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密云刁克宝先生及其作品《不管峪记忆》

 庆宪 2021-07-11

刁庆宪

2021年元旦刚过,欣喜收到刁久丁寄给我的印刷版《不管峪记忆》精美新书。看到敬重熟悉的刁克宝作者名字,再翻看书中熟悉的内容,勾起我几年前一段难忘的忆:一年我结识了刁克宝先生和到他写的《不管峪记忆》手稿,经过既偶然也必然。

先说偶然。2016年,我为《刁氏文化》21期征稿,网上查到北京密云刁久丁电话号,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去电话,说明约稿用意,没想到刁久丁当场爽快应许:“我把父亲联系方式给你,他有资料。”不久,我就收到了刁克宝先生寄来的《不管峪记忆》全部手稿复印稿,以及记载同乡离休干部刁克源参加冀东抗日战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事迹的三本书籍。那一年刁克宝先生78岁。

必然。父亲瘦弱且坚强的身躯,耿直而忠厚的性格始终是我的榜样。刁久丁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自己一场大病高中退学,家庭为支付自己高额治疗费用1998已从教师岗位退休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但家庭的贫困并没有降低父亲热心家族事业热情,他先后组织过民乐队秧歌队,带领刁家人在村口竖起村标自掏费用超过80%;教村里娃娃写毛笔字免费提供纸张墨水为失父而险些辍学的刁家孩子组织村民捐款;为修家谱独自南下北京市平谷区,东访河北省兴隆县和流落本区内其他村子的族人;热情招待各地前来寻亲交流的宗亲宾客......《不管峪记忆》中刁克宝先生四句诗:“文明刁氏本一家,山南海北都有她。何时有缘重相会,热情相待家常拉。”我想,这就是我与刁克宝先生素未谋面能够结缘的最好诠释。

我差不多用了半个月时间,才把《不管峪记忆》手稿复印稿打字成电脑可编辑的文字。遗憾的是,由于《刁氏文化》杂志篇幅所限,《不管峪记忆》以及不管峪刁氏宗亲的照片只有部分内容得以当期刊登。每每想起,总觉得有愧刁克宝先生和不管峪刁氏宗亲。

刁克宝先生《不管峪记忆》“写在前面的话”中述写书目的:我不管峪老祖迁到不管峪大约有五百年了。在五百多年间可谓迁徙沧桑、顽强奋斗、英才辈出、不乏辉煌。由于缺少文字资料没有碑文佐证再加时代变迁,很多可歌可泣、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就不声不响地消失了。二十年前,我就在村内外搜集有关我庄和我们祖先的历史故事,颇有收获。为使后人不忘记过去,我把我获得的宝贵资料整理汇集成册,以供人们茶余饭后闲余时间看一看,使我们前人的光荣传统及美德传承下去。

文字短短数行,语言朴实无华,但刁克宝先生勇于挑起的“我把我获得的宝贵资料整理汇集成册,”这副重担,并把它完成,这样的宗亲长者怎能不令我由衷钦佩和肃然起敬!

《不管峪记忆》共三十四篇,大致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记述历史,部分资料是村里宗亲口述。如先祖刁公(宏)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搬迁落户潮(河)清(水河)夹角地带,村庄定名、老坟、南影壁;第二部分记述当地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人物和事件。如记忆中的八路军,一个为推到蒋家王朝助力的人,土地改革;第三部分记述新中国解放后不管峪的变化。如从互助组到高级社,修水库大移民,时代巨变;第四部分新编了不管峪刁氏辈分字行。

不管峪(庄)在北京市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只是密云区太师屯镇上庄子村下属个自然村。无论今天是翻阅历朝历代密云地方志,还是网络查询密云区的内容,几乎找不到不管峪(庄)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由此推想,如果没有刁克宝先生所写的《不管峪记忆》,我们还能从哪些途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的不管峪(庄)、了解我们刁氏一支沿革发展的历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峪记忆》有高的历史参考价值,推荐有兴趣的宗亲读读此书。

今日不管峪(庄),山美水美,森林覆盖率71%,属101国道和密云水库一级圈沿线村庄。距村2公里处有白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刁氏家族光荣传统及美德得以传承,涌现出了密云区高岭镇党委副书记刁英武, 林业站站长刁兴凯 ,上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刁军良,密云区大城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刁立军,密云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刁英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讲师刁明鑫,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太师屯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学主任刁荣春等一批优秀人物,刁家后继有人,可喜可贺。

最后,祝愿不管峪(庄)全体宗亲日子越过越好,身体健康,刁克宝先生《密云刁氏家谱》早日问世。202114日,于云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