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窑专烧宫廷用瓷、产量低、传世品极少。其款识特征与汝窑相似,有“奉华”刻款及“甲”、“乙”、“丙”、“丁”瓷品等级刻铭。北宋覆亡后,南宋沿袭北宋遗制,在杭州另立新窑,称为南宋官窑,专烧宫廷用瓷,其款识与北宋基本相似。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生产青白瓷为主,釉色如同冰清玉洁一般莹润,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有假玉器之美称。由于外国香料的大量输人,香料盒、梳妆盒等日益盛行,于是景德镇的瓷盒作坊似雨后春笋。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双凤纹瓷盒,1991年9月20日出土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生产大量盒子,那时盒子形体较小而扁,有圆形、八方形、六瓣形和菊瓣形,形体较小而扁,有圆形、八方形、六瓣形和菊瓣形,盖面多饰以阳纹印花,印有作坊标记,如“许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等,字铭均为釉面书写,此类带作坊标记的有“吴”、“许”、“段”、“蔡”、“陈”、“潘”、“余”、“张”等等。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十一匠柄款花浇 耀州窑是宋时北方著名的民窑青瓷。耀州窑瓷器的款铭文主要有纪年款、姓名、记事、吉语、数字等类型。2002年,国家文物局从香港竞拍回一只耀州窑青釉茶盏,这只耀州窑“大观”铭文碗,高3.6cm,口径9.7cn,底径2.6cm。其器型为斗笠形小盏,“大观”纪年文字为楷书,位于折枝牡丹花蕊中。 北宋耀州窑青釉“大观”铭牡丹纹碗,口径9.7cm,耀州窑博物馆藏
 宋代耀州窑“大观”铭茶盏修复件, 耀州窑博物馆藏,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 在耀州窑遗址中还出土过“政和”、“熙宁”等纪年铭文的瓷片。还有一些是以姓作为款识铭文,并带有一定的广告效应,比如有的耀州窑瓷片上会写“龙”字,有的会写“刘”字,还有的会写“张家”等。在发掘五代耀州窑遗址时,曾出现一些带有“官”字款的瓷片。△五代耀州窑“官”字铭文瓷片,耀州窑博物馆藏,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常喜欢吉祥语,如很多耀州窑铭文便会以“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同伴合着”等吉语作为铭文,以图吉祥。
在耀州窑遗址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残片上面带有“三”和“五”的数字,一般是制瓷过程的编号,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含义,比如有一只印有“三把莲”的耀州窑青瓷小碗,碗内印有三把莲花,并印有“三把莲”的铭文。 宋龙泉窑青瓷的纪年款有“淳熙年制”、“大宋端正元年”、“元丰内用”等,如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底有“淳熙年制’,字样。又如南宋龙泉贯耳瓶,底有“大宋端正元年烧造,天师府用”楷书两行款。还有一件北宋龙泉青盒,扁圆形,器底有矮圈足,圈足内“元丰内用”四字楷书阴文。宋代龙泉窑青瓷款识还有“玉”、“永清窑记”的字样。另外,南宋龙泉窑青瓷碗内印“金玉满堂”、“做出芙蓉青器,买卖客人皆富贵”等吉祥语。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 龙泉窑弦纹梅瓶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龙泉窑青瓷长颈瓶,樟树市博物馆藏故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适于斗茶,倍受青睐,宋徽宗极好斗茶,因此,建窑一度为宫廷烧制供斗茶用的黑盏。建窑瓷器的识款大多刻划或模印在建盏底部,少数刻划在匣钵匣钵盖、垫饼锤上,或者墨书在青瓷、青白瓷的碗底上,此外,垫饼上也发现了大量款识。建盏的铭款大致可分为文字、符号和其他类。常见镌刻的“供御”和模印的“进琖”铭,其中供御款又比进琖款更为常见; 此外,还发现“御”“聖”等铭文款,此类器应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器皿。


姓氏款已发现:李、孟、张一、王、杨、陈、称七、詹、叶、金、池等等。已发现数量词有:二、三、四、六、七、九、十、十三、廿(二十的已是)、廿一、廿九;卅(三十的已是)、卅一、卅二、卅目前已发现年号类“雍熙”(北宋太宗年号)、“至道”(宋太宗年号); “治平年三月”(北宋英宗年号)、“大中祥福四年冬”(公元1011年); “淳熙十二年八月初十八日”(公元1185年)等。
符号类已发现有“≠”“×”等符号。其他类已发现“新窑”“监匠”“公”“得口”“珍”“宝”“甫”“东嶽”“官”;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诗中写道“二月常新官字盏”,此诗中的“官字盏”是否与窑址出土的“官”字款建盏有关还有待考证。
建窑残片“太师栋”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