉官”。光绪《海阳县志》:在河南,“嗣按卫辉,参赵府(赵穆王朱常清)承奉[9]丁宁;按开封,参周府(周王朱恭枵)承奉徐进;复参安吉王(安吉康和王朱在凿)不法数事,权贵敛手。”雍正《河南通志·卷五十四·名宦上》记载:“万历中,巡按河南凡七年,执法不少徇,一时贪墨望风解绶。时赵藩承奉丁姓者,放纵不法,用升禽(同“擒”)之,立毙杖下。王为敛容以谢。”

《海阳县志》又言:“时东林诸公,分门别户,用升心惴(忧惧)之。”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同时遭到宦官及部分朝臣的激烈反对。明熹宗时,政治极度腐败,宦官魏忠贤独揽大权,自称“九千九百岁”,实行血腥镇压,他控制卫厂特务机构,爪牙遍及各地,随意杀人,施行刑罚。他又拆毁全国书院,许多东林人物被迫害致死,朝野忠良尽去,一大批朝官依附其权势,形成阉党﹐怂恿魏忠贤残酷镇压东林党人﹐编造黑名单《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之类,兴起党狱。而所谓东林分门别户者,不过分别于阉党,自立门户而已。若在东林本党中,则不曾分门别户。用升曾列名于《东林点将录》《东林同志录》中,史学家朱希祖(1879-1944)的《明广东东林党列传》亦有其传,则用升乃东林党人。只是当时所谓之党人,乃他人所编入,非自行入党者。又用升又参淮府李三才。李三才为东林巨魁,《东林点将录》将其列为“开山元帅托塔天王”。用升攻之,出于公心,并非同党伐异。并不鲜见,如叶向高亦为东林巨魁,《东林点将录》将其列为“总兵都头领天魁星呼保义”,冯奕垣参劾之,不正以见其不以私废公,不以党害国。按:清·李瀚章编的《正觉楼丛书》(清光绪刊本)收有明·刘若愚撰《酌中志馀》二卷,其卷上《东林点将录》中马军头领二十员中有“地健星险道神尚宝司少卿曾同升”,《东林同志录》在卿寺七十三人中,亦作曾同升,“同”皆“用”之误。《东林别乘本》《两朝剥复录本》,皆作“用升”,不误。

图片

万历三十七年八月,河南因发生灾荒请求蠲免和赈济。当时河南一次接一次地发生饥荒,开封、归德、汝宁等府,从春季到夏季,阴雨连绵数十天,平地水深用丈尺来衡量,蝗虫飞起遮空蔽野。用升友人、兵部尚书黄克缵(福建晋江人)在《柬曾九虚侍御》言:“旱蝗为灾,中州东土彼此,同之济东二郡五十州县,其被灾者四十馀处。价稍贵,则人肯出米以售,米多则价渐减。若禁其贵,则有米者亦匿不出。”可见灾旱还远及山东,其程度之大、范围之广。曾用升乃奏言河南的田赋从万历三十年至今,拖欠未交的钱粮达三十九万多,请全部免除,并请将秋季和冬季征收的税银全部留作赈济重灾州县之用。《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七年,户部以河南巡按曾用升申报灾伤覆言缓徵改折,上曰:该省伤灾可悯,这所议俱准行,以昭朝廷宽恤之意。三十八年,巡按河南御史曾用升议积仓谷以备缓急,言有司自理罪赎,岁令纳谷上仓备赈,原有常额,何近年一遇灾伤,动称不足?良繇往例,谷贵则积银,秋冬价平则积谷。有司虚报只为故事,其不肖者,并秋冬亦借积银自润。查盘移抵有名无实,倘水旱灾至,束手坐困。”灾荒之年,用升体恤民心,为民请命,深受敬仰。《牧斋初学集·江西按察司副使曾用升授中宪大夫》载:“出按豫部,益举厥职。救荒远法青州[10],抗章不辟朱邸(王侯贵官)。古之名御史,殆无愧焉。”

《族谱》载:“万历四十一年,(广东)巡按王以宁建御史'柏台重望’[11]牌坊于潮郡大街。万历四十三年,中州(河南)建副使前御史生祠成。”可见用升巡按期间系众所仰望,家乡及任官地之州民为建坊、建生祠以表其绩,以彰其功。

按豫期间,用升多有诗文行世。梅县《重修熊氏族谱》有他所撰之序,落款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海阳九虚曾用升撰。所巡之地,多有题咏。现将收集到的存世诗文附录如下,皆未见载于各府县地方志:

《望少林》:群峰拥翠自芊芊,灵鹫飞来不记年。飘渺浮屠参碧落,微茫昙树隔苍烟。探奇业负三花胜,问俗心悬匹马前。欲起疮痍浑未得,忍将游豫漫流连。

《谒中岳》:槐柏森森入画图,中原嶐聳蔚仙都。登临岂为诸天胜,对越聊将一念输。高阁清虚连二室,名山祝应已三呼。太平日月今犹古,愿藉神功润稿枯。

《谒殷太师庙》:苍苍古柏几交加,匡护宗臣世听嗟。七巧有灵埋不死,一心甘剖誓无它。冰霜凛凛芳千古,禾黍离离忆万家。万叹成仁遂就义。西风凄断夕阳斜。

《谒岳武穆庙》:南朝大将一嫖姚,愤战雪霜灭汉骄。草疏一封仇未复,金牌十二气全消。燕云惨淡寒无色。祠柏青葱老不凋。遗像肃瞻空洒泪,忠魂千古为谁招?

图片

四十一年转湖广按察司副使,《明实录·神宗实录》:万历四十一年七月“戊寅,升云南道御史曾用升为湖广副使。”泰昌元年十二月,转江西按察司副使。天启元年二月,补湖广布政司右参议。《牧斋初学集·江西按察司副使曾用升授中宪大夫制》载:“今命尔以湖西一道,之官有期,乃以覃恩授具阶。湖西界领辖荆,薮逋丛寇。尔不鄙夷其官,修举臬事。吾宁久遗尔而外乎?”后于天启元年主管江西,二年以政绩卓越召入为尚宝司少卿,四年掌尚宝司印。《明实录·熹宗实录》:“天启二年,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曾用升为尚宝司少卿。”然时魏党之祸日见暴露,用升自知回天无力,遂以父丧归家。据载魏党之祸于四年暴发,其急流勇退,何等及时。

用升归里后,在家讲学,教导后辈,与邻里和睦相处。居官清贫,在家寒素,看不出其曾为官显贵者。光绪《海阳县志》载:“时魏党权势震赫,用升独挺然自立。以丁外艰归。家居课子弟,睦里闬(乡里),若不知其为宦达者。历官二十馀年,依然寒素,卒不数年,二子贫,几不能自存。”

纵观用升,少年发奋,得登仕途。直言时弊,以正朝法。巡按河南,为民消灾。虽身居要职,但臣心如水,两袖清风。“柏台重望”坊虽于1924年潮梅绥靖处处长洪兆麟辟太平路时拆卸,但心碑难摧,“安知古名贤,风期足千古。”(丘逢甲《说潮》八)

本文参考文献:

⒈清·周硕勋纂修:乾隆《潮州府志》,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潮州市档案馆影印本,2001年。

⒉清·卢蔚猷纂修:光绪《海阳县志》,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潮州市档案馆影印本,2001年。

⒊《明实录钞本》第21、22、23册,线装书局,2005年。

⒋清·姚循义纂修:乾隆《南靖县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⒌明·林熙春:《林忠宣公全集·城南书庄草》,明别集丛刊,黄出书社,2015年。

⒍明·黄克缵:《数马集·卷十四》,明别集丛刊,黄山书社,2015年。

⒎明·董其昌:《神庙留中奏疏汇要·礼部类卷四》,燕京大学图书馆,1937年。

⒏清·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⒐朱希祖:《明广东东林党列传·曾用升传》,国立中山大学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5年第三卷第三期。

⒑续修《熊氏族谱》编委会:《熊氏族谱》,1996年。

⒒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丛刊》第1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⒓平潭比干文化研究会:《平潭林氏通鉴》,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2

⒔傅炳熙、傅乃芹:《宋元明清咏岳飞广辑·明代》,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⒕《潮郡九邑曾氏家庙祠簿》,民国抄本。

⒖龙美曾氏续修族谱编修组编:《龙美曾氏续修族谱》,1998年。

注释:


[1]亦称“乡饮酒礼”,为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

[2]玄衣:为卿大夫的命服。

[3]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明代潮安庵埠人,官至户部尚书。

[4]封公:因子贵而有封典者。

[5]观察:即观察使,中国古代官名。唐玄宗设,原为一种监察官,近于御史,后变成军事、行政的官职。后人雅称明清的按察使为观察使。

[6]览揆之辰:审察衡量。《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意为我的父亲观看审度我初生的日月,赐我以美名。后因用作生日的代称。

[7]濡滞:停滞,即在科举路上屡考不中。

[8]斧锧:亦作“斧质”,指罪名。

[9]承奉:藩王府有职权的部门是承奉司,下设承奉正、左、右承奉及内承奉,均为宦官。

[10]青州:宋代名臣富弼曾任青州知州,创立的救灾之法为以后各地赈灾提供了范例。

[11]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四》:“柏台重望坊,在大街柳衙巷口,为明赠尚宝寺少卿曾国福、子尚宝寺少卿曾用升建”。北镌“枫陛疏华”。柏台:御史台的别称。重望:崇高的声望。枫陛:谓朝廷。陛为皇宫的台阶,代指皇宫。疏华:疏麻的花。古代常用以赠别。

本文刊于《潮州》2021年第2期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