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辉 | 富平陈有虞陈开虞兄弟

 富平人原创馆 2021-07-10

富平陈有虞陈开虞兄弟

文/彭辉

富平古为丰镐北地,南面荆山四水环绕,北依频山虎踞龙盘,其民有先王遗风,勲业节义,接踵前修。秦有大将军王翦,明有频阳四先生,可谓古圣先贤。清顺治康熙间,富平窦村陈氏一门三代,两进士二知府六县令,实属罕见。

陈有虞,字嗣韶,又字大陆,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举人,顺治九年(1652)壬辰科进士,授福建兴化府仙游知县。清光绪《富平县志》载:“陈有虞 字大陆,顺治壬辰进士,任仙游令,劳心抚字,在事二年。”清乾隆《福建通志·名宦》第三十卷载:“陈有虞,字嗣韶,陕西富平人,顺治十年以进士知仙游。十二年海寇迫城,有虞严督守御,夜遣乡壮缒城击贼。明年围益急,援兵不至,贼穿地入,城遂陷。有虞单骑巷战,身被重创,至城西广桥马蹶,仆桥侧死。”

查阅史料:清初顺治间福建沿海盗匪猖獗,百姓饱受海寇袭扰之苦,各州府县疲于御贼。顺治十年(1653)陈有虞履任仙游知县,即招募壮勇二百余人编成队伍,筹措兵器,加固城墙楼台,严防匪患,贼犯仙游时,则亲率壮勇擒俘。陈有虞性素刚烈,娴熟拳术,尤善骑射。清顺治十一年(1654)十二月十九日,海寇集中火炮、木栅冲梯强攻仙游城,陈有虞与游击将军王嘉贞据城英勇御敌。贼久攻不克,遂向城内射箭书策反,又遣十余贼临城下劝降。陈有虞张弓射箭,一贼毙命,余贼乃逃。

顺治十二年(1655)正月初五,海寇集结二十余万贼众包围仙游城,“凿地道、纳火炮、鸣地雷,绕城俱发,声势撼天,城崩二丈余,贼蜂拥入”(清光绪《富平县志》)陈有虞单骑率壮勇巷战,身负重伤,突围至城西广桥,战马惊蹶仆跌桥侧。贼蜂拥而上,陈有虞及壮勇十余人壮烈殉国。子陈常夏闻讯冒死赴闽,将父灵柩搬回富平。顺治帝追赠陈有虞为福建按察司佥事,并特遣陕西布政司孙建宗亲临富平致祭。

陈有虞胞弟陈开虞,字嗣徽,又字大亨,生员,闻兄殉城死,哭奔闽海迎其柩。适逢福建巡抚佟国器求文武才,招试数百人,陈开虞名居第一。奏报皇帝恩准,于清顺治十四年(1656)特授陈开虞为福建漳州府同知(清嘉庆《漳州府志》)“善雉堞、严斥堠、募勇敢,寇不敢窥,民赖以安”(清光绪《富平县志》)。康熙二年(1663)升任江苏江宁知府,在任六年,“大兵大役支应有方,毫不累民。又清案牍、辨冤狱、释株连,活凡数十人,力请除浮赋数千金”(清光绪《富平县志》)是为一代名宦。清嘉庆《江宁府志·名宦》第二十五卷载:“陈开虞,字大亨,陕西人,康熙初知江宁府,政尚简肃。三载(任职第三年)请改修《应天府志》为《江宁府志》,延(聘请)郡人(本地人)邓旭、白梦鼎、孟鼐(nai篹撰成书。公时时援证古今,嵬(wei)采遗轶,虽因实创,颇著苦心,可谓循吏(意为奉公守法的好官)。”

陈有虞长子陈常夏,字临谷,荫国子监生,贡士,“康熙二十年(1681)四月任苏州知府,二十二年三月以漕项降调”(清乾隆《苏州府志》);次子陈时夏,字崑东,贡生,“康熙二十年任平湖知县”(清光绪浙江《平湖县志》);三子陈肆夏,康熙间任福建宁化县丞,均有善政。陈常夏长子陈协浚,拔贡、教习,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江苏句容知县,“励清操祷神驱虎,民户祝之”(清光绪《富平县志》);次子陈协哲,岁贡生,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江苏江阴知县(清道光《江阴县志》)陈协文,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科举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进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任福建宁德知县(清乾隆《宁德县志》)。陈协哲子陈崇礼,浙江富阳县丞,五署县篆,并励清操,循声大著,著有《堤盐记略》。陈有虞曾孙陈广运,字右忱,庠生,县志载“少有至性,尝失爱于继母,委屈承顺,母爱之无异己出。遇弟广业友爱有加。生平待人恕律己严,里中知名士多出其门。”陈有虞六世孙陈述昌,号莲亭,世袭恩骑尉,县志载“少食饩,性孝友,业岐黄,急人疾苦尤加,意贫乏不受谢,仪仕广西恭城巡检。” 

陈开虞子陈芳夏,国子监生,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武康县丞(清道光《武康县志》),康熙三十七年(1698)升任义宁知县(清道光《义宁县志》),调荔波县(荔波县志失载)“在武康察革积弊,佐以安静;在义宁除陋规、清滞狱、茸学、筑城;在荔波化蛮俗、禁仇杀殴斗,恶习一变(清光绪《富平县志》)。陈芳夏子陈协章,康熙间举人。

历览古代贤能者,或勤政爱民善一方,或精武戍边守国门,皆为国之栋梁。富平窦村陈氏,满门先贤名宦,堪称人中豪杰。(2021.07草于北京)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