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芝润斋 2021-07-12

模仿是家具艺术中绕不开的一种设计,形象上的模仿并不鲜见,中式有穿枝过梗的莲纹,西式有古罗马栩栩如生的人像,但材质上的模仿实不多见,尤其是在求意远胜于求实的中式古典美学中,若要做到材质外观上的以假乱真,既要顶着压力背离传统美学的终极,在工艺上又绝非易事。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紫檀透雕荷花纹罗汉床

在工艺艺术的传统观念中,人们常常会在材料基础之上去施展想象,材料是形象诞生中不可忽视的载体,但在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创作中,却别有一种“无视”材质甚至刻意“改变材质”的做法,当然,准确地说,是“看起来”改变了材质。

明清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冠顶的明珠,自然不负众望,包含甚广,其中有不少此类实例——仿竹、仿藤、甚至仿青铜、仿玉。此类家具的工艺在臻于完美时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乱真,正如灵明石猴与六耳猕猴之辨,须得是极富经验的行家谛听上手细看,才可拨云见雾,窥见真实。

了解材质仿照,一定要从明清家具中的仿竹家具开始。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仿竹家具最早出现于明代,其继承了宋时的清雅简素,清代民国时仍占据相当地位,数量不少。在工艺卓绝的匠人手下,精工细琢处甚至能看到竹节刚劲、竹枝横斜、竹叶层叠,其生动自然,仿若实物。

竹能在众多材质中脱颖而出,凭的正是其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意象——“气节”,竹节之刚劲恰如傲骨之铮铮,文人读书识义,以君子自居,竹刚正清瘦,正如君子之风,遗世而独立,不受俗世凡尘所累,不被丝竹管弦所迷,宁折亦不屈,仿竹家具也因此多出现于书斋闺房重地,以颐养气度,慎独自省。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 钱慧安 仕女四条屏之二(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仿竹家具材料广泛,贵如紫檀黄花梨,贱如柏木核桃,均可在工匠的一双巧手下脱胎换骨,变为竹材。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明 黄花梨仿竹节玫瑰椅 美国明尼阿波里斯艺术中心藏

明代的仿竹家具承于宋时清雅,又保持着明式家具一贯的简朴清新,对竹节的模仿内敛克制,正如此件玫瑰椅,搭脑、扶手、横枨、矮老处处竹节纹理,却丝毫不喧宾夺主,掩盖住椅子的整体造型。一眼望去,首先关注到的仍会是玫瑰椅的经典方正,细细观察,才品其竹节嶙峋,节节高升。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 黄花梨仿竹南官帽椅

而这件清代南官帽椅角牙便透雕出竹叶状,与竹节状腿足相交,宛若直接取材一段竹枝,既能稳定结构,又与仿竹式设计相映成趣。罗锅枨亦做竹节状,虽稍有弯曲,却更显其风貌遒劲有力,又因叶缘处刀工凌厉,气度凛凛,使人见之则肃然起敬,顿生自省之心。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 紫檀仿竹节雕鸟纹多宝格 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多宝格属清代后期风格,多处用彩色玻璃装饰,带有西洋特色。主体框架雕竹节纹,另刻暗八仙、花卉、鱼鸟等纹,柜顶中间圆雕一只展翼凤凰,暗含百鸟朝凤之意,凤嘴衔书卷,头可转动。构件转角处又包镶錾花白铜饰件,精工细作,雕饰繁缛,美不胜收。紫檀木色调雍容深沉,竹节纹清雅方正,略微压住了繁复雕饰造成的眼花缭乱,使整件器物华美之外多了一丝清贵。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中期 紫檀无束腰仿竹制扶手椅

在清代仿竹家具中,这件带有苏作家具风格的扶手椅是不得不提的精品。靠背扶手为五屏式,几乎所有部件都仿竹制,单竹节无竹枝痕迹,竹节粗细不一,主要部件较粗,使整件器物挺拔稳固,而牙子部位较细,使方形空间疏朗有致,又不至于单调无趣。靠背、扶手三折而下,状似阶梯,拾级而下,在家具中亦能品出节奏感。

藤类家具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的藤筐。藤条外形天然质朴,触感柔软舒适,材料又便宜易得,轻便耐用的藤类家具是民俗家具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类。中国古代藤类家具中,藤墩是重要品种,经常出现在古代绘画上。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明 谢环《杏园雅集图》 镇江博物馆藏

但纯藤类家具难以长久保存,故在流传至今的明清家具中,藤往往作为木制家具的榻面、椅凳面出现(亦多腐朽),被称为软屉。或许正是由于藤墩的广泛使用,仿藤的装饰手法亦多出现于坐墩腔体上,甚至连捆扎藤条的绳结也一并仿造,明代已有这样的先例。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 红木嵌瘿木仿藤编绣墩 观复博物馆藏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 紫檀木仿藤坐墩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中期 红木仿藤式坐墩

此件坐墩颇具江南风味,其腔体利用多根圆截面的弧形立柱构成,不同于常见仿藤坐墩的纯圆线条,它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了将藤条捆扎在一起时的刚柔并济之美,圆环两两相交的形状颇为别致,同时也使得坐墩结构更为稳固,兼具了美观性与实用性。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 红木仿竹藤圈椅

此件圈椅牙子仿竹藤,轮廓类洼堂肚,仅使用简单线条,在椅面与腿足、管脚枨构成的方形空间中伸展出自由曲线,使木材显露出竹藤一般的弹性柔韧之美,与弧形的椅圈遥相呼应,更显隽秀雅致。

仿玉也是不得不提的纹样。《诗经·小戎》中有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儒生眼中,君子为人处世就应当如玉,自身纵有无限光华,也要内敛谦逊,对待他人更要保持和煦。玉材质特殊,它外表温润,质地细腻,色泽柔和,在家具中常常是以镶嵌用材的身份为木制家具增华添彩。若是想以木仿玉,除了要模仿出浑然天成的温润质感,还要仿照玉器上常见的纹样,来给人玉器的心理暗示。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嵌仿玉纹小宝座

此件宝座具有典型的苏式风格,靠背板浮雕古玉纹样,使庄严宝座同时有了古玉清润文雅的质感,清宫传世宝座大多造型装饰繁复,甚至不乏艳俗者,而此件宝座繁而不乱,美而不俗,典雅端庄,别具一格。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 紫檀嵌木画插屏式座屏风 上海博物馆藏

该屏风的屏座主要仿玉器纹样,并以绳纹相连贯,紫檀沉穆,古玉系绳,使屏风底座更显古朴厚重。

仿青铜纹主要出现在乾隆年间,当时盛行仿古,除了古玉,青铜也是潮流之一。内廷搜集所藏青铜器,编成《西清四鉴》等谱录以供帝王工匠参考。此类仿古木器在细节处极为肖似,且多在一件器物上杂糅各时代的典型器型及纹饰,虽是仿古,实际上亦是一种创新。且由于清代宫廷更为偏爱紫檀,这些新式纹样多出现在紫檀上,其铲地浮雕技法之精妙绝伦,令人赞叹。此时的仿古木器,在设计和工艺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别有一番风味。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中期 仿古铜鼎式桌

该器物造型别致,通体用铜丝镶嵌出夔纹、回纹等各式青铜鼎常见图案,四腿外撇,两侧起垛边,上嵌回纹,侧沿起脊,颇有祭礼重器之感。整个器物古朴庄重,令人肃然生畏。

值得一提的是,仿青铜式样的器物更多的出现在竹雕器物中,尤其是竹根制品,鼎、卣、尊、壶,无所不有,不过其功能已经有了明显转变,譬如铜鼎式竹雕在宫廷中实则扮演着香炉的角色。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 竹雕三足方耳饕餮纹仿青铜鼎式香炉

此香炉仿商周三足青铜圆鼎,方耳方唇,鼓腹上雕雷纹与饕餮纹,三足光素,呈蹄形,器型简洁而不失威严,颇有商周遗风。

“拉绳纹”与仿玉纹相同,也是在乾隆时出现的新式纹样,多见于苏式家具中。绳纹是一种早至石器时代就开始广泛使用的纹饰,多见于陶器。但陶器绳纹的制作是用缠有绳子的陶拍在半干的陶坯上拍印,比较粗糙;而木制家具中的绳纹则是靠木工精心雕琢出绳索纹理,一棱一棱,鳞次栉比,状似绷直的绳索,木凳麻绳,古意盎然。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 紫檀雕绳纹方杌 故宫藏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中期 紫檀大架几案(局部)

在绳纹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有人称之为“拱璧系绦”,其实就是结合了绳纹与拱璧纹的纹样,两条绳纹一左一右穿过拱璧中孔,分别在璧缘打结,做出用两端绳索拉紧稳定中间拱璧位置的模样。把线条与圆融为一体,静态中暗含动态,使器物平添玉器风致,又因拱璧本身意义尊贵,更凸显器物庄重之美。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中期 紫檀嵌玉绳璧纹炕桌 故宫藏

无独有偶,诞生于西方的现代材质艺术也同样会无视材质性质,把物件转化为一种基础材料,但这种艺术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毁灭和重构,譬如用建筑工地的碎片和材料拼成一只凤凰,完全不可与仅用工艺雕琢打磨木器来使其在外观上呈现出另一种材质特点的明清家具艺术相提并论。

模仿这一行为本身就寄予着创作者的审美偏好,使器物在纷繁的同类中能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极大地丰富了器物造型,亦可以给观者更多的审美情趣启发,引发创作者与收藏者的共鸣。故而,凝结着劳动与智慧的器物不仅仅是愔愔沉默的物件,而是在诞生那刻已经脱胎成为思想与审美交锋的中介,创作者与收藏者就能借此穿越时空的边界,破除阶级地域的隔阂,在器物上达成和而不同的交心。

明清家具中的材质模仿

清乾隆 紫檀仿石雕蕉叶纹方凳 观复博物馆藏

以木仿竹、藤、或是彻底脱离开植物界的青铜古玉,彻底打破了木制家具的艺术极限,亦极大拓宽了木制家具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并非仅仅是一种“逆天改命”的炫技,更体现了工匠在艺术上永无止境的追求——打破材质的天堑壁垒,以一物之质,生万物之形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以智慧为舵,双手为桨,把单一变为繁复,在朴质上绘就华章,使风马牛不相及之物亦能别出一番谐和意趣,虽身如蒲苇,心却能纳日月乾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