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电视

 僰俗 2021-07-11

作者:时过晌午                

前段时间玩手机太多,朝闻天下,午间新闻,气象预报,经济纵横,爱好索览,数码功能,微信聊天,嘻哈折腾……

看得我两眼酸涩,神情恍惚。远,瞄不清路牌,近,瞅不见药瓶上的说明。

一气之下,决定非必要尽量少鼓捣手机,改看电视。

看什么呢?一套节目,除了载歌载舞,就是正襟危坐,看得懂但够不着,就不操那心了。

二套节目是整财经的,更悬乎,动不动就划曲线谈指数,深奥。算了,捋好俺每月那点退休金就好,硬着头皮看,外人骂我装B,家人责我费电,惹非议还遭罪,完全无此必要。

三套综艺,俺天生就五音不全,又缺那些细胞,整天就晓得腆着个肚腩忘情山水,就不是个懂那些的料,遇到上心的,偶尔看看,只能解闷不能当顿,也算了……

动物世界倒是值得一看,简单直白,知耻不知羞,不象人类,人模狗样,口是心非。

能够活到脸老,原本是福份,非要剔骨刮膜,弄巧成拙,知羞不知耻。

得劲的时光总是一晃即过,不到半小时,银屏又告别动物回归人类。

按着摇控换档键不放,频道循环滚动了好几个回合,最后还是选择了电视剧节目里的军事战争和谍战悬疑。

早已不嫩却又不敢卖老的年纪,尽看老片,可见与社会脱节,有多么的可怕,不与时俱进,出路有多么的狭窄。

选个片子尽快入戏吧,省得老是贴墙面壁,责怪自己百无一用,心里难受。

开通VIP,夜以继日,连看三月有余,几乎把军事战争、谍战悬疑里有代表性的所谓大片看了个够。

回首这段,最大的收获是眼睛受益,酸涩模糊的窘况得到缓解,而谍战片大同小异的情节,白白耗掉了我近百个日日夜夜,让我觉得大好年华付了东流,简直有点蹉跎岁月。

先说那些故事结构,虽不是完全雷同,但大体相当,只是打打杀杀,刀刀枪枪的手法不同,其余的,说是一母所生并不为过。

还是用几句顺口溜来归纳全篇吧:

开场大炮加飞机

城府之人做卧底

喽啰找个茧巴啷

再配一对假夫妻

这样,基本构架就成了。

说完梗概,再谈篇幅,就目前而言,国内没有三十集以上的剧情,基本不叫电视剧,当然,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太瘪可以注水,太短可以扩容,一心向往大手笔的编剧和导演大佬们自有他们的办法,让几十寸的电视看上去纵横千里,大气磅礴:

篇幅不是大问题

内容越多越迷离

挖空心思作铺垫

错综复杂显奇迹

事无巨细皆商议

众志成城添气力

战场搞成室内剧

唇枪舌剑御顽敌

迫在眉睫任它去

避重就轻带一笔

结果能拖尽量拖

结论能皮尽量皮

暗战对手是女友

回放当初好甜蜜

惹来许多女票友

再添一倍收视率

铁骨遭遇温柔乡

又惊险来又刺激

云里雾里往下探

不觉已过五十集

话到嘴边,自然想起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美国电视连续剧《加力森敢死队》,日本电影《幸福的黄手帕》,语言幽默动作精炼,话少内容多,尽是干货,配乐或大气或温婉,同内容相得益彰,几十年过去了,艺术生命仍长久不衰,每每想起,仍然震撼。

其实,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能电影就电影,注水变成电视剧,自然是外观浮肿内体空虚。

再者,对话也千篇一律,诸如按中国的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不战而降人之兵”等等,重复沿用,仿佛几千汉字就找不到其它组合。

谈罢篇幅,又叙一些电视剧内容,万变不离其宗:

国军前线大溃退

我方英雄无所畏

孤胆深入敌阵营

单枪匹马战日伪

明修栈道送情报

暗渡陈仓除奸贼

八年抗战日归降

气死汉奸汪精卫

倭寇刚灭内战起

老蒋反目显鬼魅

英雄续与敌周旋

针尖麦芒锋相对

智取江防布置图

策反军官与守卫

里应外合巧配合

一举收复甘陕绥

喜庆秧歌沿街舞

祖国祖国万万岁

银屏里,自始至终,我军一路是机智神勇、势如破竹,而敌人则一直气急败坏、闻风丧胆。都不知道编导是怎么想的。

就抗战来讲,事实上已经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

三个月占领偌大一个中国虽是倭寇的狂妄之想,但当时日军军力的确了得,抗战胜利之所以伟大,是中国人民历经艰辛和阵痛换来的,并非电视剧里那样简单轻松,如同儿戏。

编导应该尊重历史,这段史实应该写得凝重,以警后人,让后来之人不忘国耻,明白获取民族自由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当然,抗战的胜利,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泱泱大国国土广袤,不是谁都可以一口吞下的,中国人民持久的奋勇抵抗,苏军出兵东北,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在长崎广岛投下的两枚原子弹,日本在中国和东南亚长期武装侵略,其国内已国力空虚民不聊生,迫使其弃战而降,别无选择。

一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及德国法西斯侵略者,以及国内尽失人心的蒋政权,终究逃不过失败的下场。

其实,国产谍战片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还是有不少好的片子,比如著名艺术家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戏骨张嘉译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悬崖》,我以为可信度和真实性都在许多大片之上。

两片中没有超凡脱俗的盖世武功,也没有百步穿杨的狙击神枪,凭借的就是对党对人民的一颗赤胆忠心,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白色恐怖下同日伪、同国民党反动派巧妙周旋,殊死斗争。

按这些英雄的话说,只要工作有一丁点疏忽,明天早上一开门,荷枪实弹的敌特就站在门口。

这叫朴素也是真实。那些目不识丁,口直心快,作战勇猛,临阵救急派来潜伏的农妇,后来也成功潜入,在与狡诈的敌特周旋中居然可以游刃有余,甚至把老谋深算、老奸巨猾的保密局地方站长搅得头晕脑胀,焦头烂额。

这种安排,我觉得编导有点突发奇想,反正我不以为然。

当然,艺术可以再造,可以高于实际生活,但不能随心所欲,凭空想象。

当然,编导们浑身都是艺术细胞,水平肯定远高于我的水准,但历史就是历史,但求真实真实再真实,别拿历史当儿戏。

作者简介时过晌午,原名:刘林,重庆渝北区人,祖籍綦江区郭扶高庙李家坪,曾用笔名:寒星冷月、悟道修行。从事过技术工作、宣传干事、企报编辑、企业秘书、职能部门科长、部长、物资部书记、工程项目部书记等工作。重庆市政研会会员、重庆市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学文三十余年,偶有小文、摄影图片散见市级报纸诗刊。







大家记得帮点右下角的“好看”,

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