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大学这样教,才是中医之福!

 跟我学中医 2021-07-10

中医振兴需要大量人才,可我们的中医药大学过去几十年来不仅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且培养出的合法中医还破坏了中医的形象,使中医快速走向衰落。中医药大学到底该怎样培养中医,是当下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下面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中医是从临床中成长起来的,从学中医的第一时间临床是中医快速成长的关键。

我们当下首先要破除一下西医强加给我们的错误观念,中医治疗结果必须是确定的才能够临床,否则无法保证病人的生命健康。正是有了这种错误观念,中医药大学整整五年基本上都不允许临床治病,这种观念可以说耽误了中医学子们五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其罪之大,难以言表。

中医和西医不一样,西医治疗标准规范,需要学好那些机械的一一对应知识才能够临床。而中医治疗是个性化的,人的体质偏性不一样,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它根本没有标准,治疗方法也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直都在探索当中。更重要的是,中医治疗有一个宽泛的范围,只要大方向正确,都有正向的疗效。尤其是初学中医者,治疗都是用偏性较小的药物,它副作用很小,即使用错了,也不会有较大的副作用,这使中医本身就有一种纠错机制,这一点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治疗可以尝试,中医也是在不断的临床尝试中成长起来的。

中医药大学要改革,首先就是要把临床高度重视起来,大学学习期间,至少保证一半的临床时间。有人可能会说了,不懂辩证,何以临床?问这个问题的人恐怕不知道,中医学中有一种简单易学的辩证方法,它就是运用五运六气。通过它,我们不仅能够用它来推理疾病的内因——先天的体质偏性,也可以用它来推理疾病的外因——自然变化对体质偏性的加剧量。体质偏性知道了,我们就可以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

初学临床,可以先学习那些偏性不大的方法。比如,推拿、按摩,食疗等。等有一定经验了,再学习那些偏性稍大的方法,如针灸,中药。至于如何保证临床,一是可以组织学生义诊,二是可以让学生把有病的家人的情况发过来,大家探讨治疗的方法,三是可以让学生在民间找老师,每年实习一段时间。

(2)学中医要专,去除那些和中医无关的课程。

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医,要学的东西太多。比如,中医诊断方法就有很多,中医治疗方法也有很多,至于中药、经方更是数以万计。如果你诊断方法学的少,就比较难综合参商,提高诊断准确性;如果你中医治法学的少,就难以根据当下的病情选择最好的办法,提高中医疗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中医是一辈子的学问,过去都强调半天出诊,半天读书,而现在中医药大学还要学大量和中医无关的课程,真的是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中医是一门全科的学问,它不管治什么病,都是用同一种方法,那就是找出身体之偏,然后再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因为中医是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用恢复整体管理的办法来治病的,只要身体平衡了,百病皆消。所以,中医是不能分科的,我们不能把中医和中药机械地分开,中医和针灸机械地分开,要成为一个好中医,就必须全学。比如,有些病用中药效果好些,有些病用针灸效果好些,如果你分科了,不懂治疗这种病最好的方法,就大大降低了中医的疗效。

首先,我们要去除大量的西医课程。中医和西医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体系,它们对病因的认识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药理不同,你加入大量西医课程,很容易让中医西化,只会机械地对应,而忽视了中医的灵魂——辩证论治。其次,我们要去除英语课程。汉字是形象化文字,而英语是死的字块,学英语容易让我们的思维僵化,我们从小就学英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更可悲的是,学了十数年英语,最后一点用都没有。

我们要学中医,首先就必须懂中医学原理,而这个原理是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你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要更好地领悟它,就需要从大量经典中去悟。因此,如果有一定时间,经典是一定要学的。我们大学把经典作为选修课,而把已经西化的中医教材当成是必学的东西,应该是本末倒置。另外,中医、针灸、中药是密不可分的,是任何一个中医都必须学全的,如果有一定时间,应该把它们学全,而不是学那些和中医无关的课程。

(3)鼓励学生跟师学习,大学应该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民间拜师学医。

古代的中医为什么学了短短三年,就可以独立临床?原因就在于一直跟师临床。比如,常规的学习方法都是第一年跟师学中药,掌握中药和经方;第二年跟师抄方,打打下手,老师具体教一些诊断方法,教一些针灸方法,甚至学学推拿按摩。第三年老师教一些中医理论,或者是经典,或者是家传的理论。三年过去,很多民间中医就可以独立行医了。可我们的中医药大学,五年毕业,还是什么都不会!

中医不同于西医,西医可以标准化,而中医是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永远都只有最好,而没有更好,中医就是在不断探索中进步的。比如,针灸方法,它根本没有标准,民间中医针灸的学派至少有上百种,你大学只学一种,肯定是不能有大成的,更不可能有创新的思想。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民间拜师学艺,把各门各派的技艺学习回来,然后通过交流找出更好的方法。

中药治病也是如此,它也有各种学派,比如扶阳派,伤寒派。比如,一些家传的中医根本不学什么辩证方法,只学什么脉象用什么样的中药。还有一些家传的中医善于治疗某一块的疾病。还有一些民间中医只善于治疗某一种疾病。这些都是中医的宝贵财富。可怜的是,由于《执业医师法》禁止民间中医行医,致使大量积累在民间的中医绝技失传,给中医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现在中国中医振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大批合格的中医,这些中医能够用中医方法诊断,用中医思维辩证,用中医手段治疗,而且疗效卓著。而大学过去不仅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反而培养出一大批抹黑中医形象的庸医。当务之急,是要反思中医过去几十年培养出现的错误,继续过去几千年中医培养的经验,在经验之上进行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而不是一下子象西医教育学习,把中医过去几千年培养中医的经验都丢了。

中医教育的改革是刻不容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