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系列第五十九篇:明朝失败的因果报应——堕落的官风和党争

 金色年华554 2021-07-11

1.熊廷弼的昙花一现

萨尔浒大战失败后,公元1619年六月,在努尔哈赤攻下开原、铁岭,灭海西叶赫女真时,历史名将熊廷弼以兵部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代替了尸位素餐、误国误民的杨镐成为了新的辽东经略。八月熊廷弼单骑赴辽阳上任。他一上任就赏罚分明,重赏贺世贤等有功将领,斩杀临阵脱逃的刘遇节、王捷等,同时设祭坛,亲自为死去官兵和百姓祭奠。之后诛杀了在辽东贪腐的陈伦等贪官污吏,弹劾罢免了李如帧等贪生怕死的将领。最后召集流亡的百姓回乡务农,使得人心逐步回归,辽东心向大明的凝聚力得到了稳固。

精读系列第五十九篇:明朝失败的因果报应——堕落的官风和党争

九月,熊廷弼实施“南顾北窥之计”,在南边坐镇坚守辽阳,北边兼顾沈阳。他命刘国缙率军民固守辽阳,自己亲率大军出辽阳城外,命总兵柴国信、李怀信、贺世贤等将领分别驻守虎皮驿、奉集堡、沈阳,形成掎角之势,压制后金的发展。

虽然前线熊廷弼努力布局对抗后金铁骑,但大后方的明朝却不为他筹备必要的兵士和粮草,使熊廷弼不得不自己解决战斗力和粮草不足等问题。即便如此,在熊廷弼的坚强领导下,依然做到了团结军民、自给自足。到了公元1620年春天,不仅形成了较为稳固的防线,甚至连沈阳也都固若金汤,兵峰直指后金的开原、铁岭,同努尔哈赤形成了对峙。

熊廷弼守边的成果很快就展现了出来。同年六月,为打破对峙的局面,迫使蒙古和朝鲜背叛大明并同后金结盟,努尔哈赤发动了夏季攻势,亲率万名铁骑攻打辽沈地区。明军贺世贤以三百人驻守沈阳,柴国柱两百人驻守奉集,就把努尔哈赤的部队击溃。从侧面印证了熊廷弼策略的伟大,只要假以时日并保障前线的军粮补给,后金的灭亡是迟早的事。

但就在这时候,明朝国内出现了政局动荡。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逝世,长子朱长洛继位,改元泰昌。仅仅一个月,发生了“红丸案”,刚刚继位一个月的皇帝就死掉了。朱长洛长子朱由校继位,改元天启。很快“梃击案”、“移宫案”、“红丸案”接连爆发了激烈党争。整个明朝政局都被卷入,宦官魏忠贤排除异己,阉党集团迅速做大。当魏忠贤希望得到熊廷弼的支持时,后者却不予理睬。于是熊廷弼很快成为了言官和党争的焦点,和他有仇的官员纷纷落井下石,直接导致熊廷弼被罢免辽东经略,由袁应泰接替他经略辽东。

上任的袁应泰是典型的精于做官的官员,不擅长军事指挥,改变了熊廷弼的策略,让努尔哈赤抓住了机遇。公元1621年三月十日,利用沈阳城内的内奸,里应外合,一举攻克了沈阳,守将贺世贤战死。得知沈阳失守的袁应泰,不顾熊廷弼的固守策略,五天内征集了十三万大军攻打沈阳,却被努尔哈赤打的大败,至二十一日,仅仅十一天辽阳城也失守了。

2.官风日下,党争误国

这个时候明熹宗才又想起了熊廷弼,重新启用了他,并罢免了之前弹劾他的官员。公元1621年五月熊廷弼再次来到了他之前奋斗的地方,但此时朝廷已任命王化贞为广宁巡抚。平心而论,王化贞作为文官在经略辽东方面是有其过人之处的。他先于熊廷弼来到广宁,面对“兵不满千,甲仗皆无,火器缺乏”的孤城,召集逃亡的辽人,重新获得了上万人的生力军。这使得王化贞一时间名声赫赫,深得兵部尚书的信赖。但是过高的声望使得王化贞心态飘了,失去了对客观现实问题的认知能力。

王化贞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可以通过联合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以之前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为“内应”,发兵六万进攻后金,一举荡平努尔哈赤。这种缺乏现实调研基础的纯粹主观臆断,如果作为一种战略进行讨论,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王化贞却直接上书朝廷,要全军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这在熊廷弼看来,简直是儿戏。他指出蒙古部落同后金有过同盟关系,很难作为强力支援,而李永芳在后金高官厚禄,贵为后金的皇亲国戚,背叛努尔哈赤的可能性极低。他力主纠正王化贞的错误计划。

精读系列第五十九篇:明朝失败的因果报应——堕落的官风和党争

这如果放到其他朝代,意见不同的双方还有可能实事求是地寻找共识,不会相互人身攻击。但是在《精读系列第五十五篇:明朝政治统治制度的溃败——恐怖统治下文人的分裂》中我们分享过,明朝对文人的压迫已经使得官员们之间普遍存在病态的心理,既使熊廷弼也不例外。此刻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意见相左,逐步演化成了对双方无差别的相互对立。李永芳提出的意见不论对错,熊廷弼都反对,熊廷弼提出的方案无论利害与否,也都遭到李永芳的反对。一时间,辽东局面“经抚不合”。这一类似于党争的局面,直接导致明朝丧失了一次逆转局势的良机。

公元1621年五月二十日,王化贞为了给自己的计划打下现实的基础,支持属下毛文龙的请命,让其率海军197人从海上迅速袭击镇江,这一行动使得盖、复、金州投降后金的将领同明朝取得了联系,七月二十日镇江成功收复。这一胜利,让明军向西可以得到朝鲜的支持,向东可以极大牵制后金大军,让王化贞看到了自己计划的可行性,并认为此时正是联系蒙古大举反攻的良机。熊廷弼本来也主张联络朝鲜,倘若可以通过支持毛文龙扩大军事理论牵制后金,不仅可以缓解两人的矛盾,也可以形成强大的压制,让后金腹背受敌,再不敢有所作为。

但是熊廷弼却因为党争,让经略的各大军镇观望,不去支持毛文龙,让大明王朝失去了这一良机。毛文龙得不到明朝的援助,只能退守皮岛等待时机。熊廷弼的意气用事,让巡抚王化贞和他的矛盾迅速激化。王化贞因与兵部尚书张鹤鸣交好,明朝十几万大军都被其节制,让辽东经略熊廷弼空有头衔,却无法指挥大军同后金作战。

公元1622年正月十八,得知明朝“经抚不合”、“攻守不定”后,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军进攻广宁。王化贞因缺乏战斗经验、不精通军事,使得广宁备战不得要领,守备和军队纪律松弛。不仅如此,努尔哈赤还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拉拢了广宁游击将军孙德功,让他利用“经抚不合”获得了王化贞的信任。在孙德功的奸计下,明朝大军放弃了守城用的大炮等优势,同后金拼野战,导致明朝三万大军全军覆没。但偏听偏信而又自大的王化贞仍然坚持重用孙德功,让孙德功得以发动兵变。正月二十三日,在参将的护送下,王化贞只身狼狈逃出广宁,同率五千精兵的熊廷弼相遇。此时熊廷弼只顾着嘲讽王化贞,却忘记了收集溃散的军民组织反击,在内心万分得意之时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此时夺回广宁为时已晚,于是下令让辽西难民进入山海关,并烧毁沿途房舍和工事,防止被后金夺去利用。事实上努尔哈赤压根没有追击,也没有立刻拿下广宁,直到二十四日孙德功开门投降,广宁周围的各个城堡才纷纷不战而降。

这次明军的惨败,让“经抚不合”成为了朝廷百官热议的话题。公元1625年八月,明朝党争持续加剧,人缘较差的熊廷弼受到牵连,在魏忠贤的授意下被处死,传首九边。

3.袁崇焕的自作自受

公元1626年,袁崇焕固守宁远城,迫使努尔哈赤退兵后名声大振,其人逐渐骄横起来,不仅与同为明朝大将的满桂不合,还同新上任的王之臣不合。八月努尔哈赤病死,他又在未经朝廷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派使者吊唁,私自同皇太极议和。可是作为明朝的代表,袁崇焕议和并不成功,既没有把“后金议和书”的内容全部转达给皇帝,也没有做好议和的准备。他的目的仅仅为了拖延时间,修复锦州、中左和大凌河三城。与此同时,皇太极这边也利用和谈时间,迅速占据先机,打服了朝鲜并把毛文龙赶下了海。

公元1627年五月和谈破裂,皇太极亲征大明,拉开了辽西拉锯战的序幕。同年六月,在袁崇焕新筑城池的基础上,明朝军队利用火炮的优势,打败皇太极,获得了“宁锦大捷”。但这场大捷之后,袁崇焕因受到阉党的弹劾,仅仅提升了一级,使得他愤愤不平、怒而辞官。

同年明熹宗驾崩,崇祯皇帝继位,清除了魏忠贤等人,重新启用袁崇焕。公元1628年七月,袁崇焕回北京述职,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向崇祯皇帝夸下海口,说五年之内就可以平定辽东。为了达成这一个目的,袁崇焕向皇帝索要了经略辽东的人事任免权和生杀大权,还让崇祯皇帝命令国家户部、工部、吏部、兵部全都听从袁崇焕调遣。袁崇焕之骄横可见一斑。

公元1629年,毛文龙受到朝鲜和后金的双重压迫,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以中立的角色寻求各方的资助。一方面同皇太极私下接触,在接受实惠的前提下,拒绝投降;另一方面又积极同朝鲜斡旋获得朝鲜的支持;最后还以自己绝佳的战略地位,获得明朝的巨额军饷。这让手握大权的袁崇焕心生不满,他多次提出要在毛文龙驻扎海岛设置文官管理其军饷,都被毛文龙拒绝。这使得袁崇焕起了杀心。在缺乏大局观且没有选好毛文龙军队首领继任者的前提下,他就因个人原因,瞒着朝廷以阅兵为由登岛杀掉了毛文龙。这一举措,破坏了明朝在后金背后的根据地,让毛文龙的手下纷纷投降了后金,从此皇太极彻底没了大后方的安全隐患。

精读系列第五十九篇:明朝失败的因果报应——堕落的官风和党争

袁崇焕杀毛文龙引起了明朝上下的震动,其飞扬跋扈的作风,让很多明朝内部官员非常反感,特别是之前的阉党更是咬牙切齿,编造了袁崇焕通敌的谣言,一时间流言四起。

同年十月,在锦州失败的皇太极放弃了围攻大城市的策略,转而尝试用骑兵的机动性换取战略的主动,他绕过袁崇焕严防死守的几个军事重镇攻打遵化,十一月遵化被攻占,皇太极立刻率八旗主力继续南下进攻北京。

北京文武百官和崇祯皇帝大惊,连忙命各地驻军支援。驻守宁远的袁崇焕也迅速集结部队抢先攻下了蓟州,企图阻击皇太极。没想到皇太极直接绕过了袁崇焕驻守的蓟州向西进军,一路攻克玉田、三河、香河等城镇,当月十五日就到达了通州。由于袁崇焕一直没能同皇太极交上手,北京内很快流传了袁崇焕投敌,将引导金兵入京的谣言。崇祯情急之下,难以辨别真假,下令袁崇焕不得越过蓟州。袁崇焕此时顾不得这些了,十一月十六日率军来到了左安门,同来到德胜门的皇太极激战,在北京城大炮的掩护下,皇太极被击退。二十二日,皇太极退至南海子。二十三日崇祯皇帝召见此次勤王的将领,袁崇焕申请带兵入城保护皇帝,被崇祯拒绝。二十四日,皇太极退守南苑,开始着手离间崇祯和袁崇焕。二十九日,皇太极秘密命令高鸿中等人故意放跑杨太监,让他返回到了崇祯身边。杨太监把听到的袁崇焕通敌的消息汇报给了皇帝。

崇祯皇帝眼中的袁崇焕,早已处处可疑。一方面是他在任上屡屡不请示朝廷就私自同皇太极和谈,并私自斩杀毛文龙,以巡抚杀总兵破坏明朝的制度,不仅没有带来丝毫的好处,还让明朝彻底失去了敌后根据地;另一方面是皇太极直接打到了北京,让袁崇焕五年即可平定辽东的誓言成为了泡影;最后杨太监的添油加醋和信誓旦旦的态度,让崇祯终于下定了除掉袁崇焕的决心。

十二月初一,崇祯皇帝以召袁崇焕入京商量兵饷事宜为由,趁机逮捕了他。举朝震惊。魏忠贤的余党趁机落井下石,大兴冤狱,最终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其兄弟、妻子、儿子流放三千里,全部资产被抄家没收。明朝的北京市民不知所以,对袁崇焕恨得咬牙切齿,在袁崇焕被凌迟之后上来分食其尸体,几天之后,袁崇焕就成了一具白骨。

精读系列第五十九篇:明朝失败的因果报应——堕落的官风和党争

这一场战役,为皇太极打开了新的大门,他利用入关袭扰的策略不断削弱明朝的生力军,打破了明朝天朝上国不可侵犯的神话。同时这场战斗为皇太极提供宝贵的战斗经验,在山海关、宁远等重镇未攻克的前提下,就长驱直入到达内陆,让明军彻底丧失军事主动权。之后公元1634年、1636年、1638年,1639年连续发动四次大规模的入关侵扰等军事行动,明朝的边防仿佛成了摆设,皇太极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如入无人之境。明朝宣化、大同等军事据点被毁于一旦,北京城、济南府周边被劫掠的狼狈不堪。特别是1639年,仅这一场战斗,明朝德王、郡王、奉国将军等均被生擒,俘虏人畜四十六万两千三百多,掠夺黄金4039两、白银977000多两。

偌大的明朝,终于奄奄一息,行将就木。但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并不是皇太极,而是来自于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下周我们回到明朝内部,看看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大起义。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55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