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议报道】“推进精准诊断,助力临床决策”检验医学论坛川渝站在重庆隆重召开

 新用户64111209 2021-07-10

清占月中三峡水,丽偷云外十洲春

“推进精准诊断,助力临床决策” 医学检验论坛川渝站于2021年7月8日在重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的王华梁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廖璞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杨继勇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吴文娟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陈维贤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夏云教授、黄文祥教授,重庆西南医院陈鸣教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的王静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邓昆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刘芳教授齐聚山水灵动之重庆,共同探讨mNGS病原微生物诊断的技术创新、临床应用和展望。会场座无虚席,讨论热烈。

图片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廖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致欢迎辞:

图片

感染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原微生物诊断一直被临床所关注,mNGS技术在临床病原学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已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同时也有进一步发掘其临床价值的空间。本次会议邀请了临床和检验领域的专家,相信通过临床与检验的碰撞,能进一步推进mNGS在临床的应用。国内mNGS发展迅速,希望未来能以实力创新,以创新走向世界。

未来已来:mNGS在病原微生物中的价值和展望

图片

图片



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做“未来已来-mNGS在病原微生物诊断的价值和展望”专题报告。徐教授指出临床mNGS技术转变了临床感染病原诊断的思维:从预设目标到全面精准寻找;临床mNGS应用于病原体鉴定、耐药与毒力检测,以及排除感染等;临床mNGS在罕见、新发、难以检测病原体以及混合感染等方面优势明显;mNGS新技术下检验与临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徐教授也对mNGS未来发展做了展望,他认为未来自动化 标准化 多维度 二代与纳米孔测序技术联合应用,会更有利于临床精准应用。

陈维贤教授对徐教授做的报告表示感谢,同时也就致病菌的临床判读与徐教授做了互动和交流。

未来在途:LDT的路还有多远?

图片

图片



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王华梁教授在会议上做了“LDT的路还有多远?”专题报告。王教授详尽介绍了LDT发展历程,肯定了LDT的应用价值,并对LDT的发展寄予厚望。表达深刻详实,让我们看到了医疗人的责任和担当。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教授做了点评,再次提出政策对于医疗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希望能够通过更多人的努力推动学科进步,让患者更多受益。

图片

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杨继勇教授做“mNGS结果解读与应用”专题报告。杨教授从数据分析、报告解读、经验分享等方面做了精彩分享,重点强调了mNGS报告的解读需结合临床多维度思考,包括病史、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病原学检测。
黄文祥教授也阐明了专家观点,强调了条件致病菌在感染报告中的判读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最终好的结果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医生准确性的判断共同决定的。

图片

予果生物CEO夏涵博士在“痕量病原微生物mNGS检出的保证”报告时指出,针对mNGS在临床应用的难点和痛点,予果生物在检测的方法学、生信算法和质控方面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和迭代。予果使用Cell-free技术及PACEseq引擎,最大限度减少人源核酸干扰,提高微生物检出的灵敏度,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参考信息。
陈鸣教授对夏涵博士的内容做了点评,着重强调了解决好“痕量”问题是临床mNGS应用的关键,相信予果在未来积极努力:推进精准诊断,助力临床决策。
大势所趋:mNGS本地化

图片

图片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吴文娟教授做了“mNGS医院本地化临床微生物学科建设的意义”报告。吴教授指出本地化开展mNGS场地要求和标准: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PCR实验室、面积90-110平米;建立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全流程质控体系。

王静教授做了点评,再次指出支撑公共卫生管理不仅是感染/传染病的快速鉴别诊断,更是要指导抗感染药物和治疗策略的优化。所以我们要有医院本地化的目标才能推动mNGS在医院本地化的发展。

图片

图片



最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芳教授分享了“如何实现mNGS本地化检测”。刘教授从本地化检测的意义及如何阶段性的实现本地化检测的一些关键点做了详细讲解。刘教授着重强调了做本地化的意义在于四个保证:报告的速度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保证、诊疗保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邓昆教授做了点评,对于华西二院mNGS本地化检测三步走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跟刘芳教授就建设本地化三步走的周期进行探讨。

图片

专题报告内容结束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教授做了精彩的大会总结。充分肯定了mNGS技术对提高检验科的学术影响力及临床诊疗水平的作用,并对重庆地区mNGS本地化表示期待。希望mNGS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助力更多的医生,惠及更多患者。

关于予果生物

予果生物成立于2017年2月,是国内最早将cell-free mNGS转化于临床的的企业之一。公司核心团队在基因测序领域经验丰富,曾参与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近十年发表学术文章累计影响因子超过600。予果生物自主研发的PACE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分析系统,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可将测序大数据和临床大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囊括超高维度特征值分析和过滤模型,可进行多组学、跨物种的基因组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实现了检测结果准确率超过85%的巨大竞争优势。目前已经在全国31个省份,150多个中心城市开展业务,已累计服务超800家临床医院、2000个临床科室,累计检测样本量近8万例。

2020年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获授牌“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智能测序场景开放实验室”,与高校建立泛基因组联合实验室,建有国内最大的病原基因组泛基因组数据库,与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助力我国实验医学在人类重大疾病、传染病和疑难病的病原精准诊断。
公司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PCT专利合作条约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授权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40项,核心成员发表文章6篇,其中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各发表1篇。公司参与的《基于组学特征谱的脑(膜)炎病因分型诊断研究》(2016YFC0904500)“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评估圆满通过。
公司自主研发的PACE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分析系统,采用基于无偏倚提取的核酸提取技术MicroExtract和降低人源核酸干扰的去人源核酸技术HoRA,结合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系统。通过检测样本中的全部核酸序列,通过AI分析将测序大数据和临床大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囊括超高维度特征值分析和过滤模型,最终精准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可进行多组学、跨物种的基因组大数据研究和应用,解决了传统病原诊断方法速度慢、种类少、诊断难的困境,帮助医生和患者快速明确感染病因。主要辅助临床鉴定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对不同病原引起的感染进行鉴别;对表型缺乏异质性且病因不明的患者进行鉴别、根据检测结果精准选择抗感染方案,减少不合理用药和抗生素滥用;一站式检测服务、精准快速,摒弃繁琐、多重的检测流程,改善医患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