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宾虹晚年集大成之作《山水四帧》赏析

 昵称50319000 2021-07-10
近代艺坛中,黄宾虹允推第一流。其山水作品面目众多,自言“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面目刻刻翻新”。画宗宋元,以为“画法莫备于宋……用墨之法,至元代而大备”。入古出新,“山水画打点、用水、用墨,还没有人赶得上黄宾虹”(陈子庄语)。晚年以“积墨法”即笔墨层层积染之法为主的画风,开一代山水画新格。“画山水要层次深厚,就要用'积墨法’。积墨法最重要也最难……近代山水画家黄宾虹最精此道”。《山水四帧》为黄宾虹晚年以积墨法为主创作的纪游山水精品,分别以江南、粤西、四川青城和嘉陵江的山水入画。黄宾虹论画曰“古人云:造化入画,画夺造化……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才是真画。”可谓夫子自道也。

图片
1883年黄宾虹22岁时正式回家乡安徽歙县居住,直到1907年44岁离开,期间有24年的耕读生涯。1900年黄宾虹第一次游览家乡名山,著有《黄山前海纪游》一文。文中写道:“余离乡日久,心所欲往,而苦乏间隙”。又云:“既而守藩亦来自汤口,言以庄事逗留,商余缓行以待。余欣然得遂游山之愿焉”。此后七年,黄宾虹一面管理堨务,一面读书教课,并日对溪山烟霭,游山乐水不暇,尽兴探索丘壑烟云之趣,写景纪游,收之囊中。

图片

《山水四》之一题曰:“临安入歙,自藻溪以上,山峰环绕,溪涧萦回,如游山阴道中,应给不暇。”“临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西接安徽省歙县。“藻溪”西连黄山,北接西天目山,位于天目山南麓。“临安入歙”即由杭入徽,昱岭关可谓交通要道。黄宾虹曾于画上题款云:“笔苍墨润,浑厚华滋,是董巨之正传,为学者之矩矱”。又云:“从来墨法之妙,自董北苑、僧巨然开其先”。“笔苍墨润、浑厚华滋”是黄宾虹追求的画面效果,这种画面效果主要是以“积墨法”创作出来的。曾言“积墨之法,用笔用墨,尤当着意于'落’,则墨泽中浓丽四边淡开,得自然之圆晕,笔迹墨痕,跃然纸上。如此层层积染,物象可以浑厚滋润,且墨华鲜美,亦如永远不见其干者”。然而墨法好坏还要以笔法好为前提,曾云“古来未有无笔而能用墨者。笔之腕力不足,则笔不能管墨,即臃肿成为墨猪”。落款“矼叟”为黄宾虹别号。

图片

1928年黄宾虹65岁,首游桂、粤,画了大量写生作品。自此以后,黄宾虹基本上从古人粉本中跳脱出来,而以真山水为范本,参以过去多年“钩古画法”的经验,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山水四》之二题曰:“粤西漓水有大排小磔诸山,罗列江岸,仇池灵壁俱在目前。”“漓水”即桂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流经灵川、桂林、阳朔、平乐等地。桂江流经地区沿岸多石林岩洞,所谓“仇池灵壁”。又题“元人曹云西得其大意”,曹云西即曹知白,号云西。明代何良俊曾言“吾松善画者在胜国时,莫过曹云西,其平远法李成,山水师郭熙,盖郭亦本之李成也。”可知曹知白师法李成,李成为五代宋初画家。黄宾虹论画曰:“评画者谓董源得山水之神气,李成得山之体貌,范宽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可见“得其大意”与“得山之体貌”应表达意思几近,才能使“仇池灵壁俱在目前”。前面提到山水四屏创作手法接近,故用笔用墨之法不再赘述。

1932年秋天,69岁的黄宾虹应友人之邀入蜀游览、写生、讲学,历时近一年,得画稿千余幅,诗70余首,期间曾游青城,后至嘉陵江。曾作诗曰:“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青城坐雨”指1933年早春,70岁的黄宾虹去青城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得到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受。另有诗曰:“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

图片

由《山水四》其三题款:“青城蔚然深秀,视峨眉为广博,余曾信宿其中,月夜坐云房,泉声林影,别有一境。”可知这“别有一境”当从“月移壁”而来。何为“月移壁”?黄宾虹曾在多处题记中提到他有宵夜启户独看夜山的喜好。据记载黄氏曾于月光下对着夜山画过很久的速写,翌晨对速写稿直呼:“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可见“月移壁”是黄宾虹从自然中得到的一种虚实关系。画家潘天寿慧眼独照,曾撰文指出“黄宾虹先生晚年的山水,往往千山皆黑,竟是黑到满幅一片,然而满片画中往往画些房子和人物,所画的房子和房子四周却都是很明亮的。房子里又常画有小人物,总是更明亮,人在重山密林中行走,人的四周总是留出空白,使人的轮廓很分明,故人和房子都能很空灵的突出。这就是利用空白点使主题点突出的办法。

图片

黄先生曾题他的黑墨山水说:'一烛之光,通体皆灵。’这通体皆灵的'灵字’,实是中国绘画中直指顿悟的要诀。”《山水四帧》之四题曰:“蜀中嘉陵江山水浑厚华滋,唐李昭道、吴道玄虽有图画繁简不同,非有范华原、董北苑笔墨难尽其妙。”“李昭道”画面繁复,其父李思训亦画风严整,称“大小李将军”。“吴道玄”即吴道子画风高度概括,简而又简。有“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的说法。前面提到,“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要用积墨法层层积染,物象方可浑厚滋润,与画面风格的繁简与否并不直接相关。黄宾虹曾题画曰“范中立层层深厚,千笔万笔无笔不简。”“范华元”、“范中立”均指北宋画家范宽。前文引用“董源得山水之神气……范宽得山之骨法”,可见“神气”、“骨法”兼备,方可得“浑厚华滋”之妙。

综上所述,黄宾虹《山水四》是黄氏晚年的集大成之作。此时,各种题材已得心应手,技法手段谙熟于心,“浑厚华滋”的千年密码已然解开。庄生谓:“技进乎道”。可乎?

品优鉴真        藏行天下


如有需要了解古董古玩鉴定免费交易拍卖等业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