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国兴:宠辱若惊

 妙趣横生 2021-07-12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温国兴: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

温国兴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难做到一帆风顺,更多的时候是曲折坎坷。即使是春风得意,那也是暂时的,搞的不好,得意忘形,很容易走向其反面。如何面对宠辱,也就是如何面对胜利或者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是成功人生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老子的《道德经》为我们指出了正确对待宠辱的方略,老子告诉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宠辱,不要把宠辱看得那么严重。宠辱若惊是要不得的。 

    《道德经》第十三章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段文字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论文。论点就是:“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意思说,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老子告诉我们,何谓宠辱若惊?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人往往是这样的,当得宠时眉飞色舞,洋洋得意,但是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时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就会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惊喜,受辱惊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所取得的成绩反而成为前进的羁绊。在《道德经》第九章有这样一段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说了几种情况,警示人们不要因为得宠而骄傲,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而真正取得了成功,就应该退下来,这是保全自己的韬略。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受辱时,应该保持坚毅和乐观。老子认为,得宠是卑下的,得到的时候,不应该惊喜,失去的时候,不应该惊慌。福与祸是很容易转换的。有的人对于宠辱十分在意,甚至把宠辱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老子认为,这是一种大患。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老子对于宠辱看得比较轻,而把自己身体看得很重,告诉人们,不要把外在的宠辱加在自己的身上。我们看那些成功人士,尤其是取得重大成功的英雄人物,他们是不会被一时的宠辱所左右自己言行的。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老子提倡的是无为和不争,老子不屑于得宠,认为那是卑下的。对于一般民众来讲,老子的这种思想很难被人接受。人们趋利避害是普遍的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家的思想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孟子·公孙丑上》有一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趋利避害的路径:“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他说,仁能带来尊荣,不仁则招来耻辱。如今有人厌恶耻辱却又行为不仁,这就像厌恶潮湿却又安于居住在低洼的地方一样。如果真想驱除耻辱,就不如崇尚道德、尊重士人。孟子还引用古人的话来说明这一观点:“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今天我们经常听人说,要做到宠辱不惊,这是很有道理的。宠辱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外在的,我们不能被这些外在宠辱支配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在得宠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把眼前的胜利作为前进的阶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在失宠的时候,要振奋自己的精神,不要被失败打倒自己,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整装前行。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严重受挫,红军从此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人类军事史上辉煌的篇章。如果当时红军被挫折所吓倒,惊慌失措,可能就被敌人彻底打败了,也就没有后来中国革命的成功。1949年3月,当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就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毛泽东在全会的报告中警醒全党提出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他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中国革命的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了宠辱若惊,保持定力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前进和进步。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