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思明居士 2019-10-05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1 戈示意图

戈,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兵器,古时亦称勾兵(图1)。有横向平出的刃,即援。援后有延出的插在木柄上用于固定的平板部分,称为内。戈援下刃接近木柄的弧曲下延,并设有缚绳的穿孔,这部分称为胡。戈的出现与战争规模和战争形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在中原地区平坦开阔的地理环境下,由马驱动的战车因其强大的冲击力、迅疾的速度及为攻击者提供相对平稳的战斗空间而拥有远超当时战争中步兵等其他主要军种的战斗力。戈在战斗中有多种使用方法,可钩、可啄,长戈随着战车的使用大放异彩,在交错、冲锋中利用战车的速度将戈伸出车外勾杀敌人,威力极大。短戈也可作为近身战斗中的手持兵器,钩杀、凿击敌人。商代出土玉器中有很多的玉戈,在玉兵器中,戈所占比重最多。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2 玉戈 河南博物院藏

出土于河南省许昌市张乡大路陈村的商代玉戈(图2),长43.3、宽9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青玉质,整体呈扁长形。援前端为三角形,援一边略斜,另一边平直,前锋尖锐,两面有刃,中央光素无纹。直内,作长方形,两端有平行的弦纹,中间饰斜方格纹,在近阑处居中有一圆穿。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3 玉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3号坑的商代玉戈(图3),长30.2、宽6~6.9、厚0.5~0.7厘米,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通体绿色夹白斑,独山玉。援分两段,近内处陡然收窄,形似双重内。援一面平,一面略凹下,双面刃,刃与援界线分明,每面刃中部都有一细而工整的凸棱。刃与锋相接处又弧形高起增厚。直内,内中部有一单面穿,穿援间有若干浅刻平行细线,并有安怭痕。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4 玉戈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白家庄商代墓的商代玉戈(图4),长57.2、宽9.3、厚1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玉戈呈灰绿色,布满黑色斑点,长援短内,前锋和刃部锋利。戈尖及援部有长深槽,内前端中部有一个圆穿,由一面钻穿,内末端残缺,穿后一面有直线和菱形纹饰。制作工整,玉质精湛,形制之大,颇为罕见,反映商代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开料技术。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5 玉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的商代玉戈(图5),长27.4、援长20、厚0.6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戈呈黄绿色,有褐斑。长条三角形援,有中脊和边刃,前锋尖锐,援后琢出上下阑,内呈长方形,后缘稍斜,靠阑处有穿。穿后内上有安装木柄痕迹。柄痕宽3.5厘米,阑前援的上下侧各刻竖直阳文短线数条,边刃甚薄,无使用痕迹。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6 玉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11号墓的商代玉戈(图6),长31、内长8.6、厚0.5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戈呈灰白色,另一面援前部呈淡绿色,玉质较好。援窄长,锋端尖锐,有中脊和边刃,援后部雕出上下阑,援两面后部与阑上饰云纹兼目纹。内呈长方形。中部有两条竖线,其后雕琢平行阳线四组,直至末端,极富装饰性,内前有一圆穿。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7 玉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同样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11号墓的商代玉戈(图7),长24.7、内长6.5、厚0.6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戈呈乳白色,另一面呈淡绿色,玉质较好。援较宽短,前锋尖锐,有中脊和边刃,援两面与后部饰云纹兼目纹,纹饰精美。援后有上下阑,内呈长方形。中部有两条平列的竖线,后端雕琢较宽的横列阳文四组,直至内末端,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内前部有两个前后并列的圆穿。

由上可知,商代玉戈的特点如下:多是直戈,无胡,且援两侧为双面刃。然而体薄刃脆,相对于出现时已广泛应用的使用性能更优良的青铜兵器,玉戈并非实用器,更多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器。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8 矛示意图

矛是用于冲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图8)。其功能纯粹直接,有着很好的攻击范围和杀伤力,能适应战场上的各种情况,既可以依仗自身的长度优势及穿刺力在车战中突破敌人防御,也能在让步兵近身战斗中应对各种敌人的冲击,甚至对战车这种强大的军种也有不俗的应对能力,是古人的主要兵器。矛体分锋刃和骹两部分,锋分前锋和两翼,骹即矛的銎。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9 铜骹玉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25号墓的铜骹玉矛(图9),通长21、铜骹长12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矛头呈淡绿色,有线状褐色玉斑。三角形,有中脊,边锋不锐,铜骹作蛇形,张口,矛头的后缘嵌入蛇口内,深约1.5厘米。骹上细下粗,后端有深銎,銎内有朽木痕迹。骹两面饰蛇纹,三角形头,两眼突起,身长而扭曲,遍体镶以绿松石,松石片是按照原设计部位镶嵌的,排列匀称紧密,工艺极佳。蛇纹之后饰以兽面纹,亦镶绿松石。骹由两范合作,两侧有明显的范线。

戈与矛——古代战场上威力极大的兵器种类

图10 铜骹玉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黑河路的铜骹玉矛(图10),通长22.95、铜骹长12.40、矛宽5.48、厚0.46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玉矛头呈灰白色,铜骹截面椭圆形,前细后粗,骹前端作蛇头状,中空与玉矛连接。铜骹通体用绿松石嵌出纹饰,绿松石已绝大部分脱落,其纹饰前、后两端均为简化饕餮纹,中间为交错三角形纹,玉矛有中脊,中部有单面钻孔,前锋略残。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7期《简论商代玉兵器》

作者:米海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