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河袁家沟有个地方叫六窝蜂,当年唐嗣桐就在这里被活捉

 秦楚古方 2021-07-11

    秦  楚 书  社

      专注秦楚民俗文化

关注

小河袁家沟有个村叫做六窝蜂,当年徐海东将军在此活捉唐嗣桐,而今此地已经是出了名的中华蜂基地——

楚书社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w7264000

编辑丨秦楚玉

六窝蜂中华蜂养殖基地

小河袁家沟采访中,我们来到六窝蜂,当年唐嗣桐被活捉的地方。六窝蜂的来历与蜜蜂有关。据说很久以前,当地老百姓就有养蜂的传统,据说最多的时候曾发展到了一万窝蜂,后来当地一位老人说万窝蜂叫的太大,就将地名改为六窝蜂,寓意为年年顺利。

1935年7月,唐嗣桐率部追击红二十五军时候,在袁家沟口遭红军伏击而大败,带着两名护兵仓皇逃窜,慌不择路来到了六窝蜂的一个山沟里。据说荒不择路的唐嗣桐逃亡中连军衣都不见了,向当地老百姓打听这是什么地方,当听到“六窝蜂”时,这名国民党高级军官如五雷轰顶,长叹一声:吾命休矣!六窝蜂的群众笑着说:蜂吃糖,唐嗣桐来到六窝蜂必死无疑。

据相关资料记载,唐嗣桐是被红二十五军233军团的一名老红军吴顺智活捉的。吴顺智出生在山清水秀的大别山区,18岁那年,红色风暴席卷大别山,父亲也告别了家乡,加入了徐海东将军率领的红二十五军。

一排排中华蜂箱

吴顺智老人回忆说,1935年7月1日下午,他所在红二十五军223团行军来到袁家沟口西三十多里的地方。第二天天大亮时,占领了袁家沟口北面大山岭。七八点钟的时候,敌人全部进入了伏击圈——从袁家沟口到桃园岭十几里长的山沟里。我军以猛烈的火力扫射,随着冲锋号声响,敌人就像一群无头苍蝇乱碰乱撞着,只有少数部队向南突围,我军立即向南追击。敌溃不成军,但吴顺智所在的队伍也慢慢地跑散了。

在下山坡时,吴顺智突然看到山沟的草丛里有穿军装和穿便衣的两人神色惊慌地走着,就冲下山岗,刚跑到山腰,敌人便飞快地跑了,他立刻举枪射击,一枪就把穿军装的敌人打死了。“缴枪不杀”。英姿勃发的吴顺智立即冲上前高喊,穿便衣的家伙这时已钻进草丛,红军战士便用脚踢了他的脊梁背:

“干什么的?”

“我是旅部秘书。”

秘书也是个官啊。过去吴顺智战士常听徐海东首长讲:捉到一百个大兵,不如捉个旅长,旅部秘书虽然不是旅长,但这官也不小,就命令他站起来,只见他矮矮的个子、胖胖的,上身穿咖啡色便衣。这时,吴顺智战士回头一看,战友们已经向南追击敌人去了。在这深山密林里,只身一人要带一个国民党旅部秘书,而且四周还有不少躲在草丛中的敌散兵,万一被他们劫去怎么办?此时,吴顺智灵机一动,如果此时向前追赶部队肯定追不上了,便押着便义往回走。为了防止这个便衣朝山上乱跑,便命令敌秘书前边走,不许向后望。这个胖胖的秘书便迈着步在前面慢慢地走着。父亲怕草丛中有散兵搭救秘书,便举枪向左右草丛中射击,并不时地朝后面大声喊道“跟上来”,其实当时吴顺智后面一个人也没有,但为了防止押着的俘虏逃跑,便故意大声朝“命令”。

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如今已经修通公路,通往柞水九间房

过了一段时间,终于走到了袁家沟口,只见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军首长正围着地图研究着,吴顺智便拉着俘虏边跑边喊:“徐军长、徐军长,我捉到敌人的一个秘书。”徐海东副军长听到我喊声,走到敌秘书面前仔细看了看,高兴地对红军战士说:“他不是秘书,而是旅长。”

“唐旅长,这些年你辛苦了!”徐海东没笑,却很客气地说了一声。

“红军辛苦,红军辛……”唐嗣桐不知如何回答,更不知面前这位就是徐海东。再问他一些军情时,他就装模作样,支支吾吾,不肯回答。
  

徐海东火了。狠狠地训了几句之后,说:“不老实,不服气,没有你的好果吃!带下去!”
  

唐嗣桐有些慌了,连声说:“请送我去见你们的徐将军!”
  

聋了一只耳朵的徐海东,没听清,扭回脸又问:“你要见谁?”
“见……见……见徐海东将军。”
  

徐海东亲自讯问过不少的俘虏,还是头一次跌到称他为将军。他苦笑了一声说:“你见不到他了,早给你们消灭了!”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张国民党的传单,向唐嗣桐摇了几下说,“你们这张纸上印着,红军的头子都死了,红军早已是一群没头领的乌合之众了……”
  

唐嗣桐低着头……他还能说什么呢?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一次次欺骗他们,把红军转移都说成是“流窜”,红军的著名将领,不知“死”过多少次了。
   

听到唐嗣桐被抓住的消息之后,六窝峰的老百姓更是兴高采烈,拍手叫好:“唐嗣桐也犯了地名啦!一个旅的糖(唐)块,全都叫蜂吃光了!”

活捉唐嗣桐的红军吴顺智任28军244团团长时江照片

(作者  秦楚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