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专诸巷曾经大国工匠辈出,给苏州增辉了

 苏州府 2021-07-11

苏州专诸巷紧挨内城河和城墙的一条街巷,南通景德路西端金门口,北达西中市西端阊门口。路长556米,路宽3.15-5米。

专诸巷巷名以春秋时刺杀吴王僚的勇士专诸得名。

专诸巷是条老街,混沌着各个年代的元素,到此恍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犹如人到了一定的年岁开悟了一般。

专渚巷

大凡经现在人修缮过的古街、古巷,过度粉饰了,往往比历史上原本的街、巷更为锦绣,至少抹掉了人生不易的痕迹;如果,当时街、巷内原本的住户得以回家,肯定以为走错了家门,他家什么时候这样“富”过?

大凡任其沉浮的旧街、旧巷,面相虽已老态,但遗存的历史建筑、人物传说使得巷子的骨子里仍旧有着鹤发童年的风采,衣着却形如乞丐,笑起来一脸苦涩和无奈。

专诸巷是一唯老旧下去呢,还是能荣幸冠名于某某街区,得以升级粉饰呢?这不是你、我妄议就能改变的事情,我们从另一视角来走近专诸巷。

专诸巷对苏州人来讲,意义非凡。

人说,江南的风是软的,苏州的水是软的,所以苏州人温婉、细腻、清雅、软糯。本来这都是人性中的精华成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给人莫名地诟病,仿佛苏州人没有血性和雄风一样,这是粗暴地将人性脸谱化。

专渚刺王僚

好在苏州历史上英雄辈出,辈出的英雄赛过伸出了一个个巴掌把那些仇风肉语煸到了九霄云外。其中,专诸就是一个代表人物。

当专诸端着那盘鱼沉着地走向吴王僚,眼神是坚定的,目光是无畏的,他的命已不属于自己,所有的意义就在突然间的“一刺”。这样就造就了公子光成了叱咤风云的霸主阖闾。

我们对专诸刺王事件不做是非判别,就用来说明苏州人糯软的的另一面,从来不缺慷慨悲歌。专诸巷就是苏州人慨当以慷的一面旗帜,飘扬在苏州的城门口,告诉苏州人、外地人,苏州人从来不缺硬汉。

专诸巷曾经大国工匠辈出。至今苏州玉雕在全国玉雕界仍旧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专诸巷功不可没。

从宋朝起,苏州渐渐成为了全国的制玉中心。明、清达到了鼎盛。

专诸巷在明、清二朝是玉工所聚的“玉琢”一条街,清末民初又是著名的“眼镜市场”。其间,大国工匠辈出,创造了载入史册的辉煌。

琢玉业祖师、明朝子冈珠宝工坊创始人,陆子冈。

子冈玉

陆子冈(1522-1592),原籍太仓州,后迁居苏州专渚巷开办琢玉作坊(1539年)。 其琢玉技艺高超绝伦,可谓巧夺天工。闻名于世的"子冈牌",便是因他而得名。

陆子冈擅长的"诗书画印"入玉设计与平面减地技法,成为后世玉工沿袭和传承的主要载体,并将其发扬光大。因此,子冈牌成为了玉行长兴不衰的经典之作,生生不息,传承至今。到乾隆一朝,子冈已不再是人名,而是演变成了一个品牌。

我想在此强调,玉,自古以为就冠以为尊,但是,在中国只有诗书画印入玉了,玉才会有通灵,才会上品格、品味。因此,陆子冈成了玉行中的不朽是当之无愧。

清代制砚巨匠顾二娘。

顾二娘,苏州人,邹姓,嫁入治砚世家顾家。她的公公是制砚高手顾德麟,制砚技艺高超,顾德麟亡故后,技艺传给了顾二娘的丈夫。她丈夫命短,顾二娘便继承了制砚这门手艺。

顾二娘砚

顾二娘制砚"古雅而兼华美,当时实无其匹",并有着自己的美学的观念,"砚为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当时,文人士大夫、尤其是书画家都以能获得顾二娘制作的砚台为荣。

清乾隆皇帝也专诸巷的玉琢出赞不绝口,有诗句“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

从苏州专渚巷走出来,走向京城进入宫中的琢玉苏州人,至今在玉器行还流传着他们的佳话,他们存世的作品已是无价之宝了。其中以吴维镶祖孙四代、姚宗仁父子最为杰出。

专渚巷的琢玉生意,由于民国期间兵荒马乱日渐衰败,有别于大行(琢玉)的小行的眼镜业,适合时代,却日渐成市了,巷内眼镜店铺栉次鳞比了。当时巷中有说法,吃玉器饭的是“大碗”,做眼镜的是“小碗”。“大碗”人家碰到好的玉料,就委托“小碗”人家开,互相都有照顾。

这时期专渚巷也出了不少能工巧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在公私合营的玉器厂、眼镜厂(店)里他们成了业务骨干,是苏州玉琢在至今的玉器行中仍享有重要地位和声誉的底蕴。他们的后人不乏后来成为了苏州玉器行中的第一批个体户、第一批工作室的创建者,其中不少已成为了当今的玉雕大师。

专渚巷遗存的历史建筑。

天锡纯嘏

专诸巷56号是一处清代五进的宅院,原宅主是清末民初的造纸业主。现建筑构架完整,并有一座相对完好的砖雕门楼,“天锡纯嘏”,上款:光绪甲辰秋月,落款:愚葊高爵,高爵曾任光绪年间的楚北补用府经历,为七品官职。“天锡纯嘏”出自《诗经·鲁颂·闭宫》:“天锡纯嘏,眉寿保鲁”,为天赐洪福之意。

清宫十大画家徐扬。

徐扬曾居住在江渚巷内。徐宅跟当年那些玉器、眼镜铺一样,仿佛同时在黑夜中遁去了一样,在至今老旧的巷子找不出蛛丝马迹了。

但是,有必要把徐扬画的《姑苏繁华图》作个简介,这件作品太了不起了。

《姑苏繁华图》(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粗略估计,全画有各色人物1万2000人,各色房屋2000多栋,桥梁50多座,船只400多只,招牌200多块,完整地表现了“乾隆盛世”时古城苏州市井风貌。

《姑苏繁华图》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