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咖啡三百年,从止痛药到全球贸易亚军

 闲云野鹤qpab3u 2021-07-11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092字 | 阅读需9分钟

图片

“先生需要喝点什么?咖啡、茶还是可乐?”

图片
对于许多都市白领来说,每天一杯咖啡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适当缓解日趋紧凑的日常生活。而根据大数据披露,如今的中国,咖啡正以每年15%左右的消耗量不断递增,远远超过了世界年平均2%的数值。这预示着在未来,特别是面对新进入职场的年轻一代,咖啡的渗透率将会同比增高。

图片咖啡豆


我们知道咖啡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咖啡因,这令其从诞生之初就无法脱离“瘾品”的标签,同时它在西方殖民化的驱动下得以迅速成为全球级产品,与它同台竞争的是大麻、烈酒、茶等历史悠久的产品。咖啡是怎样做到从这些产品里面“脱异而出”,打败它的最大竞争者“茶叶”,甚至在仅仅两三百年的时间内坐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和可可)的宝座,并成为全世界贸易量仅次于石油的商品?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这篇“咖啡简史”中来做解答。

图片
咖啡的起源


虽然我们说咖啡作为贸易商品的传播历史并不久远,不像茶叶一样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贸易关系,但这并不代表咖啡的种植历史和应用历史短。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
6世纪之前,在埃塞俄比亚南部卡法地区的人民就已经有了种植咖啡树的痕迹。

而关于咖啡的发现,在通俗的说法里面,是卡法地区的牧羊人卡迪有一天发现了自己的羊群在吃完一种红色的果实以后开始变得异常活泼和亢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自己亲口尝了一个。吃完以后,他顿感疲劳度大消,人也随之亢奋起来,他隐隐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新物种,接着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修道院的修士们。

图片
阿拉比卡咖啡植物和种子

后来经过修士们的实验和论证,发现这种红色的果实确实有着提神醒脑的功能。他们不知道这是咖啡因对大脑神经产生的作用,也没有发现对自身的坏处,而且裨益颇多,已然将其当做“神药”一般供奉。自此咖啡一传十、十传百地在当地流行开了。

图片
咖啡的传播


可想而知,当人们发现有一种常见植物果实可以提神醒脑之后,其最大的应用人群就是需要时刻精神抖擞的人,军队成为了最早配备咖啡豆的群体,而随身携带咖啡豆征战也变成了他们的习惯。当公元525年一支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的时候,咖啡也随之传播到了也门。如此不断反复,整个阿拉伯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逐渐都有了咖啡豆的身影。

和我们现在对咖啡的使用习惯不同,咖啡最早的时候不是拿来当饮料喝的,如同它的另一个“瘾品亲戚”大麻一样,咖啡最早被阿拉伯的医生用来当做治疗偏头痛或者胃疼的草药。恰好阿拉伯地区的气候适宜咖啡树生长,于是在产量高、适应幸好等因素的推动下咖啡豆的价格低廉到再穷的人也用得起,咖啡渐渐成为了当地最方便和经济的“止痛药”。


图片
咖啡树开花

不过真正让咖啡具备贸易商品性质的是伊斯兰教信徒。大约在十一世纪的时候,由于教规严禁信徒们喝酒,那些希望获得“麻醉”感的信徒们就转向了医生们平时用来当“止痛药”的咖啡。其中有一位信徒,发现烘焙加热后的咖啡豆汁液口感不错,已经达到了还能喝得下去的地步,于是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信徒。随后又过了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当地人终于懂得了烘焙生豆研磨豆粉来冲泡咖啡的方法。

正所谓“在饮食烹饪上改变的每一小步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当阿拉伯人掌握了咖啡的冲泡方式后,咖啡独特浓郁的香味令人欲罢不能,此刻的阿拉伯人亲切的称呼咖啡为“真主安拉赐予的饮料”。

在十三世纪之后,阿拉伯人开始有计划地种植咖啡。此时咖啡的传播不再依靠单纯的军队征伐,到了十五世纪末期,叙利亚、伊朗、圣地麦加和麦地纳已经到处可见咖啡的身影。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馆于1530年在大马士革正式开业。

十六世纪初咖啡又传入了开罗,接着是试图要称霸整个欧洲的奥斯曼帝国的都城——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强大的国力和丰富的贸易路线,为咖啡登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商人们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率先把咖啡当做“会上瘾的饮品”运往欧洲。

图片
土耳其商人

图片
咖啡的全球化


大宗咖啡贸易使得当地的土著与来往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贸易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这也引起了欧洲殖民者的注意。公元17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摩卡咖啡从非洲当地引进到东南亚的爪哇岛种植,其他欧洲国家纷纷效仿跟进。比如法国人就占领圣多米尼克(海地)开始种植咖啡豆;葡萄牙人在巴西利用廉价奴隶来生产咖啡;西班牙则在中、南美洲等自己的殖民地上如法炮制,随后越来越多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入了瓜分咖啡利益的热潮。

但是,在当时全球饮料贸易之中,销量最大、人群最广、最能赚钱的其实还是茶叶。那么在当时作为一款历史没有茶叶贸易悠久,应用不及茶叶多(欧洲人喜欢的各种奶茶同样属于茶饮料中的一种)的咖啡,是怎么抢占茶叶市场的呢?

咖啡和茶叶最经典的一战发生在美国。众所周知,荷兰人于1610年首次将东方的茶叶带到欧洲,从此“喝茶”风俗迅速风靡欧洲,甚至连贵族都以饮茶为荣耀。但是茶叶的主产地是中国,清朝对茶叶又征收重税,再加上遥远路途所带来的运输成本,多种因素的结合之下,中国的茶叶到达欧洲之后,售价已经十分昂贵。

地理大发现后的18世纪,当资本贸易席卷全球,商人们为谋取更多利润,葡萄酒、烈酒、烟草、巧克力、茶、鸦片、大麻都不免有兑水、掺假、山寨的情况,其中茶叶最甚,而茶叶的巨额利润也让欧洲国家开始压榨其殖民地,为其生产制作运输并销售茶叶,期间就发生了著名的美国“波士顿倾茶事件”。更为至关重要的是,相对于价格高昂的茶叶,由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附近已有大批咖啡种植园,咖啡关税又极低,这使得它十分廉价,更加促进了美国本土咖啡的渗透率。

所以从1830年到1859年短短29年的时间,美国人的平均咖啡消耗量从每人每年一公斤飙升到每人每年三公斤。根据同时期我国对美国茶叶的年均销量20万担以及美国3000万人口数量计算(当时印度锡兰茶叶还未开始进入国际贸易,所以中国对全世界茶叶贸易几乎是垄断地位),此时的美国年平均每人每年的销量仅有0.3公斤左右。除了1894年茶叶在美销量达到40万担以外,之后更是每年只有10万担上下,和咖啡的销量出现最明显的此消彼长。类似的情况不仅发生在美国,在欧洲,茶叶和咖啡之间也有着几近相同的发展情况。由于茶叶和咖啡的价格差距实在太大,1760年以后茶叶在首次进入荷兰时,销量就已经败给了咖啡,而此时咖啡的人平均消费却猛增了4倍有余。

图片
波士顿倾茶事件

虽然后来英国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在炮火的压力下不得不降低茶叶关税,英国人在印度锡兰开始大规模种植茶树,使得茶叶的售价在20世纪初下降到每磅只卖1先令,但是市场明显已经被咖啡占据,茶叶再难有翻身的机会。

当某种含有精神刺激并附带上瘾属性的商品一旦被广泛接受,恰好又获取方便并且价格低廉,那么人们就会对其养成依赖。

而茶叶也凭借先占优势,在中国战胜了咖啡。1884年英国人首先将咖啡传到了台湾,台湾由此成为了中国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到了1892年,法国的一位传教士又把越南咖啡带到了云南的宾川县,如此才有了后来著名的云南小粒咖啡。清朝晚期,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包括北京、天津等地已经有了咖啡饮用史,但是茶文化和饮茶习惯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咖啡并没有得到种植和推广的空间。直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外滩才开了中国第一家咖啡馆,但也只是服务外国水手或者归国华侨,而上海本地人则称其为“咳嗽药水”,将咖啡视为药物。

图片
茶叶装箱外销图

咖啡没能在中国流行起来的原因也在于其昂贵的价格,例如50、60年代在西单商场货架上摆着的一罐上海咖啡零售价高达3、4块钱,并且限额配备,这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得起的。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速溶咖啡以及连锁咖啡馆的进入,才让咖啡在中国普及开来。到了2016年,我国的咖啡销量达到了700亿人民币,占全世界6%左右,可谓发展迅猛。


图片
速溶咖啡

图片
咖啡的名人助攻


咖啡的流行也得益于名人的推动。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曾有一句名言:“我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去咖啡馆的路上。”可见其对于咖啡的依赖。在当时的法国巴黎,像巴尔扎克这样对咖啡极度成瘾的世界级文学家和思想家比比皆是。作为现今为止世界上尚存着的最古老咖啡馆,开业于1686年的普罗可布咖啡馆,这里的常客有伏尔泰、卢梭和狄更斯,甚至这家店里还有当年拿破仑喝咖啡时候留下来抵债的帽子,也正是由于这些文学和思想界巨匠对这家咖啡店的支持,使其有了“欧洲启蒙思想之源”的美称。

公元1865年开张的巴黎花神咖啡馆,波伏娃在这里写出了《第二性》,毕加索、萨特、布雷东是这里的常客,它随后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启蒙地”、“超现实主义的诞生地”以及“左岸自由主义的代表”。波伏娃甚至这么描述它:

特别是在冬天,我总是尽量一开门就到,以便占据最好的位子,即靠近炉子烟筒的地方,因为这个位子最暖和。我很喜欢厅内还空空荡荡的时刻。

除了花神咖啡馆以外,巴黎另一个鼎鼎大名的咖啡店叫做“双叟咖啡馆”,它比花神咖啡馆晚开了8年,两者仅仅相距五米。这里的常客不仅有隐居的王尔德,还有海明威和美国作家福兰纳。随后在巴黎开张的丁香咖啡馆、圆亭咖啡馆等皆拥有无数世界顶级文豪和名人的支持。巴黎不仅成为了咖啡文化最为浓郁的城市,也令其成为了欧洲思想的启蒙地。

图片
巴黎花神咖啡馆

图片
双叟咖啡馆

正是有了这么多喜爱咖啡馆的名人,许多人都把咖啡馆当成自己写作思考的必选之地。当一杯温热的咖啡顺着咽喉而下,咖啡的醇香气息会直接冲入你的脑海里面,它不仅可以让你的思维更加敏捷,写作更加顺畅;同时,你也能感受到咖啡浓郁的香气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咖啡不在仅仅是一种饮料,它成为了实体化的思维源泉,兼具文艺的气息。

- 完 -

本文摘自《中国国家历史·拾柒》
(东方出版社出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