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好中华——商,触及神灵……

 自华居 2017-08-20
老物件儿2017-08-17

《诗·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原始瓷尊

商代(前16世纪——前11世纪中期)

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夏商城址出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

原始瓷指的是以瓷土为制胎原料(胎质较粗)所制作的具有较低吸水率的带釉器物,制作工艺比较原始,是陶器向瓷器过渡阶级的产物。

商代原始瓷胎色以灰白色为主,也有灰褐色或淡黄色,而釉色以青绿色为主。商代原始瓷器以模仿尊、豆、簋、罐、钵等陶器器形为主,尚末形成自身特色,但性能和美观使其一出世就成为礼器新贵。而商代原始青瓷上的纹饰来源,多来自陶器,有绳纹,人字纹,方格纹,乳丁纹等,也有一部分来自青铜器上,如弦纹,云雷纹等,线条一般都比较粗犷。从总的趋向看来,纹饰的美学风格(新石器时期)由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

青瓷与青铜,不同的气韵,相同的悠长。。。

玉蝉

前21世纪-前15世纪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夏商时期中原文化周边的民族文化的文明程度也日臻发达,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流推动着文化发展。夏商时期辽河流域的居民是草原部族先民,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这件玉蝉便具有红山文化特点。

殷商时期不仅流行玉蝉,还流行在玉器上雕琢蝉纹。它们之所以受到商的重视,是因为蝉会蜕变,因蜕变而永生,用蝉祭祀可以起到沟通人神的作用。

每一件高古玉都见证了地缘之不同,之交流碰撞。玉不朽,时间不朽!

古代欧亚大陆的其他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希腊、日本,也都制造青铜器皿与用具。在中国的青铜时代开始不会迟于公元前2000年,它的结束则是一个冗长而且逐渐的程序,开始于春秋时代的晚期,但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才告完成,至少有1500年之久。

在青铜时代的所有制品中,中国的青铜礼器比任何其他足以相提并论的文明社会制造的青铜器都要多。其尺度及固有的贵金属价值,制造所涉及的精密技术,所需强制劳动力的蓄库的组织和力量的社会秩序的存在,都同样明白无误地表明其绝不是为日常的世俗需用而制造。种类繁多,形制不一,装饰缛丽,都表明其专为中国商周时代的早期贵族而铸造,并用于隆重的典礼中。同时它能代表个人的社会地位。同时期能与青铜器相比者,只有玉器。而现在所发现的青铜器器物只是昔日所铸青铜器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有多少青铜器毁于战火、熔铸为武器和钱币,或者以其他方式被销毁。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花园庄 图片来网络

铜钺

商代晚期(前13世纪——11世纪中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

新石器时代从石斧衍生出的玉石钺,由兵器和工具演变为权力的象征,这一功能被夏商周时期的铜钺所继承。青铜钺象征征伐、刑杀之权,尤其象征军权。其大小不同,持有者的权力与地位也存在高下之别。当然商代青铜钺除了有象征的意义,也有实实在在的功用,即用作行刑的法器。以之砍头。

而在商代甲骨文中,“王”字即是由“钺”的象形演化而来,作为“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的国王的象征。商王不仅是当时最高领袖,也是最高军事统帅。由此,从“王”字演变中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钺”的象征意义。

此钺形体厚重,獠牙兽面纹猫儿狞毕露,展示了权力的威严。不对称的弧刃是有意为之,体现了对力学的把握。出土此钺的墓主人叫“亚长”,从大量的随葬兵器上表明墓主人生前可能是一位掌握兵权的重臣。(2000年12月,为配合花园庄当地基本建设,中国社科院安阳工作队在花园庄村东展开钻探调查工作,发现该亚长墓并展开抢救性发掘。该墓规模较大、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富,是近年来殷墟保护区内发现的较为重要的商代墓葬。)

在原始的图腾文化阶段,人与动物是同性质的,原始服饰和面具,彩陶上的图案人与动物合二为一。而到了青铜文化,人与动物有了区分,人与祖先的区别,在意识上也清晰起来。仪式(包括卜卦等)对人神的沟通就重要起来。在这阶段,动物的神秘力量明显地是大于人的。

玉龙

商代晚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

这件玉龙是商代蜷体玉龙的典型样式,眼眶内凹,吻部前凸,身体卷曲成环形,尾巴勾起,背上雕刻出有倒角的扉棱表示龙的背鳍,龙身所饰双阴挤阳勾云纹是商代玉雕的典型工艺。

商代蜷体玉龙受到了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玉卷龙的强烈影响(我在上篇美·好中华——新石器时代之玉器(三)有写,可查看。),说明它是一种为公认的神话所支持、世代流传、相沿不替的定型图案。体现了艺术审美风尚的继承和延续,而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了周代。

铜柄玉矛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

新石器时代业已形成的尚玉传统在商周时期发展到新的高峰,玉器成为别贵贱、辨尊卑的礼器。殷墟发现不少铜、玉复合器物,玉的使用使复合器物身份陡增,例如铜玉复合兵器就是高级贵族的礼仪兵器。铜、玉两部分通过镶嵌和铆钉扣合,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

玉龙

商代晚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大司空村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

这件玉龙代表了商代另一类玉龙,龙体躬身展开,嘴露尖牙,头有菌状角,双爪前曲,口、尾各有一穿孔用于佩戴。较为特别的是,龙爪踏有一环,推测玉龙可能是用破损的玉壁一类环状玉器改制而成。商代利用残损玉器进行改制的现象很多见,说明玉受到了高度珍视。

商代之同一类型的玉龙中,尾部内卷、外翻者并存。铜器纹饰上也是如此。

在商代虽然出土了若干可供实用的玉刻刀、玉容器,以及供观赏的玉制艺术品等,但它们并非商玉的主流。大部分玉器的原型仍然是从巫术的道具中演化而来。

铜斗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大司空村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

斗是挹酒器,用来舀取酒浆。“北斗七星”名称就缘于七星形如酒斗。

此斗柄如S形,既方便省力又极具线条美,体现了商人独到的艺术品味与对美的追求。

铜觚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大司空村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

觚形器产生的很早,铜觚产生之前,就有木觚、陶觚、漆觚等。而早期的铜觚是饮酒器,常与铜爵等量成对使用,构成了商代铜礼器组合的核心,商代贵族往往随葬多套铜觚爵。西周中后期以后,铜觚基本消失不见。

此觚纹饰从上至下分别装饰三角纹内填夔纹与两周兽面纹,主纹饰之间填充夔纹带,纹饰布局繁而不乱,极尽夸张狰狞,彰显着权力的威严。圈足内壁铸有铭文“马危”,为做器者人名。

最晚到商代中期奴隶贵族用酒器的多少来表示身份地位,常见就是青铜觚和青铜爵。数量相等的二器或三器。一觚一爵一斝,二觚二爵二斝等。商代后期器皿类型会更多。从商代墓葬出土来看,商代拥有饮酒器皿的阶层为奴隶主贵族阶层,而只有盛酒器的阶层为低级的奴隶主阶层或平民阶层。其中爵觚套数的多少成为判断墓主贵族等级身份的重要标尺。

铜斝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大司空村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

铜斝是盛酒器,常与觚爵搭配使用。此斝下腹饰一周三组兽面纹,内腹底中部铸有铭文“马危”,为做器者人名。

兽面纹也称为饕餮纹(首先采用饕餮纹这个名称的是北宋时期的金石学家,到目前还不知道商人是如何称呼这种纹饰的。),是夏商周青铜礼器纹饰的核心母题。它是在多种动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想象,突出兽面、尤其突出瞪视的双眼,极力烘托神秘与狰狞之感。

商人以饕餮作保护神,已不同于神异的几何抽像纹饰,它们属于“真实的想象”出来的“某种东西”,表达了商人某种朦胧的敬畏。它们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这个初生阶级对。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

饕餮呈现给你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们之所以具有威吓神秘的力量,不在于这些怪异的动物形象本身有如何的威力,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把它们刻在青铜器上,也显示出商人对神的礼待。商人不遗余力地敬神不但满足了内心的虚妄,其实统治阶级也借此充当了饕餮的角色。他们在敬奉神灵的同时也抬高了自己,所以到了后来“敬鬼神而远之”的年代,饕餮被视为贪残狞厉之鬼。

我想问的是饕餮其实是龙的一个阶段,或一种来源,一种类型。那为什么最后是龙,而不是它成为这个民族的象征?

提梁铜壶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大司空村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

铜壶是盛酒器,出现于商代中晚期。此壶器盖、颈部、圈足各装饰一周夔(龙纹的侧视)纹,颈部有对称的两个立体兽首和双耳,耳内套有提梁,下腹的双耳可穿绳配合提梁倒酒。器盖内壁铸有铭文“马危”,为做器者人名。这件铜壶的造型和绳索纹提梁均表现出早期铜礼器模仿陶器的风格。

在青铜时代的中国文明要依靠当时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而权力是用来保障财富之如此分配。青铜礼器便是那政治权力的一部分,其特殊价值表明并非所有的家族都能够拥有。惟独有权有势者垄断着铜料的分配,只有他们有财力支持复杂的生产过程并集中必要的人力完成青铜器的铸造。青铜礼器常常会传承数代,一座墓葬或窖藏中的青铜礼器常常制造于不同时期。对于青铜礼器的拥有者而言,他可以借此与曾经显赫一时的祖先沟通。青铜礼器的使用不仅反映而且维系着既存的社会秩序,与祭礼和战争分不开,也是政治权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

铜簪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期)

河南省荥阳市小胡村商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

推测为一种发饰或者束发器。

铜鸮卣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期)

河南省荥阳市小胡村商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

看着好“萌'好'萌'的小鸟喔!

卣是盛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一卣”的话, 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是专门盛这种香酒的酒器。

此卣由两个相背而立的鸮形结合而成,卣盖两侧各有一高浮雕鸮面,器身两侧各饰一对翅膀犹如鸮腹,四足为粗壮的鸟爪形。颈部有两个对称的兽首形贯耳可穿绳,底部内壁有族徽“”字。

昼伏夜出的猫头鹰被世界诸多古文明视为沟通人间与冥世的使者而崇拜,在中国从史前至商代更是被视为祥瑞神鸟。这件鸮卣显现了商人高超的艺术构思与对自然界的敬畏。

在夏商周三代期间,青铜容器在形式与装饰纹样上经过许多有时相当显著的变化,但是它们的主要功能——在仪式上使用并为特选亲族的贵族统治之合法性的象征——是始终未变的。每一件青铜容器,都是在每一等级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

铜鼎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期)

河南省荥阳市小胡村商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

“一言九鼎,鼎力相助,革故鼎新。。。”在中国的词典里,鼎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鼎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在华夏统一文明形成之前,各族属文化因其所在地域不同而呈现出面貌上的个性,并且各自的文化特质在长时间内得到保持与延续,各具特色,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商代开始,铜鼎上出现了具有人神沟通功能的纹饰,集王权与神权于一体,标志着鼎由一般礼器向国之重器转化的完成。

此鼎呈束颈罐形,上腹饰回首鸟纹,下腹饰虎纹,足端饰夔纹,整器庄严、纹饰井然,代表了商代晚期铜鼎的经典式样。其三足都有明显的烟炱痕迹,为实用器。

铜圆鼎源自新石器时代的炊煮器陶鼎,出现于夏代晚期,是最早出现的铜礼器之一,也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核心礼器。但在商代铜圆鼎等食器的重要性并不及觚爵等铜酒器。

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时间:2017年5月18日——8月27日

首都博物馆

展厅:1层B展厅

下篇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