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5 类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参考值及其意义

 明醫 2021-07-11

心肌损伤标志物,干货内容!




心肌损伤标志物




1、血清肌钙蛋白测定

【参考区间】

  • ECLIA法测定高敏cTnT

高敏cTnT测定:<0.014 μg/L(此参考区间引自试剂说明书)

  • ECLIA法测定高敏cTnI 

高敏cTnl测定:<0. 034 μg/L

以上参考区间引自试剂说明书。由于各厂商的产品不同以及各地区的实验室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其上限为正常参考人群的第99百分位值,并且在第99百分位值处的CV≤10%。

【临床意义】

cTn 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取代CK-MB mass 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的首选心肌损伤标志物。

当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损伤时,首先是在胞质中游离的少量cTnl和cTnT迅速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外周血中浓度迅速升高,在发病后4小时内即可测得。

随着心肌肌丝缓慢而持续的降解,cTnI 和cTnT不断释放进入血液,升高持续时间可长达2周,有很长的诊断窗口期。

随着高敏感cTn(hs-cTn)检测方法的发展,ESC在2011年颁布的NSTE- ACS指南中已将hs-cTn作为ACS诊断和危险分层的主要依据。

非ACS hs-cTn升高的心源性病因有: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和重度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挫伤、心脏消融、起搏、心脏电复律、心内膜活检、心肌炎等疾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膜疾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尖球形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和重度肺动脉高压。

非ACS hs- cTn升高的非心源性病因有:急性和慢性肾衰竭、急性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血色病、结节病、硬皮病)、药物毒性(如阿霉素、氟尿嘧啶、曲妥珠单抗、蛇毒)、烧伤>30%体表面积、横纹肌溶解和严重疾病患者(呼吸衰竭、脓毒症等)。

2、血清肌红蛋白(Myo)测定

【参考区间】

  • 乳胶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

成人Myo:<70μg/L

  • ECLIA法测定

男性:28~72ng/ml

女性:25~58ng/ml

(此参考区间引自试剂说明书)

  • 非均相免疫法测定

男性:16~96ng/ml

女性:9~82ng/ml

(此参考区间引自试剂说明书)

【临床意义】

血清肌红蛋白升高见于心肌损伤横纹肌溶解症等。

肌红蛋白水平在心脏病发作或其他肌肉损伤后的0.5~1小时内开始升高,并维持高水平5~12小时。

心肌损伤后血中的肌红蛋白升高早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其阴性结果能有效地排除心脏病发作,但其阳性结果必须通过肌钙蛋白检测来确认。

由于血液中的肌红蛋白能被肾脏迅速清除,所以测定肌红蛋白也有助于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同时肌红蛋白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评价有否再灌注的较为敏感和准确的指标。

3、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质量测定

【参考区间】

  • ECLIA法测定

男性:<3.61 ng/ml

女性:<4.87 ng/ml

(此参考区间引自试剂说明书)

  • 非均相免疫法测定

成人CK-MB mass:<3.6 ng/ml

(此参考区间引自试剂说明书)

【临床意义】

血清CK-MB质量升高常见于肌肉损伤,通常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

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3~8小时内,可在血液中检测到CK- MB质量的升高,并且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水平。

在其他的一些疾病中,如脑卒中、横纹肌溶解症,也可发现CK- MB质量的升高。

CK-MB质量的测定避免了其活性检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如巨CK等),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4、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测定

【参考区间】

  • ECLIA法测定

不同方法测定结果可能有一定差异

  • 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测定

阴性

【临床意义】

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升高见于早期急性心肌损伤。

临床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ACS患者在缺乏典型临床症状时就已经发生心肌损伤的病理变化,cTn、CK-MB等心肌标志物的血清浓度只有在心肌坏死后才会升高,而在心肌缺血时无明显变化,近年来有文献报道,H-FABP在急性心肌缺血时具有敏感性高、检测时间早等优点,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

5、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

【参考区间】

  • 白蛋白-钴结合法(ACB法)测定IMA

成人IMA:<64.7 U/ml

(此参考区间引自试剂说明书)

【临床意义】

IMA和传统心肌坏死标志物不同,可评价早期可逆性心肌缺血。IMA在心肌缺血发作5~10分钟后血中浓度即可升高,于2~6小时达峰值,12~24小时基本恢复正常。

作为评估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指标,IMA值的高低与心肌缺血的程度相关,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但对心肌缺血个体是否发生心肌梗死不敏感。

IMA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2003年,由于IMA在急性心肌缺血诊断中极高的阴性预测值,FDA推荐其为ACS的排除指标。IMA结合心电图和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病死率。

IMA的心脏特异性较低,其升高还可见于休克、终末期肾病和某些肿瘤患者,但不见于外伤、组织缺氧、骨骼肌缺血、自身免疫性疾病、良性胃肠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因此,IMA在用于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需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肌钙蛋白及其他生化标志物。

来源:检验医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