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墟玉器——古老帝国的珍贵遗存

 kenbian8 2021-07-11

“巨型黄金面具、大型青铜神树、鸟型金饰片、彩绘青铜头像”等,是这两天在朋友圈被疯狂刷屏的词汇,而这些词汇描述的正是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最新的重要文物。本次重启三星堆遗址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提出,联合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中国顶级科研机构进行的多学科、全方位、多领域的联动发掘研究。形成了完善的田野考古现场和史无前例的强大科研团队共同构成的考古项目,如此宏大的项目团队足以证明国家对于华夏民族的文化保护重视无比。

图片

本次项目立在推动三星堆遗址保护与研究,进一步深化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理论,增强民族自信心,三星堆古国遗址出土的器物充分体现了古老的川蜀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有其独特的风格,又和中原地区文化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三星堆遗址挖掘项目作为近代考古学燃起的新星,和最早期的殷商考古学实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殷墟发掘近百年,自殷墟遗址挖掘出土了大量的实物史料后,使得商代的历史不只存在于理论推断的层面,而是得到了实证,自此以后夏商周三代文化架构体系被完整的推断了出来,可以说这是二十世纪考古学最为伟大的发现之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殷墟的发掘就已经开始了,1928年1013日,董作宾先生主持了殷墟遗址的第一次发掘工作。近百年来,殷墟遗址的挖掘既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又是最为辉煌的成就。192810月至19376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安阳先后组织了15此考古发掘。殷墟发掘的工作长达十年,发掘面积近5万平方米,最多同时用工达500人,除了宏伟的宫殿宗庙建筑群和大型殷王陵寝遗址,还出土了数不胜数的珍贵文物。

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近代考古学界经历了一系列的沉淀。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立了安阳工作队,专门负责殷墟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安阳工作队先后对殷墟遗址的20余处挖掘点进行了50余次的发掘工作。安阳队将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扩展至洹河南北两岸的广大地区。通过多年的钻探和发掘,现已知殷墟的范围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三家庄,东西约6公里,南北约5公里,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在殷墟范围内,在宫殿宗庙区和王陵区之外,分布有大量的居民点、手工业作坊以及众多的族墓地。

图片

20世纪30年代所发现的小屯宫殿区与侯家庄王陵区的分布范围,也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多次钻探与发掘中得以廓清。1959年在小屯西地发现一条大灰沟,南北向,北端通向洹河,南端在花园庄村东南折转,沿着花园庄南侧向东,直入洹河。大灰沟南北长约1100米,东西长约650米,沟宽1020米,深沟5米。灰沟正好围绕小屯宫殿区的西、南两面,而其东北两面则濒临洹河,这样大灰沟与洹河所形成的长方形封闭式水路恰巧形成了宫殿庙宇的防御措施。1976年春至1978年冬安阳队对侯家庄西北冈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与发掘,基本上搞清了王陵区的分布范围。王陵区的界约在M1500和武官大墓以北20多米处,西界M1500M1217西墓道的西边,南界在出现后母戊(司母戊)大鼎约50米处,南墓道的南边约4060米处,东界在武官大墓往东约50米处。王陵区东西范围长约450米,南北长约250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图片

截至到目前,殷墟发掘可靠的资料显示,殷墟遗址中人类骨骼遗存的数量最多,多达两千三百余具,其次是陶器(两千余件)、青铜器(九百余件)、贝类(五百余件)、动物、骨头、石器、玉器等。甲骨卜辞和文献记载均表明,殷墟出土的重要文物大多是为祭祀所用,尽管此次三星堆遗址多个坑口的功用并未有确切的答案,但三星堆古国遗址所呈现出的文化风俗亦与殷墟重祀的风格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图片

商代玉器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图片

商代玉器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青色,匀净。口较宽,上有钻孔。双眼呈半月形竖立。双耳挺直。双角较大,呈亚腰形竖起。长4.67厘米,宽3.36厘米,厚0.35厘米。

图片

青色,匀净。一面雕刻。张口。方眼。直角。口至顶有孔相通。高1.88厘米,宽0.86-2.14厘米,厚0.71厘米。

图片

商代晚期 长4、高2.95、厚0.42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色,较匀净。尖喙上翘,圆眼。以阴线刻出双翅,长尾下垂,双足蹲踞形。前胸有对钻孔。

图片

商代晚期 长8.52、高1.58、厚0.41厘米 青色,匀净。整体作圆弧形。头较长,圆眼,张口,上唇前突,中部有对穿孔,其中一面以绿松石填充。背鮨为重环回纹,腹鳍为阴线刻纹,长尾分叉,尾端成刃形。

图片

商代晚期 高2.79、厚0.52、最宽2.48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灰白色,匀净,浮雕纹饰。“臣”字眼,双耳上挑,弯角。眼的雕刻反映出商代琢玉工艺,由短直线连接形成直线或曲线,转角生硬,线条硬朗。

图片

商代晚期 直径3.55、厚0.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淡青色。四周加工出四枚均匀间隔的同向尖牙,状如涡轮叶片。中部对钻出小孔。璧的一面可见清晰的细线打搞痕迹。

图片

商代晚期 长3.5、宽2.7、厚0.57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白色。鹿作回首状,口微张,双耳后展。四足前曲作卧状,前足有斜向孔。无尾。

图片

青色,匀净。眼微凸。双翅合拢。体节明显。口下有斜向对钻穿孔。左侧亦有一斜向穿孔。长2.32厘米,头宽1.12厘米,厚0.55厘米。

图片

深灰色圆头。口微张。以圆形穿孔示眼。弧弓背。尖尾。器体以阴线勒出云纹。首尾间长5.71厘米,厚0.13厘米。

图片

商代晚期 高4.74、宽0.96-2.86、厚0.51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偏黄的肉红色,匀净。双面雕,阴、阳线结合手法雕出。鸟形,昂首,吻前突,圆眼独角。长条折现纹羽冠,阳线卷云纹双翅,阴线尾后伸。中部有对钻孔。

图片

青灰色 圆弧形片雕,头部单面钻孔,一面两条宽阴线构成弧形鳃,交接处有较大歧出,背、腹鮨不明显。长6.34厘米,宽1.83厘米,厚0.26厘米。

图片

青色,较匀净。嘴呈尖喙状。眼部对钻孔。背鮨宽厚。中部断开。尾后作斜长刀刃。通长4.83厘米,腹部厚0.18厘米。

图片

商代晚期 高3.53、宽2.39、厚1.49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色,匀净。首、尾相连,吻部翘起。面部内凹面,双眼突出,双耳竖立外撇。阴线表示前足与卷尾。中部有对钻孔。

图片

图片

青色,匀净。似箍形器改制。一端两个斜向穿孔,另一端三个斜向穿孔。浅浮雕纹饰。似由四条两两相对的张口夔龙组成。方眼,身不显。中部以卷曲斜线交叉纹分割。直径9.8厘米,厚0.55厘米。

图片

青灰色,尾部受沁。头宽尾窄。凸眼。前端竖向穿孔。双翅收拢。腹下无体节。通长4.14厘米,宽1.35-2.23厘米,厚0.44厘米。

图片

深灰色。尖长喙。圆眼。胸部钻孔。双翅合拢。长尾。通长5.88厘米,高2.61厘米,厚0.45厘米。

图片

青灰色,带黑斑。似为改制器。两面雕。尖喙。方眼。高冠。宽长尾,身、尾有两道宽凹槽。尾部出斜刃。通长9.61厘米,最宽3.33厘米,厚0.3厘米。

图片

黄灰色,杂斑。尖喙微勾。圆眼。颈后缩。胸前突。腹部有对钻孔。高弓背。分尾。腿前曲。长3.8厘米,高2.04厘米,厚0.35厘米。

图片

匀净青白色。身体瘦长,微显唇,张口,头部对钻穿孔,圆眼。以阴刻线刻出弧形鳃和背、腹鮨。分尾略残。另一侧头部偏上留有切片留下的疤痕。通长5.55厘米,背最宽处1.02厘米,厚0.16-0.24厘米。

图片

商代晚期 长7.49、腹部最宽2.44、厚0.37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色。片雕,双鸟一体造型。大鸟在下,作高冠,勾喙,减地凸眼,腹饰卷云纹,双翅及尾饰宽阴线,分尾,双足后伸。小鸟由大鸟托起,抬头,长冠,未刻出尖喙,双翅膀上翘,长尾微下垂。

图片

图片

商代晚期 长10.2、厚0.5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灰色。笄头雕刻出蹲踞状羽鸟。鸟喙内勾,“臣”字眼。

图片

商代晚期 长4.59厘米、双翅间距3厘米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灰褐色。作引颈飞翔状,尖喙,双翅伸展,分尾。头下有斜向对钻孔。

图片

图片

商代晚期 长5.01、厚0.19-0.38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色,白化。由破损之璧环类器物改制而成,原器之凸缘仍保留。纹饰作写意鸟形,低头短喙,双足蹲踞,双翅膀收拢,尾上扬。尾后呈短刻刀形。首、尾有三个双向穿孔。

图片

商代晚期 长5.33、宽0.95-1.61、厚0.32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暗青色。亚腰形,顶部有四道凸棱。器体前、后部各有一对钻孔,腰部两侧作出“8”字形装饰。后部略残。一端似有刃,刃部呈圆弧形状。

图片

商代晚期 长6.61、厚0.82、高1.13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色,微受沁。弧形,减地阳线纹饰。兽面短吻,下颚处有对钻孔。“臣”字眼,云纹卷角,阴线刻出前爪。通体饰云纹。

图片

灰白色素面,梯形,一侧破损。长7.66厘米,宽2.68-4.66厘米,厚1.37厘米。

图片

黄褐色 两端顶部与侧面有斜向对钻穿孔,表面无纹饰。直径6.13厘米,宽1.09厘米,厚0.62厘米。

图片

灰褐色 龙首下垂。口部双面钻孔。方目。独角。弓背。足前曲。卷尾。通长5.17厘米,厚0.35厘米。

图片

墨绿色 蹲踞状。圆眼长耳。前足前伸,上开有小穿系小孔。短尾。长4.94厘米,高2.18厘米,厚0.12厘米。

图片

乳白色,匀净。n偏平片状雕刻。四足前伸。头伸展,作爬行状。正中有对钻孔。长3.65厘米,宽2.76厘米,厚0.36厘米。

图片

青灰色,局部受沁。直体。头部较小。口部有单向钻孔。双眼作减地阳面圆突状尾后为刻刀。通长5.69厘米。

图片

总而言之,通过多看这些高清馆藏图片,对于广大爱好者来说,可以提高自己的眼力并去伪存真,这也是我们贯穿一生的追求和使命。

图片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