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的乐游原

 书香雅韵 2021-07-10



孤独的乐游原

作者:王英军

曾几何时,我总在想,一个能以天然禀赋见证昔日中国兴盛与衰败,辉煌与沧桑的承载之地,一个在广袤的中华版图上,点燃华夏文脉激情的形胜之地,一个经风历雨,初心不改,依旧傲然挺立,演绎中国故事的深情之地,他究竟有着怎样的非凡魅力?正当我们拨开云雾,沿着历史的车辙,踏寻盛唐遗风之际,乐游原便骤然映入眼帘,真是适逢其时。只见他默默的矗立在长安东南一隅,孤独的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底蕴,铭记着自己的历史变迁,思考着自己的长远正道,不由令人为之一惊。

一、中国文化的传承者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显而易见,唐文化是一种儒释道融合创新的文明,例如唐三藏历尽千辛万苦,从印度取回真经,翻译、弘扬佛法,青龙寺的佛缘清幽,实为密宗祖庭,李唐王朝的天子们一致认同他们是老子的后裔,因此对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推崇备至。可以肯定的说,这也充分反映了乐游原独特的文化形态、文化气质和文化内涵。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今天,当我们提及唐文化时,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唐诗,而唐诗最为繁荣的集聚地,首屈一指则当推乐游原了。遥想当年,这里文人墨客云集,诗风浓郁,堪称盛唐文化的高地。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而诗人钱起在他的《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中所张扬的真性情,在我看来,最是值得称道,尤其是诗中透露出的那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更让我们看到了唐人尽情挥洒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

 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 

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

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是一位唐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尽管他一生满腔抱负,但却始终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由于王茂之是李党重要人物的缘故,李商隐遂陷入牛李党争而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于是,他登上了乐游原,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真实表达了自己当时的郁闷心境。其诗曰: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以言志,此为中国诗歌的显著特征,这首诗就做了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它既是李商隐对个人命运的慨叹,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大唐王朝的盛极而衰,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极而衰,正如诗人所比喻的那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贴切至极,意蕴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体现了盛唐时期登高,俯瞰江山,忧怀天下的中国品格和文化内涵。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乐游原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

二、中国历史的守望者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只要你置身于乐游原,你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他的厚重。乐游原位于世界四大文化名城长安(今西安),周边景色醉人,南邻曲江流饮,有慈恩寺相佑,对望终南,北接大明宫,与悠悠渭水遥相呼应,兴起于秦汉,繁盛于大唐,没落于五代之后。直至现在,他依然孤独的守望着中国千年的历史。我也为此感动莫名,以致于几度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形态,就其过程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兴亡周期性的交替更迭,尤其是通过中国走过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曲折历程,我们更能深刻的感受到。而值得一提是,乐游原似乎与大唐王朝的命运脉搏同频共振,沐浴阳光,经历风雨,真是惊人的相似。这并非历史的巧合,应当说,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的。

大唐王朝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恢弘局面,国力强盛,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今天的西方国家仍然尊称中国人为"唐人"。至此,中国人的自信与包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在中国崛起之际,乐游原亦是一片繁华,常常引来许多文人士子登临抒发幽情。诗圣杜甫在他的《乐游园歌》中,这样描述道:"乐游古园萃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公子华严势最高,秦川对酒如平掌。"诗豪白居易也吟诵乐游原道:"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鬓,谁叫计会一时秋。"

但是,好景不长,唐朝在开元年间富强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社会危机。到天宝年间(742-755),社会危机已经成为积重难返的严重问题。开元后期,唐玄宗开始不愿过问政事,只想安逸享乐。天宝二年(743年),他纳杨玉环为妃之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大肆挥霍,生活糜烂。在玄宗后期,政治腐败,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奸佞之人相继当权。他们随意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致使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而安禄山反叛起事,则给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致命一击,使其一蹶不振,最终走向了覆灭。唐王朝的结束,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标志,自此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步入了下坡路。而此时的乐游原,也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备受冷落。曾经原上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荡然无存。及至五代时期,彻底沦为了野草丛生、狗兔乱窜的凄凉境地,不禁令人唏嘘短叹。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实,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总是在高山峡谷、急流险滩中砥砺前行,但能像乐游原那样执着的传承中华文化,实属罕见。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颇值深思的启迪,而且也为我们探究过去,把握今天,开创未来提供了一扇窗、一道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更是中国历史的守望者。

三、中国复兴的先导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中国已到了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在内部,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全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外部,全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也发出了文化自信的呼唤,真是鼓舞人心。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盛唐文化的发源地,再一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又从新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重振汉唐雄风,争当复兴先导,不仅是乐游原的时代最强音,而且也是西安的时代最强音,更是中国的时代最强音,这恰好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相契合,因而,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要有汉唐气象、汉唐雄风!放眼长安,真正能代表汉唐文化遗迹的,已为数寥寥。毋庸置疑,乐游原作为汉唐文化的地标,作为汉唐文脉的象征,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深入挖掘。面对当前乐游原遇到的存续危机,一切故步自封、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相悖的。

乐游原的发展离不开西安,西安的发展需要乐游原。在未来,西安只有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魄,在乐游原的保护和开发上制定新政策,实施新举措,努力将其打造成一张汉唐文化的新名片,才能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下好先手棋,而乐游原这座文化灯塔也必将在精神上为西安的发展照亮新航程。

孤独的乐游原,已等待了千年之久,冥冥之中,我深感他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虽然前进的道路是崎岖的,但我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只因他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历史的守望者、中国复兴的先导者!

(关注ID:wang2050164243)

(书香雅韵欢迎您)

书香雅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激发民族奋进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